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不知道要以怎样的形式开这个头,我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直到写到一个我感觉写了这么多删掉也太可惜的长度之后才与自己和解。
这是我最难产的一次,实际上我对此早有预期,每当我想要写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作品的感想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与之相比一文不值,所以我一直以来都不写这些作品感想的做法兴许是对的,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我太痛苦了,我感觉我不得不做些什么去缓解这种痛楚,所以我尝试去写,不得不说我写得很痛苦,但是想着要是能把这玩意儿写完得有多爽啊,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坚持写了下去。
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偏见,我觉得一位创作者不管有多少作品,他自始至终都是在讲同一个故事。当然这可能是流行文学和大众娱乐入脑导致的智力缺陷,如果你能找到药方的话我不介意试试。
除此之外我还有另一个偏见,我觉得一位读者不管阅读多少作品,他自始至终喜欢的也是同一个故事。
如果我接下来跟你说,“嘿!伙计!《葬送的芙莉莲》就是那个我最喜欢的故事”,那这样也太没意思了,但是很遗憾我就是准备说:“嘿!伙计!《葬送的芙莉莲》就是那个我最喜欢的故事”。
好吧,话说太满也有点不太好,请当我什么都没有说过。
以上!是半年前难产的一篇小作文,直到最后也没有生出来。
以下是正文
(本文包含大量剧透和主观成见,请酌情阅读)
什么是二次元呢,是喜欢看动画的人吗?可能是吧;是动画看得多的人吗?可能是吧;是自称不是二次元的人吗?可能是吧。
但至少第三条我个人是不符合的,我喜欢自称二次元,更喜欢自称老二次元、二次元高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二次元那么自由,那么温暖,比绝大多数地方都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喜欢是好的,尤其是当你有充分的理由去做的时候。
所以我会说芙莉莲是好的,甚至可以是最好的。
让重要的故事开始吧,直到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为止。
微妙的不足之处:芙莉莲的第一集据说是赚足了眼泪,但我个人的观感比较微妙,我不太喜欢这部作品关于寿命论的解读,在我看来,即使芙莉莲活了上千年,十年在她的人生中确实只是其中的一个点,但也不应该会认为十年是一个很短的时间。
不管精灵的寿命再长,在这十年里,她也需要睡3650次觉,起3650次床,吃7300次饭,和其他人一样平等地度过87600个小时,并非只是强调十相比千很小就能说十年时间很短,十年就是十年,那是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芙莉莲并不能快进这段时间,只是回头去看那段时间只是过去的一个点,但她确实是一天一天走过来的,她和人类活在相同的时间中,活得更久不等于活得更快。能够轻易地决定花几年时间去做一件事,可以说因为她有充足的时间,但绝不是因为她能很快度过这段时间。
所以当芙莉莲说出“只是十年”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是很微妙的,亲身度过了这十年的她真的会觉得十年短吗,如果只是说在回忆里很短的话,倒是合理的。

但这不重要,这个瑕疵点很快就被弥补了,因为第一集有菲伦的登场。
被神宠爱的少女:芙莉莲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相当于全知全能的神,这个故事的结构就是这样,不管什么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神能做到任何她想做的事,除非她一开始就想交给别人来做。而故事中又恰好有一个特别的存在,那就是菲伦,神将自己的一部分权能赋予了少女,让菲伦代替自己行使职责,因为神爱少女,胜于一切。
菲伦登场的时候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懂事的小孩,她会照顾年迈的恩人海塔,为了活下去,为了海塔的心愿拼上了一切去学习魔法。你在小时候的菲伦身上看不到小孩子活泼开朗的气质,背负了太多沉重的事物的菲伦没有半点余裕,直到与芙莉莲踏上旅途为止,她们二人的旅途改变了菲伦,也让芙莉莲发现了真正的自己。

