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Bangumi 番组计划
登录注册

Best Kirito »日志
入间的日常魔力——简评《安达与岛村》


2025-3-3 23:10 /
‌‌‌‌  花了大概两个月把安达与岛村从头看了一遍,好像入间自己也搞不清楚12卷是否是完结卷,反正现在写的基本都属于后日谈,那我就暂且按照他原先的计划将安岛打上「看过」的标签好了。
‌‌‌‌  《安达与岛村》是对我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当初正是看了它的动画,我才逐渐堕落成百合豚的模样。然而,我又是对日常系作品抱有很深成见的家伙,如今要来夸这部作品,我隐隐约约感觉有些怪异,自己会不会发表什么回旋镖言论狠狠抨击过去的自己(笑),这也 「算了,就不管了」,就这么无视掉好了。
‌‌‌‌  入间是一位非常擅长写日常的作家,光是他文字中隐含的异常之感可以很轻松地让日常故事拥有重量。他写过非常多的日常系作品,其中《妹妹人生》更是成为「妹系圣经」,能时不时在各个论坛群组看到讨论。虽说我也是一个《妹妹人生》的吹捧者,觉得这是当之无愧的日常系顶点,但是毕竟那个故事还是有着诸如为了妹妹放弃一切等等病态且沉重的主题,或许是有些过于「异常」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安达与岛村》会是那个更为纯粹的日常系作品,并且,在无论是bg还是gl都在疯狂生产「桃文」的当下,安岛的各方各面也具有了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1.距离感、宿命感

