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你好啊 我是牛腩
相信各位小时候 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只能带一件物品流落荒岛,你会选择什么?」
今天 我想与大伙分享的漫画
「地。-关于地球的运动-」这部作品
便启发我问出了一个相似的问题——
「假如只能留下一个符号送给未来……」
「你,会选择什么?」
「?」
PART1 - 心之悸动。
我的专业不仅教会我留意「人地关系」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教会我一套看待事物的思考逻辑——
讨论事物A本身之前 需要关注形成事物A的周边要素
比如 谈一位伟人或者一股伟大思想的地位
不能不研究其诞生的历史时代与其所处的现实环境
明显地 在这个逻辑的指导下我们会发现两个特性——
事物的脉络总是复杂的 这要求我们不能轻易武断地做定性结论
没有什么知识是「应该」的 「自然而然」的 「本该如此」的
本期视频所有的推理与结论均在此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发展
「地动」这部作品在我眼里
便也是经受住了此种分析模式的优秀之作
如作品名所言 这是一部讲述「地动说」故事的虚构架空作品
围绕着几代主角追求真理 传承地动研究的事迹而展开了这篇宇宙史诗
「地动」首先选择了15世纪早期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
15~16世纪的欧洲 也正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
神权松动 天主教正在改革前夕
这在真实的天文史上也正是一个「黎明将至」的时代
哥白尼即将出生 开普勒紧随其后
如故事第七卷的「大力士」莱万多洛夫斯基所言
「到处都能听到时代齿轮转动的嘎吱声。
我们必定是在见证历史的变革时期。」
在此背景下 我们能在一个时代的切片缝隙中
集中地体会汹涌激荡的时代变迁
并且将整个时代的变化非常具象地象征在几个关键人物中
去精确地描绘事物发展的轨迹
而在讲解我们都能领会到的 这部作品如太阳一般的闪耀主题之前
我情难自禁 必须将心中有关于一名「反派」角色的悸动与各位分享
如果说对于科学精神的传递是「地动」这部作品的绝对主角
那么永远的异端审问官 身披罗刹的雇佣兵
虔诚的苟活之人 深爱女儿约兰达的父亲诺瓦克
就是为绝对主角构建起顶级舞台的不可替代的筑基人
纵观整个故事 在实际见证时代变迁的角度上来说
真正贯穿了整个剧情的角色 就是诺瓦克
故事以一串发问与审判开始——
「只要交付硬币,就能换回面包。」
「只要缴纳税费,就能收获权力。」
「只要付出劳动,就能得到报酬。」
「若如此,究竟要献上什么,才能通晓世界的全貌呢——?」
这串发问为主角们做了根本性的行动逻辑定位
而其中答案我们心里肯定都有了——
用一句老话来概括 无非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而「夕死」之殇来得越是不可阻挡 越是密不透风
「朝闻道」之光芒就越是闪耀 其探索之旅就越是波澜壮阔
所以 故事一上来就立住了诺瓦克作为教会势力黑手套的人设
并用极其血淋淋的分镜带来了绝对的暗示——
这人危险至极
而且 诺瓦克的业务水平在本故事中
所代表反派一面天花板水平的塑造也全程在线
第一卷凭借蛛丝马迹将拉法尔揪出
送休伯特和他上了刑场
第26话敏锐地跟着巴德尼和奥科吉来到了研究仓库
通过休伯特的项链便确定绞杀计划
最后在拷问中成功撬开了巴德尼的嘴
将两人送上了刑场
第45话 在借酒消解失女之痛的状态下
诺瓦克仍然能对世界最前沿的变化了然于心
并在蛛丝马迹中推测出异端解放战线的目的
进而采取绞杀行动
第48话 在认出战线首领就是「死去」的约兰达时
也全程保持扑克脸 即使是眼神特写也难以看出情绪波动
在手下面前淡淡宣布自己女儿的死亡
亦如25年前 在第34话中 看着「女儿」被焚烧的尸体也毫无波澜
这份压力甚至最后来到了最后一代主角杜菈卡身上
即使是刚刚和施密特的战斗中摔下马的老人
仍然有在崩溃后迅速调整状态并继续实施计划的能力
在年岁面前唯一的失误就是没挡下小女孩儿刺向胸口的短刀
而实际上 如果那堵教堂的残垣没封住出口
负伤的杜菈卡可能根本逃不掉
全程高压在线的诺瓦克 实在是一个可敬的「科学对手」