芙莉莲的爱是特别的,那是世上独此一份的爱,那份爱指向的对象是菲伦,所以长大后的菲伦是任性的,是气鼓鼓的,被神宠爱的少女可以做任何事,做一个小孩子该做的事。

我无比喜欢这个故事的理由之一,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对小孩温柔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第二集,芙莉莲带菲伦踏上旅程之后,可以看到芙莉莲对菲伦的包容,在这个场景下,芙莉莲认为菲伦藏了东西,她用稍微严厉的口吻说“给我看看”,但是动作却非常亲密,几乎将全身都贴了上去,这个举动是为了消除自己的敌意,她大可一只手搭在菲伦肩上表示控制欲,要求菲伦交出藏着的东西,但她没有,她选择了最温和的方式,选择了能够传达爱意的方式。这个场景真是甜到让人心痒痒,而芙莉莲和菲伦之间这样亲密的互动数都数不清。
我无比喜欢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因为喜欢芙莉莲和菲伦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故事的第二集还有一个互动,是后面再也不会出现的情景,我们都知道菲伦是个急性子,她会很介意芙莉莲慢条斯理地花费时间在看不到结果的事上,所以后文的菲伦总是气鼓鼓,对于芙莉莲的慢性子毫不掩饰敌意。
但只有第二集的菲伦不同,这个时候的菲伦还处于儿时的延长线上,忍耐是她生活的常态,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一件会给别人带来困扰的事情,她没有在海塔面前哭过,这是她认为正确的选择。所以在菲伦希望芙莉莲不要浪费时间继续找苍月草的时候她会犹豫,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她希望像往常一样忍耐,仿佛只要自己努力就能等到一切好转。

但很多事情不说终究不会有人明白,这个时期的菲伦并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我们最后会看到菲伦情绪的爆发点,仿佛一个人生闷气之后又突然闹脾气一般。

而芙莉莲实际上早已觉察到了这一切,菲伦反复追问还要找多久,对芙莉莲来说回答是唯一的,菲伦已经等不及了,比起自己的兴趣,菲伦无疑要重要得多得多,所以探索必须就此结束,故事必须在这里有一个结果。

而这个故事也只会有一个结果:他们一定能找到辛美尔故乡的苍月草,实现过去的约定,弥补曾经的遗憾。
实际上这个故事很多内容都是关于约定,约定构成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们之间的联结,仿佛我们一直在一起。
臭美的勇者:一直到这才提到辛美尔,那就顺便讲一下,实际上我没有很喜欢辛美尔这个角色,因为这个角色比较简单,他的形象很单纯,没有变化也并不复杂,他更像是故事中的一种精神图腾,始终提醒着人们向善:如果是勇者辛美尔的话,一定也会这样做的。
而只有在芙莉莲的回忆中,更具体地说只有在跟芙莉莲的互动中,可以看到他人性而非神性的一面。
第三集:
第三集的开头就可以看到菲伦进化到了气鼓鼓形态,宣告着正式跟乖巧可爱菲伦的告别。这里菲伦做出了跟踪芙莉莲的举动,这在第二集的菲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而芙莉莲也真正展露了她的本性,其实说是慢性子不太准确,芙莉莲不是完全的慢性子,只是没有要紧事的时候喜欢躺平。
这一集前半部分的内容就是送菲伦生日礼物,这对究极自我中心的芙莉莲来说就是一个壮举。
这个故事有一个地方十分受人诟病,那就是角色非常面瘫,芙莉莲是,菲伦也是。为什么她们面瘫,或者说为什么要让她们面瘫,因为她们对不重要的东西不感兴趣。对芙莉莲来说她曾经对所有人都不感兴趣,所以她不了解队友的喜好,她不了解辛美尔,她不了解身边的一切,当她想要了解的时候已经追悔莫及。

对菲伦来说,我更倾向于她的无表情是故意装的,比如面对魔族的生命威胁时表现出生死看淡的样子,对方不是芙莉莲,这个时候多于的负面情绪是没有意义的,情绪化只会暴露自己的弱点,这个时候的菲伦才会有小时候的影子,坚韧而努力,忍耐是根植于她内心的精神内核,而任性是留给亲爱之人的孩童之心。

