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优秀的小说
笔法有点像鲁迅和太宰治的混合
也有一些其他文学作品的影子
读下来半自传的感觉很浓,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感觉主人公像迅哥儿又像叶藏
很适合由汤浅政明或者新房昭之改编的轻小说
有的人说这是一部写给抑郁症小说,但是却没有写出抑郁症真正的样子;就像有的玩摇滚的人说没办法看到《孤独摇滚》里的摇滚精神。
但就我个人的感想,就像孤独摇滚写的不是摇滚一样,这本小说写的也不是抑郁症。喜欢摇滚的人更希望看到摇滚,想要了解抑郁症的人更想看到抑郁症的内容,仅此而已。最多只是在她的视角下多了一些我们平常不关心也不曾注意到的东西。
《浴缸生活》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浴缸」是空间,「生活」是内容。主人公生活在浴缸里,大抵也不是因为抑郁;更像是一种选择,就像她选择辞职,选择成为vtb,选择最终没有接受竹马的表白一样,其实文章也有明确的给出答案,她和碇真嗣一样,在多种多样的选择下,选择了逃避,但我们又很难去责怪她什么,因为没有人能证明逃避就一定是一个错的选项,有时候放松精神给自己一个躺平的机会,也许真的可以治愈灵魂的疲劳。
她出生下来的很多东西都不是自己选的,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但这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她最终明白了这个道理是在工作以后和朋友犟嘴时,我们又什么时候能理解呢?
充满恶意的人都带着能面,但带着能面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摘下能面之后也许露出的是一张慈祥的脸也说不定,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真实的意图,又或者是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真实的意图,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有人觉得女主很可怜,职场霸凌,天生缺陷,最终逼着她逃避现实;也有人和早苗一样,觉得她既可爱有幸运,还有宠溺她的家人,到底应该是值得羡慕的,足以让人在她面前抬不起头。两种想法实际上是两种视角,都是对的,最终的结果只是比较的不同。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至少是值得作为无可争议的真理而存在的。
最终的结局有点令人悲伤,但我也没有什么遗憾。小麦和母亲和解了,最后也与自己和解了,这样就够了,除了她自己,没有人能要求她更多了。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里有一段剧情,将词汇分成了「喜剧名词」和「悲剧名词」;我想,声音也分为「喜剧音」和「悲剧音」。 在许多人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看待之前,这首先是一本「轻小说」,所以它才能一本正经的写出一些不可思议,才能淡然的让奇迹发生而不觉得突兀。父亲自然而然的就钓到了鲸鱼,这不是迅哥儿孩童视角的幻想,也不是猫汤回忆里的走马灯,因为我想这最好是个二次元作品,所以父亲最好是真的钓到了那条「会放屁的鲸鱼」。
我比小麦更早的认识到「悲剧音」也能治愈人心,但也被深深的感动了。
这是一个很温馨又很致郁故事,其实「致郁」这个词不太合适,「哀而不伤」可能更加的贴切,因为细细的看又好像有种「虽然这个世界如此残酷,但人依然要往前进」的励志治愈。恰好最近两天的心情不是很好,或许是有点感同身受了。 负面评价当然也是存在的,但没有必要过多在意。这样的小说毕竟是很吃受众的,重要的是你能从里面收获到什么你想要得到东西。
与其说现代人对于小说的评价愈发苛刻了,倒不如说我们对周围一切的要求都变得苛刻了。这固然是值得高兴的好事,因为这代表着我们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大家对自己的要求好像没有跟上对周遭事物的要求,不然抖音现在也不会那么火了,倒也是印证了那句「思想总是快于行动」。
这是一本能推荐给所有人的书,这似乎与我之前提到的受众矛盾了,但转念一想,与受众无关而被一股脑推荐给所有人的书倒也不少,毕竟没什么人盼着你从书里得到什么真知灼见。 如果你有时间,但静下来又不知道该干什么,也许就可以试着读一读,我不能保证你能喜欢它或者有什么收获,但如果你真的静下来把它读完了,总归是没什么坏处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