‌‌‌‌  日常是随意的,零散的。
‌‌‌‌  将你昨天吃的午饭和今天的晚饭菜色换一下,大概并不会对你今天的工作或是学习进程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  这样的特质反映在小说中,就是:越是日常的小说,其架构就会越倾向于单元剧,使得整本书更像短篇集,无论交换哪个章节,删除哪个章节,都无关紧要。这对于小说来说显然是有些奇怪的,没有对角色产生感情,看他们的短篇有什么趣味性可言呢?如果这一章节没有存在的意义,那么它为什么要存在我为什么要阅读呢?
‌‌‌‌  所以为了让这样零散的剧情成为小说,需要一条线去串起这些故事。对于恋爱剧来说,这条线当然是角色的情感,角色的距离,角色关系的细微变化,情绪的交错,这些能让读者感受到剧情的进展,能让主角表白成为恋人是那样水到渠成。
‌‌‌‌  而这就牵扯到距离感的构建。
‌‌‌‌  在众多恋爱喜剧中,距离感的设计都是很有意思的一点。例如《春物》中,大老师推开侍奉部的门的那个瞬间,他与雪之下的距离就已经拉到了0,可是他秉着自己的「信念」把这些隐藏起来,直到将真物说出口;例如《路人女主》中,安艺在不同的阶段与不同的女主角们拉近距离,又因为各种各样的执着分开,最后选择了同一身份的加藤;例如《龙与虎》中,两位各有本命的主角,在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剧情之后,认识到一直陪在身边的ta才是那个自己最珍惜的人……
‌‌‌‌  你会发现,绝大部分恋爱喜剧中,男女主角之间的都存在某种必然性,宿命感,作为上帝视角的读者往往能看出来,这两个人的就是命中注定。但是将这些混杂进诸多女主角当中,就显得具有了一定的迷惑性。
‌‌‌‌  轻小说的恋爱大概就是要写出距离感的变化与宿命感的结局吧。
‌‌‌‌  控制距离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控制不好会让人觉得男女主角在一起没什么理由,这更是大忌,所以选择这种藏起答案的写法比测量答案的写法更为稳定。
‌‌‌‌  但是,如何写只有两个人的恋爱剧呢?我想这是如今很多写作恋爱喜剧读作桃子的轻小说都应该再次思考的问题,构建「她是现充,我是死宅」、「她是天使,我是小卒」、「她是婊子,我怎样都好」的直接距离感,却在开篇不久诸如「实际上她是宅女」、「呃她怎么住我隔壁」、「哎没事我当接盘侠就好」的奇妙boy meet girl后,确定了绝对的宿命感,却又拒绝引入别的角色进入情感线赐予迷惑性,同时,在弱化了「喜剧」这个「非日常」的要素后,更是迅速的陷入无趣与模板化之中。
‌‌‌‌  那么,入间是怎么做的呢?
‌‌‌‌  在《佐伯沙弥香的追忆》中,他选择正攻这个话题,在《初恋接吻》中,他用海与天的宿命感欺骗了读者,而在《安达与岛村》中,他用了一种类似反其道而行之的写法。
「来打桌球吧。」一起跷课的安达如此提议,使得我们之间默默出现桌球风潮。
‌‌‌‌  安达与岛村两位角色在第一卷的开始就展现了很高的相似性,两个公认的不良少女一起没缘由地翘课,两个人轻松随意地交换着挚友般的话语,字里行间里透着她们直接的默契。
‌‌‌‌  这就是所谓的宿命感吧?
‌‌‌‌  但是,岛村的性格与岛村的交友圈却又像阴云一般笼罩在安达与岛村的关系之上。一个看起来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家伙,她拥有日野和永藤这样的朋友,遇见的时候安达和岛村会装作不认识,即便后续将安达介绍给这两位,入间也要添上这么一句话去确立这四个人的距离感:
就这样,我们四人产生微妙的连结。
虽说如此,却无法画出美丽的圆。只是以我为中心画出的扭曲的线罢了。
‌‌‌‌  安达是一位孤独的少女,并且并不渴望与人交往的少女,这点岛村也是一样的。只是,两人这出奇的相似点导向的并不是令人欣慰的方向:
若是和某人在一起,知觉就不被允许朝向内心
……
如果是我自己随兴行走,就可以不在意任何事物闲晃,走到累直接回家。但现在有安达在。我动脑试着别让安达留下不快的回忆。持续这么做的时候,我偶尔也会觉得这是枯燥的工作。  
所以,会觉得和他人在一起,伴随些许痛苦。
‌‌‌‌  只是好像,两个人都在尝试着,走出自己的孤独,并没有什么确切的理由,就像她们并没有什么明确的逃课理由,只是单纯想这么做一般,向对方靠近。
想钓到美好的未来。为此得先垂下钓线才行。
虽然不是受到那个爱钓鱼的未来人感化,但我试着朝安达抛竿。
还有发生无法理解的事、麻烦的事,以及人际关系失和时,为了修复、解体感情所花费的劳力。  
不过,幸福隐藏在这些负面要素之间。  
如同不经意找到儿时遗失的小球。  
我想相信和安达相遇这件事,就是那更美好的未来。
‌‌‌‌  只是,对于安达来说,她想要在此之上的东西。
一起出游之后我重新理解到,我从日野她们和岛村身上感受到的果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和日野她们成为朋友并不坏,但始终就只能是朋友。
在一般假日出游不奇怪,但要是圣诞节一起出门就不太对。
我觉得这是所谓的朋友。但我却希望在圣诞节和岛村一起出门。我并非执着于圣诞节,元旦或是立春节分也可以。