对于不重要的事物,芙莉莲不感兴趣,而对于重要的事物,她毫无保留地表露自己的心声,她会为辛美尔的离世悲伤,会给菲伦送上生日礼物,会主动和菲伦贴在一起。至于芙莉莲的无表情中有多少成分是真不感兴趣,又有多少成分是装作不感兴趣,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集就是普通的发糖回,可以看到菲伦妈妈和芙莉莲宝宝的各种亲密互动。你可以发现,芙莉莲在不断地让出主体性,或者更准确地说,她是在让渡权力。菲伦可以掌管财政,可以掌管时间,可以指挥芙莉莲去做事。芙莉莲确实是随性的,但并非谁的性都随的,因为是菲伦才被允许这样做,换其他任何人来都是难以想象的。

而菲伦也不是一开始就在这样做,人与人相处就是不断试探对方的边界,当一方试图侵略时,另一方要么拒斥,要么退让,最终彼此找到一个最融洽的相处方式。芙莉莲就是一直在退让,因为对方是菲伦,所以她愿意退让,而修塔尔克就没这个待遇。

在第四集有这样一个场景,芙莉莲、菲伦和艾森一同乘车,芙莉莲睡着了,变成了菲伦和艾森在对话,菲伦提出了话题,但话题很快就结束了,空气变得沉重起来,可以看到菲伦的社交力其实不高,她跟芙莉莲很亲密,人生的大半时间都跟芙莉莲在一起,当需要独自面对陌生人时便不知所措了。她不知道怎么开启话题,即使想要寻找话题也是围绕着芙莉莲,她对芙莉莲以外的人不感兴趣,所以不会问关于艾森的事,也不会向艾森倾诉关于自己的事。而艾森,他更不会去做这样的事。

实际上,芙莉莲的社交力也很低,她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很真诚,而不感兴趣的人就不知道怎么开启话题,这块芙莉莲跟菲伦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不善言辞的父亲:这里提到了艾森,所以简单说说这个角色,艾森是一个过于男性化的角色,相比起来辛美尔真的女性化很多。男性是什么,它既是一种生理性别也是一种社会属性,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是工具性,他们应该独立、强势、果敢、有阳刚之气,吐露自己的情感是不符合男性这个社会身份的,有些门是先告诉别人这门能开,别人才会主动来敲。就如许许多多的故事一样,严父一般的艾森和修塔尔克总有一天会闹僵,拒绝表达的结果是缺少沟通,双方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不欢而散。
可是你会发现,艾森和芙莉莲就相处得很好,他甚至会在芙莉莲面前耍小聪明,当我们能够在一个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表达性的时候,对方就是特别的。跟这样的人相处让人感到舒适,所以艾森在回忆起曾经的冒险之旅的时候会变得情绪化,虽然是艰辛的旅程,但在那个团队中他的情感是被接受的,他的胆怯、他的孤僻,都是不受指责的,所以他喜欢他们。在艾森回忆过去时,修塔尔克对那样的艾森印象深刻,那是他很难见到的艾森。

第五集没啥好说的
第六集辛美尔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他希望这段前路未卜的旅程不要充满心酸。没错,我们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呕心沥血吗,歌颂苦难是错的,人们擅长一件事往往是因为投入了时间,很多时候你所擅长的事并不需要你费尽心思去做,只是自然而然地就已经在做了。
就像芙莉莲反复问菲伦,你喜欢魔法吗,菲伦说一般般,对她来说魔法只是生存的手段,她认为芙莉莲是出于兴趣而学习魔法,菲伦认为她们不一样,而芙莉莲却说她们一样。芙莉莲一开始是喜欢魔法的,但喜欢就和讨厌一样,是一时的亢奋情绪,并不长久。真正让她坚持,让她们一直走在魔法道路上的原因是习惯,因为自然而然地就在做了,所以自然而然就做好了,而天赋都是在技术磨炼纯熟之后的后话了。

在第六集里,菲伦向修塔尔克提议去找通过城门的方法,这里菲伦会向修塔尔克倾诉内心的不满,她毫不掩饰自己的任性,这说明对菲伦来说修塔尔克是特别的,之前艾森就不曾享有这个待遇。而且在这里菲伦非常依赖修塔尔克,跟陌生人的交涉全都是交给修塔尔克进行的,她自己乖乖地在后面当跟屁虫,以自主性非常强的菲伦而言这是个不寻常的举动,她在依赖修塔尔克,菲伦不擅长和陌生人交涉,所以交给修塔尔克去做,跟芙莉莲以外的人无负担地产生这种联系在菲伦这里是很难得的事。她信任修塔尔克,而信任会导致期待,于是就有了后面第十四集的发展,十四集几乎是全篇我最喜欢的一集,那里有任性到极致的菲伦,哄小孩才是这个番的精髓!

