日本偶像生态对偶像的“养成式”审美习惯是根深蒂固的,观众和资方两边都如此,以至于做乐队偶像动画也一定要是乐队的初创故事,而很难做乐队中途、结束的故事,或者是乔伊斯奥德赛式的对单一角色内心巨细无遗探索的故事,对成熟的偶像观众来说,后者的故事很难去审美和共情。可惜这套其他地方很成熟的审美,放在动画这个媒介上不总能表现得同样好。
我觉得Ave mujica就处在这种偶像养成审美的边缘,摇摇欲坠,它想要在一开始展示这个乐队最光辉亮丽,最高光的时刻,安排它在武道会前戛然而止,再来细致地展示乐队成员的生活状态,个人情感线索,让观众去熟悉角色,体会角色,和角色同样地期待乐队在靠后的剧情里回到甚至超越它最高光的那一刻。而作者刻意制造的反转没有能很好地嵌进这个主轴,整个故事在高速的旋转中解体了。
虽然上面谈到日本偶像生态有一个即成的审美模式,但在mygo和ave mujica的情况里,我们看到这里有不一样的东西,作者和观众都远离了即成的审美主轴,而是转向了一种崭新的,更好的现实主义。观众们渴求着更细致更丰富更真实的情感,因为过去在ll赛马娘邦朵莉中的那种“假”性是显而易见的,观众想要突破这种审美疏离而让故事和情感小心翼翼地走进生活。所以这一代观众才会在gbc跳上桌子大闹的时候,把这个动画捧得特别高,也所以会在mygo探索了一点情感空间,人际交往边界问题的时候,期待ave mujica也要给出同样好的东西。但作者和观众远离原点的方式终究是不一样的。
可能性我觉得有2:
1.业界没有捕捉到新观众里,或者观众里新产生的,对新现实主义的需求,或者捕捉到了但是档期还没有能周转过来。
2.业界是一个过于单向的,你播我看的结构,有时甚至是外部ip的命题作文,审美的主动权并不在业界与观众之间,观众的新需求自然也无法返回到业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