总之,我想拉近和岛村之间的距离。而距离拉近之后,我又想寻求什么?
‌‌‌‌  微妙错开的两人,开始试着依着自己的性格,欲望,向对方靠去,这些行为是否会改变对方呢?是否会改变自己呢?这是安岛第一卷立下的距离感:充满着相似感的二人,可谓毫无距离的宿命之人,却又因为自己的性格使然,迷茫地向对方伸出手,试图在这脆弱的关联线断开之前触碰对方。
‌‌‌‌  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看到安达那错开的欲望让她变得越来越贪婪,无论是占有欲还是别的什么,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嫌麻烦的岛村所不乐意看到的,但是却又因为岛村那无所谓的性格,一次又一次的「算了」满足了安达的欲望。安达似乎一直在以一种试探底线的方式拉近自己与岛村的距离,不禁让读者为她捏把汗,而到了《岛村之刃》与后续和解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是才不是什么捏把汗,这才是宿命感啊,也只有岛村这样什么都可以以「算了,就不管了」的态度带过的家伙才能承受安达的爱意了。
‌‌‌‌  是什么让「讨厌」和「算了」的硬币始终抛向那一面呢?入间也在后续的卷数一次又一次地表示
「我好像比想象中要更喜欢安达呢。」
‌‌‌‌  在ss2中,旁听岛村讲述安达故事的小孩是这么形容安达的:
「因为老奶奶讲的那个人既奇怪又有趣」
  她总是大惊小怪,做的事情也突发奇想,但又很拼命。
‌‌‌‌  如此回过头来看,岛村又何尝不是拼命在做着有些笨拙的事情呢。
‌‌‌‌  而说到距离感,也有不得不提的岛村与樽见的《编织过去的荆棘,古典玫瑰》这一章。
‌‌‌‌  在第一卷中,岛村是这么描绘自己的:
我或许很照顾人,但这只是表面上而已。我骨子里基本上是嫌麻烦的。
光靠努力与经验无法颠覆本质,所以我其实对于受到他人的亲近、依赖或喜好有些抗拒。好想缩起身子爬在地面上逃走。
大家肯定是觉得很稀奇。大家会觉得在我要逃走时戳我的背,追着我到处跑很好玩。因为逃,所以被追。我觉得只是如此而已。
纵使我改变态度反过来想接近大家,却也因为我已不再是当初被追逐着的我,而不受众人理会。先不提这是否是我自己的偏见,但我有这种自觉。
基于这种心态,我知道我其实是应当孤独活下去的人。
‌‌‌‌  这样的她在遇见樽见这个「以前的」朋友的时候,她总觉得像陌生人一般。然而,两人并没有交换什么话语,只是看着她的背景,就兀自和她拉开距离,和过去的自己划清界限。
对话就像飞不起来的小鸟般,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我们都想和对方有交集,翅膀却没有张开。我们的翅膀都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无法动弹。
‌‌‌‌  自己划下的界限,却让自己如坐针毡。入间在后面的部分不断渲染着尴尬的气氛,拼尽全力想要寻找话题,但是却没有任何进展。
人究竟想从过去中找出什么?
曾经幸福的世界、过去纯真无邪的自己,以及想遗忘的伤痛。
可以在过往回忆中看见各种足迹。这些全是我也拥有的东西。
但我的过去与现在是以荆棘相系着。只要碰到它,就会被不成熟的自己所伤。
若想抓着荆棘把过去拉来现在,手心──现在的我一定会遍体鳞伤。
我没有什么特别讨厌的回忆,但以前的自己跟现在相差太多,我不想直视。就这方面来说,我很保守……应该说,这让我自觉到我意外地很喜欢自己。我不想改变现在的自己,想遗忘过去行为举止不知羞耻的自己。
这还真是正值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啊。我假装冷静,如此自嘲。
‌‌‌‌  在这个瞬间,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因为缺乏维护的友情彻底走向终焉的景象,也是岛村对于友情的态度。想要放弃过去的自己,修复友情过于麻烦,所以冷静地嘲笑自己,安静地离开。
‌‌‌‌  未来的安达与岛村,是否也会走向这个结局呢?
‌‌‌‌  未等读者去幻想这样那样的事情,安达便送来的关键的短信。
‌‌‌‌  于是
发出这声大喊的,一定是以前的我。
我没法舍弃现在。人无法轻易改变自己。
这只是以前的我被拉了过来,稍稍探出脸而已。
‌‌‌‌  这声叫喊改变的体现的不仅于此的不止是安达与樽见的关系。
实际上,我们的友情早已生锈、崩坏。或许今天只是残骸的碎片,恰巧散发出微弱光芒而已。
即使如此……
我仍然真的认为——
那笑容非常灿烂,甚至令我指尖发麻。
‌‌‌‌  初读的时候,我认为是安达让岛村认识到了友情的美好,让她愿意做出这个不符合自己的行为去追求那一瞬的微弱光芒。如今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岛村之后对待樽见的态度,还是与安达交往后最终放下与樽见的关系,或许只是,岛村自己不甘心自己和安达的未来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所以呐喊出声吧。
‌‌‌‌  这一跨越她与她的距离感的行为,书写的是属于她与她的宿命感,这样不是很浪漫吗。