七到九集的魔族设定很有意思,我们说一个东西它长得像鸭子,走路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么它就是一只鸭子。那么一个魔族他长得像人,走路像人,说话也像人,他就是人吗?如果说魔族不是人,那要如何去论证呢,去证明魔族没有心吗?如果说魔族是人,要如何解决作品的伦理问题呢?当然,芙莉莲是一部大众的作品,它自然会尽可能去避免面临伦理上的纷争,如果将魔族视为反社会的人,我们可以在他们产生危害之前对他们施以极刑吗?显然不应该,但在芙莉莲里他们必将产生危害。
然而现实之中不会有那么多都合的条件,魔族是人吗?我想说他们不是,但我确实找不到足以说服自己的理由。魔族该死吗?我知道他们该,但这个根植于设定的答案不足以排除我对这个回答不假思索的不安。
这里有某种危险的东西存在,我们会在别的地方说到它,在故事中找到的问题也会在故事中发现答案。

在第十集里,有一句话贯彻了始终,当芙莉莲和她师傅被问及为什么觉得我是强大的魔法使时,答者都回答的是“就凭感觉”,这句像是神谕一样的话语预示着真理。这跟这部作品的基调非常搭,面对这种没来由的直觉,人们不做怀疑。

第十一集和另一个精灵的相遇引出了关于信仰的话题,如果信仰会引人向善的话,那么我喜欢这样的信仰,不管它是没来由的直觉,还是没有保证的许诺,就像是那句话一样:如果是勇者辛美尔的话,一定也会这样做的。

在第十二集的开头,菲伦对芙莉莲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芙莉莲睡着了,修塔尔克主动请示要背芙莉莲,菲伦犹豫再三后表示拒绝,她希望芙莉莲的人际关系简单化,希望独占芙莉莲,这个时候的菲伦真的很可爱,以及后面芙莉莲不愿起床的互动真的很甜。

可以看到这里菲伦已经气鼓鼓了但没有责备睡懒觉的芙莉莲,这是菲伦的包容,包容的东西是芙莉莲的任性。这个时候的芙莉莲不会对菲伦以外的任何人任性,也不会干涉菲伦以外的任何人做任何事,芙莉莲的爱是唯一的,她知道对方是值得去爱的。

然后在这后面进入了公路片环节,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
剑之村的村长已经换了两代,但曾经的嘱托和新的约定仍在不断延续。

辛美尔没能得到勇者之剑的认可,但他打倒了魔王,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勇者,他的身影此时显得更加勇敢,名为勇者之剑的权威只显得滑稽。

菲伦想给修塔尔克送生日礼物,修塔尔克从来没收到过生日礼物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没理解菲伦这样做的理由。菲伦以为修塔尔克不在乎自己的心意,他们产生了分歧,于是修塔尔克说起了自己的过去,那不是一个幸福的故事,但人们喜欢听友人说关于自己的事,倾诉是被信任的标志。