‌‌‌‌  人际关系一直是安岛这个系列的重头话题,无论是安达与母亲的距离、日野与永藤的距离、抑或者是岛村母亲和社妹这种距离破坏者,都在描绘着入间的处世哲学。这里暂且按下不表,请去亲自品味一下入间的纤细吧。



   2.文笔、技巧与不得不提的《岛村之刃》

‌‌‌‌  日常这个词是非常「反小说」的。
‌‌‌‌  小说需要矛盾,需要戏剧性,需要起承转合,需要「非日常」。所以,用来让日常有趣的是「喜剧」,突出的吐槽役与搞笑役来抹去日常的疲乏。除掉喜剧,大概就是所谓的「氛围感」了。
‌‌‌‌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阅读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一个「出色的讲故事」的人对故事本身有着怎样的影响: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和同桌分享之后好像两个人都觉得没什么趣味性了,读起来怪乏味的小说变成动画之后好像更有趣了不少。
‌‌‌‌  这一点放在小说中很多是文笔这个模糊的概念来承担的。
‌‌‌‌  文笔是一个我习惯提到的词,因为用这个词可以体现婆罗门的感觉我确实对文字比较敏感,很多小说在文字上我就给他判下死刑,导致根本没办法体验到剧本设计的优点。
‌‌‌‌  如果要在轻小说中说谁的文笔很优秀的话,入间人间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入间的文笔既中二,又纤细,很多时候会以一种奇怪的角度戳到读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  在《妹妹人生》中,哥哥提到妹妹的小说的时候,有一句话深得我心:
另外,和我同期进入面包工厂的那个男的写的短篇也一起刊载在上面。我试着读了一下,发现妹妹的作品远比那家伙写的平淡的东西更加打动人心。虽然说不定会有人说那样的东西读起来反而更容易,但我觉得带有恰当的比喻和独特表现的东西才算是小说。
‌‌‌‌  这也确确实实体现了入间文字的特质之一,他的比喻使用得堪称精妙。例如在入间的诸多(百合)小说中占有绝对比重的海与天的意向:
「可是天空与海洋,绝不会交会」  
天与海即便相像,即便总是对望,但……  
但海,碰不到蓝色的天。
‌‌‌‌  在《安达与岛村》之中,他的比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日常是轻飘飘的,为了让这样轻飘飘的文字沉下来,汇聚成文,入间写了很多发挥他「黑」的那一面的独特感性的句子。
有各种东西逐渐累积在我脖子以上的部位。如同果实成熟般储存养分,但储存过度只会在腐烂之后凄惨落地,就是这种心念。心念的一角如同从树干露出的树苗般探出头,试图从我的口中窜出。虽然有加以抑制,却来不及了。
‌‌‌‌  卷一中,描绘安达向岛村请求摸头的时候,入间以果实成熟这样的意象表现安达无法忍耐自己内心的欲望,却又要用上「腐烂」「凄惨」「窜出」这样的词汇,刻画着异常之感。
‌‌‌‌  这是一个充满糖分的情节,却又显得那么危险,与此时安达和岛村的关系契合了起来。
被打上天空的烟火光辉,有一瞬间将黑夜稀释成了蔚蓝。
‌‌‌‌  这是第五卷第一章的最后一句话,入间为安达看见岛村和樽见逛烟火大会渲染上了属于入间人间的异常颜色。蔚蓝是海洋的颜色,也是在入间诸多(百合)小说中象征着未来的颜色。
‌‌‌‌  所以才会有之后的「那个章节」(笑)。

‌‌‌‌  入间也是一个很喜欢用简单写作技巧的作者,比如比较经典的叙诡,同时,他也以电波著称。这些特点也为《安达与岛村》的「未来」渲染了奇幻的浪漫气息。
‌‌‌‌  在第七卷最后一章,莫名其妙地以「听说这个星球三天后会毁灭后,我决定来一趟两天的小旅行」这样的文字提笔,写着好像不认识的女孩子问另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子名字的、一个是人类一个是外星人的、两个人语言都不通的、顺便外星人还要占领地球这般意义不明的故事,用发色与「思梦乐」这样的内容告诉读者角色身份,书写那个无论哪个宇宙的安达都会与岛村相遇相恋的未来。而被这样的莫名其妙的,充斥着电波的文字冲击之后,描绘两人没有在二楼相遇,却在工作后的通勤列车上相识的平和未来,愈发显得浪漫与幸福。这也正对上了这章节开头「岛村」的发问
我为什么在往前走?
我现在幸福吗?
明天会是更美好的一天吗?
‌‌‌‌  (估计入间写这些的时候正构思《无法成为神明的少女》呢)
‌‌‌‌  而在99.9卷之中,入间就将电波配上他经典的叙诡,写下了对我来说安岛这个系列的最高峰。同样有些奇妙的开头:末世后的世界,已经出现名字的千户/chito小姐,和看起来挺熟悉的社妹。只是在这样莫名其妙的描写后,又开始讲安达与岛村的故事了,直到第二章最后,千户小姐才遇见了志摩/shima小姐,隐隐约约可以从外表描写中认出千户是平行世界的岛村,志摩是安达,可是,在第四章的开头,却兀然进入了那个岛村孤独存活的世界。
「希望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不要出现遇不到我的安达,或者遇不到安达的我。」
那是「所有的一切」「再一次」——  
  开始的瞬间。
‌‌‌‌  隐藏在标题的A(biding) D(iverge) A(lien) Chito 死间(Shima) MURA/Ada(chi to) (Shima)mura,是属于安达与岛村故事的结尾,也是属于千户与志摩的开始,是结束的Abiding Diverge Alien,亦是新的Adachi to Shimamura的开始。两人即便交换名字的组成,也会在社妹的引导下于末世相遇。
‌‌‌‌  这充满巧思的设计让我再三感叹。所谓浪漫的顶点,也就是如此吧。

‌‌‌‌  那么,来说说「那个章节」吧。
‌‌‌‌  《安达与岛村》最出圈的章节——《岛村之刃》(笑)。
‌‌‌‌  我第一次读安岛的时候是在看完安岛的动画之后,一路看到第五卷,随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继续往下看下去。如今我很难回想起来并试图描述我看到《岛村之刃》这个章节的感受,不过,在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沉淀,如今的我看这一章的时候是一边笑一边看完的(看到第六卷岛村的复刻更是笑嘻了)。
‌‌‌‌  这样用铺满页面的文字来形成视觉冲击的写法在轻小说中并不少见,例如《约会大作战》。岛村之刃只是没有使用单词的重复,而是编织了一段声嘶力竭的呐喊而已。仔细阅读那3k来字,你会发现里面实际上没有什么技巧性可言,整体来看是循序渐进的请求,分到每一个部分那就是重复的话语了。
‌‌‌‌  如果说入间的感性,入间的技巧与巧思是无法学习的,那么写下岛村之刃的那些一定是可以学习模仿的——拼命感,真挚感,压迫感。
‌‌‌‌  用简单的语言去压倒读者这样的写法并不少见,例如《千岁》第一卷最后千岁威胁小混混的话语,《拖油瓶》第三卷最后一章男二和女二交换怒言。当读者受到直接的冲击的时候,可以忽略掉很多的事情。
‌‌‌‌  用平淡的语言刻画纤细的情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缺乏描绘很可能让角色变得机械,难以共情。即便能够做到,长篇的日常也会让人疲乏,这时候就应该来一些「非日常」,来一些冲击。将角色的一切,作者的一切全部化作言语,展现出拼命感,让场景更加戏剧化一些,戳破日常气球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洞,得到的东西往往更多。
‌‌‌‌  只是这样简单的写法在当下诸多日常文中却难以看到,标榜着日常与细腻不断生产着各式各样的皮套人,这毫无疑问是遗憾的。