在修塔尔克的故事中,他是那么的孤独,他不受到除了哥哥以外任何人的认可,他与哥哥以外的其他人没有情感联系,但他却失去了这贵重的东西。

后面还有很多,你会发现这些故事不一定很美好,但是无一例外都很温暖,因为人们都在说关于自己的事,因为人们都在考虑其他人的事,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感性,为了某样重要的东西而活,葬送的芙莉莲就是这样的故事。
在十三集,芙莉莲对菲伦以外的人提了要求,她在赛因身上看见了曾经的自己,明明有想要做的事却始终没有开始。芙莉莲变了,她开始愿意主动跟别人产生联系了。
这个时候我以为神所选择的每一个宠儿都是特别的,后面跟赛因分道扬镳的剧情说实话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故事来到了第十四集,这集的标题叫“年轻人的特权”,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集,这一集几乎每个镜头都让人感到欣喜。
先从这一集后半部分开始,辛美尔送给芙莉莲的戒指丢了,几个晚上都没找到,被菲伦问及时芙莉莲说找不到就算了。这不是正常人轻描淡写就能说出的话,但在芙莉莲身上却没有违和感,这就是她留给我们的印象,习惯了失去,所以一切都无所谓,一切都不重要,她杀死了自己的心,为了能在这满是离别的世界里活下去。

芙莉莲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孤身一人的,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活下去对人来说是痛苦的,要么需要强大的意志,要么就得一无所有,忍受孤独的方式就是要么去相信这一切有意义,要么就得活得像个机器。芙莉莲选择了走一无所有的路,代价是抛下一切重要的事物,她习惯了这样做,而辛美尔成为了她改变的契机。

所以辛美尔是重要的,比勇者小队中的其他人都重要,他是宇宙诞生前的奇点,二进制中的第一个1。
但是芙莉莲又再次失去了,失去了这个对她来说无比重要的人,她感到痛苦、悲伤,她完全可以再次采取防御机制,回到只有自己的世界,让生活变成她熟悉的样子。
可是她却选择了菲伦,你当然可以说菲伦是被硬塞给芙莉莲的,但不管怎样,菲伦对芙莉莲来说都成为了最重要的事物,她本可以不带成见地看待这个年幼的旅伴,但芙莉莲却选择了爱她,这份爱可以说是沉重得无以复加。这是芙莉莲放弃了一无所有的安稳所获得的东西,世上唯一重要的东西。
我无比喜欢芙莉莲和菲伦之间的情感联系,她们对彼此来说都无可替代,这是属于她们的永远不会改变也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这让这个满是聚散离合与物是人非的故事充满了安全感,说这个故事是因为菲伦而得以存在也不为过。

这一集前半菲伦和修塔尔克闹矛盾,菲伦觉得修塔尔克应该送给她生日礼物,但期待落空了,于是菲伦又变得气鼓鼓。年轻人的特权是什么,是犯错更容易被原谅,年轻人的人际关系更加亲密,不是基于简单的利益交换或工具性的需求,他们没有必要那样做。
但是错了就是错了,菲伦在跟没有跟修塔尔克沟通的情况下擅自抱有期待,期待落空又擅自气鼓鼓,完了又不听人解释,鉴定为多少沾点。

如果是其它作品有这种情节我个人基本就会直接关掉再也不打开了,但这里是葬送的芙莉莲,犯了错的角色是菲伦,所以看到这个情景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菲伦一定会道歉,他们一定会重归于好并结下更深的羁绊。但是菲伦要如何道歉呢,在过去菲伦无论对芙莉莲做什么都是对的,都是会被原谅的,芙莉莲可以向菲伦让渡一切,在她们之间菲伦可以做任何事,唯一的限制只有菲伦自己。可是修塔尔克不一样,修塔尔克仍然有着自我意识,实际上修塔尔克已经十分克制了,他时常因为菲伦的恶语相向而失落沮丧,他已经在跟菲伦的相处中承受了许多,这样的关系并不健康,而改变的契机终于出现(虽然似乎啥也没变w)。

在广场上,菲伦找到了修塔尔克,她知道自己应该道歉,可是她却犹豫了,她第一次因为自己的任性承担后果,这个时候的菲伦感到害怕,她害怕自己即使道歉也不被原谅。这个时候的菲伦身上看不到半点任性,她其实十分脆弱,她通过不断声张自己的存在来确认在对方心中自己是重要的,菲伦的任性实际上依赖于别人对她的宠爱,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人菲伦会自觉保持距离,简单来说就是窝里横。

但我不会因此就指责菲伦,菲伦在害怕道歉的时候表现出的脆弱正是她珍视修塔尔克的证据,他们在摸索彼此之间的相处方式,探寻对方的边界,他们并不擅长这种事,不能像大人一样把握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但是大人在做的无非是避免去侵犯对方的领地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存在,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对方,或者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了解。