   3.爱、死亡与外星人

‌‌‌‌  小说终究是展现作者思想的东西。
‌‌‌‌  我一直觉得即便是轻小说,如果看完之后没能看出作者究竟想通过这个故事传达给读者什么,那这本小说就是失败的。虽说这一点与「轻」相悖,但是轻小说要是太轻那便没有价值,适当加重是非常必要的做法。
‌‌‌‌  要表达什么传递什么往往与剧情设计有着一定联系,一个好的故事框架好的故事内容能够承载很多不同的内容,这点在《文学少女》中已经证明。一个简单的故事要承载过重的主题,往往会造成荒谬之感。
‌‌‌‌  日常是一个很轻的故事,它所能承载的东西有哪些,有多少呢?它所能承受的最深刻的主题是什么呢?
‌‌‌‌  入间给出的答案是死。
‌‌‌‌  虽说我很想吐槽这家伙看着安岛的动画在bd特典里面为两位主角编写死后文的阴暗形象,但是,入间确实在这个话题发挥得异常之好。
‌‌‌‌  安达与岛村的故事始于死,蝉的死。
「你希望它活几天?」
岛村稍微思索之后回答:
「大概十五天吧。」
经过十五天后的那天,来到二楼的岛村她的双手沾着泥土。
我觉得她肯定是去埋葬蝉了。
就这样,我和岛村相遇了。
这是我还没将岛村当成朋友时的事情。
‌‌‌‌  岛村是一位非常温柔的少女。在阅读过程中,立绘发现嫌麻烦的她干过不少她本可以不干的事情。包括前文引用过的岛村的处事哲学中,你会注意到,她会迎合他人,失去自我,然后渐行渐远。拒绝与他人交往不仅是不想伤害自己,也是不想让他人失望。所以对于他人的期待,对于他人的好意,她总是会试图去满足去回报。
‌‌‌‌  因为遇见了蝉,所以要为它埋葬。这里面或许不包含一丝感情,只是执行着义务般的事情。所以她会觉得,自己是冷淡的,注定孤独的。
‌‌‌‌  而在第六卷《故乡的狗》这个章节中,这样的她得到了「改变」。
‌‌‌‌  整个系列里,都没有对岛村初中和高中的差异进行一个明确的解释,只是模糊地表示那是青春期的叛逆与面对小刚的老去混杂的结果。而在与安达相遇之后,岛村再一次回到老家,见到自己老去的朋友小刚的时候,她再一次面对了这个让她改变的问题。
「变老是件很痛苦的事吗?」
明明也不是问了会有好处的问题,我却不排斥开口提问。
老爷爷晃著脑袋跟头巾,「嗯……」地转动双眼。
「不愧是有文学气息的少女,连问的问题都有哲学味。」
「什么啊……」
我不禁这么低语。老爷爷的回答才真的是难以理解,是种没有内涵的文学。
「我收到孙女送我的茶碗,所以一点也不痛苦。这样的意见能当作你的参考吗?」
他用澄澈无瑕的眼神回问。
「嗯,还可以。」
根本不能参考。我好像问错人了。
‌‌‌‌  岩谷爷爷的话其实非常简单,只要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变老、死亡这样的事情也没什么痛苦的。只是,这时候的岛村不想面对这样的回答。
怎么说……我算是个不温柔体贴的人。远远说不上是超级大好人。不晓得是不是因为这样,我相当排斥卖人情给别人。要是别人对自己有恩,就必须顾虑对方。
必须用温柔体贴的态度对待对方。
‌‌‌‌  与蝉相遇十五天需要为它埋葬,那么,小刚陪伴我那么久,我又该回报它什么呢。
‌‌‌‌  想不明白的她,充满迷茫的她,拒接了樽见的电话,希望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小刚。
‌‌‌‌  她迷茫地意识到
天空,以及水也是。他们丝毫不理会狭缝中的我们,甚至带有种残酷无情。
我无法做些特别的事情。
也无法延续小刚的生命。
就算看见无数次梦境,现实仍然只是溶解在夏日的炎热当中。
即使如此,还是能透过这段时光留下些什么吗?
小刚的梦境里,会出现光芒吗?
‌‌‌‌  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小刚即将死亡的事实,所能做的只有陪伴它让它剩下的生命拥有光芒。
‌‌‌‌  所以,她回去的第一时间就是给安达打电话。
‌‌‌‌  无论是这一章还是下一章,岛村都在问一个问题:
我想听听看一个人能温柔对待别人的理由。
「温柔」这种情感,是从何而生的?
至少,应该不是出自义务感。
若知道这种情感出自哪里,我是否也能找出类似展望的东西?我擅自抱起这样的期待。
‌‌‌‌  对于这个问题,她的奶奶的回答是「你已经足够温柔了」,而安达的回答是「我不温柔吗?」「我喜欢你」(虽然没被岛村听到)。
‌‌‌‌  但是,这就是答案。岛村没有接起樽见的电话而是选择陪伴小刚,回来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安达而不是樽见,答案就是「我喜欢你」。
‌‌‌‌  岛村所贯彻的人生准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温柔,因为被他人期待,所以会牺牲自己回应他人,这是温柔。而选择对某个人温柔,对某个人予以更多的温柔,这就是爱。
‌‌‌‌  退一步来看,让她认识到这个或者说让读者认识到这一点的,却是死。如果蝉不会死,岛村没必要去埋葬那只蝉;如果小刚不是将死,岛村会接起那个电话;如果安达不会死,岛村也没必要一回家就打电话回去而是可以「算了,就不管了」先睡一觉。
‌‌‌‌  没有死,就不会有爱,这般有些无奈的事情。
‌‌‌‌  随着后续卷数的描写,你会在第十一卷看到初中时的岛村那般带刺的模样,和陆中地生见面的时候,她说起小刚的事,不安心地依偎在陆中地生的怀里。
「你要好好珍惜这种难受的心情……虽然很困难,你还是要尝试看看。」
我听见躺在花田另一头的人对我说话的声音。
「不要逃避你真正的想法会比较好。」
‌‌‌‌  而再读到99.9卷的时候,岛村平淡地提起众人的死亡时
说实话,真没想到最后剩下来的会是我
父母当然早就死了,祖父母也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日野死了,永藤也死了,樽见也死了,桑乔、潘乔、朵丽丝也……再往后就只能加个「大概」了。安达也没能直到最后都跟我在一起……啊,但安达不一样,她当时还有我。直到最后一刻都有我陪着,对安达而言,应该是相当幸福了吧。
「嗯……也罢。」
就这样,一语带过了千头万绪。闭上眼睛,低下了头,又立刻抬了起来。
‌‌‌‌  正是因为多次品味这样的感觉,因为珍惜而多次回味这样的感觉,所以她才能用一句「也罢」带过那千头万绪。仅仅百来字,就将爱与死在岛村这个有些神经大条的家伙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  而入间的温柔也在此体现。
‌‌‌‌  社妹这个角色可谓是《安达与岛村》中和两位主角一样重要的核心角色,她为故事的平淡日常增添了趣味的「非日常」要素与各式各样的奇幻色彩。而在这个「最终大结局」的时候,她也发挥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作用。
‌‌‌‌  人一定会死,人的死亡顺序并不确定,所以一定有一个人最后死,一定有一个人要品尝孤独。
‌‌‌‌  在第六卷中,安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因为我已经直到张开眼会看见美好事物。
所以,我不再喜欢黑色。
‌‌‌‌  知晓爱的滋味的人,怎能承受得了孤独呢?
‌‌‌‌  没有人能改变这一切,没有人能忍受这一切。所以,解决幸存者心理的唯一途径,就是外星人。
想要得到什么,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
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或者说,我这样真算得上是活着吗?
某种仅靠呼吸无法满足的渴望,正随着身高的增长而日益膨胀。
如果养育我的人所言不虚,那么我之所以能活很久,或许也存在着相应的理由。
可能那就是我想要探求的事物。
在这种暧昧的情感当中,诞生了一个朦胧的人影。
残存在遥远记忆当中的,与人交谈的话语,以及对彼此的触觉。
‌‌‌‌  去爱,然后,去面对死,剩下的,就交给外星人好了。
‌‌‌‌  我想,这就是《安达与岛村》这个故事所承载的重量。