菲伦会去道歉,但她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足以打消她不安的契机,她需要能相信修塔尔克能原谅自己,而赛因刚好给了她这个契机,这个时候的菲伦处于弱势,她不再强调自己的地位了,她明确地知道自己越界了。菲伦毕竟不是那种会落井下石的人,在修塔尔克真正脆弱或者是受伤的时候,菲伦是会提供帮助或者承认错误的,如果是菲伦,一定是会这样做的。

在菲伦和赛因的交流中,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是到真正理解这句话为止,我真的花了很长时间。相对的,菲伦其实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比起不知道要做什么,她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在芙莉莲和海塔的回忆中,海塔说他只是装作大人的样子罢了,自己的内心跟小时候没什么两样。世界就是这样,无非都是小孩和装作大人的小孩罢了,有的人选择了扮演善良的圣人,成为别人的榜样;有的人选择扮演虚伪的小人,攫取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在挑选属于自己的面具,有些东西从一开始就能看出端倪,所以我越来越喜欢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十五集没啥好说的,我反对这桩婚事!

十六集的故事非常温暖,当佛鲁爷爷说“终于要去打倒魔王了吗”时,芙莉莲语塞了,芙莉莲想要告诉他事实,但是又打住了。芙莉莲沉默的时间很长,这段时间让人感到紧张,但最后芙莉莲并不纠正佛鲁爷爷的错误,反而温柔以对。在芙莉莲的故事中,有很多场景都是故作严肃紧张然后以暖心的镜头结束,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反差构成了这个故事温柔之处,芙莉莲就是这样的故事,即使犯错也会被温柔以待,包容让这个故事充满了温暖。

第十七集,菲伦又双叒叕和修塔尔克闹矛盾,但这次我想说说旁观的芙莉莲。芙莉莲和菲伦亲密无间,她们之间没有任何沟通障碍,之前菲伦犯错的时候芙莉莲会让菲伦去找修塔尔克,但是这次芙莉莲却选择了旁观,因为这次犯错的是修塔尔克。芙莉莲不是不做仲裁,她只是不知道怎么引导修塔尔克,如果菲伦犯错了她会贴在菲伦身上跟菲伦沟通,但是没办法对修塔尔克这样做。芙莉莲跟修塔尔克之间有着微妙的等级关系,芙莉莲对修塔尔克说的话修塔尔克会遵守,就像每次都让修塔尔克上去打怪一样。但这次是修塔尔克和菲伦之间的事,芙莉莲不想插手,芙莉莲会让所有人遵循自己的意志行动。

十七集也是和赛因分别的一集,这场离别是精心策划的离别,这让我感到意外,这个故事虽然处处充满着温暖,但是也丝毫不回避描写离别,这让我感到害怕,因为我想象不出来与菲伦之间的离别,纵然从故事的角度这会是必然,但我无法想象,又或是不愿去想象。

后面的内容有空再写
我想不同的喜欢芙莉莲的理由有所不同,但至少对我来说,我无比喜欢里面的角色,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丰富的人性,我喜欢看菲伦慢慢变得开朗的样子,喜欢看芙莉莲用无与伦比的强大守护所有心愿的样子,喜欢这里每个角色身上散发出善意温暖他人的样子,这里就是乌托邦,是我幻想中世界应有的样子。
关于这个故事要怎样结束,说实话我不知道,毕竟无论如何我都认为作者为了寿命论这个主题在情节上进行了取舍,所以我不知道在结局他会怎么做。但是我不喜欢悲剧,虽然人们都爱说悲剧才能在人心中留下最深的印象,但我不这么认为,悲伤正因为能被克服人们才能坚强地活下去,在看过足够多的故事之后,一直到今天都能让我每每回想起来都感到都振奋的,是相爱的誓言、重逢的喜悦、胜利的凯歌、亘古的约定。所以我希望芙莉莲是个不走寻常路的故事,就像冬茜老师在宝石心学院里造神,就像扶他自在素晴日里写坠楼余生,这一次爱将斩断所有的离别,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