   4.结

‌‌‌‌  不得不说,无论是各式各样的角色客串还是各类作品的影子,入间在这个系列里真的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我想这部小说也给了他些许回报吧,比如说在《妹妹人生》里被编辑所驳回的主角们变成老头老太的内容(笑),这次不仅变成老头老太了,甚至还「基本死干净了!」呢。不是,为啥入间你这么激动。
‌‌‌‌  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也思考了不少东西,诸如何为日常,日常系轻小说该怎么写,亦或者是何为爱,何为死。如果说安达与岛村无论在哪个宇宙都会相遇,我也希望自己无论在哪个宇宙都能与入间人间相遇,所以,他的作品就是社妹吧(笑),这就是外星人的魔力啊。
Tags:书籍
#1 - 2025-3-3 23:58
日久
你这么夸 搞得我也想看了()
#2 - 2025-3-4 08:45
エリフ・アナトリア(そして、砂漠を歩き始める。道は無い、標も無い、灯も)
你这么夸 搞得我也想看了(虽然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发现入间的书除了别人把框架设定好交给他来写的佐伯沙弥香外我都看不进去……)
#3 - 2025-3-10 06:44
EL_File4138(在同理性永恒的冲突当中,失败的从来就不是感情。 ...)
反复读了几次前几卷始终感觉读不下去(不是书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感觉每一页翻过去都沉重的抬不起手,总想从这一页寥寥无几的文字中擢取出更多的一点东西
可能是自己近几年的心境很奇怪吧

关联条目

© 2008-2024 Bangumi (a.k.a.Chobits), some rights reserved | r543
注册时我很沉默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