而在雇佣兵与异端审问官的血腥一面之外
诺瓦克同样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为家人行动的」「公务员」
第1话审问过程中 诺瓦克便抱怨不能按时回家
时间线上此时约兰达才三岁 所以诺瓦克着急下班非常细节
第3话 诺瓦克也强调「孩子在路边哭泣,我们又怎能坐视不理?要爱护家人哦。」
第14话 约兰达休假回家 诺瓦克提议回归生活
同时也提及了约兰达的母亲 希望全家住在一起自己也减少工作
而在亲眼看到自己「女儿」被烧死后
其扑克脸或许是职业素养 也或许只是单纯的失语呆滞
最好的证明就是34话最后 诺瓦克早上起床后看到约兰达白手套的崩溃
25年后 「地动说」在诺瓦克视角里死灰复燃
这时候 他的工作动力中 更是掺杂了极大比重的为了女儿的个人情感
最后 在第57话中
我们能看到将死之人最纯洁的愿景——
「原来如此……你也找到了啊……」
「让你值得为其……堕入地狱的东西……」
「神啊……神啊,我女儿的罪过全都归咎于我的误解。全都是我的过错。」
「既然地动说并没有忤逆您的旨意,那么,求您,求您,求您,」
「让那孩子(我的女儿)进入天国吧。」
真正的神光降下 这是诺瓦克对神明最虔诚的一次
诺瓦克死前 依旧紧紧握着约兰达的断手
属于诺瓦克的故事在此落下帷幕
这不仅是一名「反派」给主角们创造困难的故事
同样也是一名父亲为了自己的家人而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自救物语
诺瓦克对于天主教上帝的信仰虔诚吗?
我想 在伤害了约兰达的内心之前 他是不自知的
而在看到了女儿伤心的神情后
他对天主教的信仰动因便产生了转变
不再是为了上帝而指导自己的生活
而是为了守护这个女儿将要生活的世界的稳定
这名「刽子手」选择「为上帝办事」
用带血的衣袖关怀着世界的未来
对年轻的异端的审问同样反过来不断煎熬着自己
「悲痛」
这是诺瓦克对拉法尔这类异端的情感
诺瓦克到死才明白的值得为之堕入地狱的
甚至是奉献出生命的东西
由诺瓦克的不解与衬托
在更丰富的情感层面上 得到了更加深厚的回答——
PART2 - 地之胥动。
从休伯特到拉法尔
从拉法尔到格拉斯奥科吉
从奥科吉到巴德尼约兰达
从约兰达到施密特杜菈卡
最后在照常升起的朝阳中
由杜菈卡放飞了代表希望的信鸽
这是一段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不过跨越35年的小小片段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说
倾尽四代主角之力
到达1468年波兰时间线上阿尔伯特心中的
仅剩一串书名——「关于地球的运动」
以及由此诞生的一丝惊讶与好奇
真实历史上 哥白尼著有「关于天体运行的假说」
这是否是本作品书名的一个灵感来源?
其中惊讶与好奇 留待各位自行探寻
在故事中 阿尔伯特由「另一位拉法尔」开启了星空之旅
同时在脉络中得到了可以溯源到休伯特拉法尔的科学精神的影响
在最有力道 几乎难以用文字重新诠释的疑问分镜后
我们通过尾页看到了这颗种子的生长轨迹——
阿尔伯特入学克拉科夫大学 间接地启发了那名关键人物——
尼古拉·哥白尼
而「科学精神的传承」 我想就也是让大家都爱上这部作品的
最根本 最重要 也最灵魂的主题
「地动说」 也就是「日心说」
在科学上 其实也被推翻了
我们现在作为常识所认识的宇宙
在科学实际意义上远远大于十五十六世纪的托勒密哥白尼宇宙
但是 为何重读这段「犯错的历史」
在第二话里看见拉法尔「从此刻起,我要转动地球」的宣言
浑身上下就会激起一股热血?
答案很明显——
在21世纪的我们 已然将一件事情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在重新认识到这个认知的成型之艰难时
我们才明白 这份常识的来之不易——
科学精神里最重要的两根支柱
「质疑」与「实证」精神
本身就是在时代前进的脚步中逐渐深入人心的
在现实历史中 我发现了这样一条脉络
亚里士多德最早开始重视「证据」在研究中的地位
并提出了自己的 在当时时代环境与技术背景下可以运行的地心说理论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并不无懈可击
在对于矛盾的疑问与答案的追寻中
哥白尼的日心说乘着时代条件的成熟开始走向主流
在牛顿的统一下形成新的世界观
而牛顿本身同样持有一种精神 即「质疑」
「牛顿的花招很迷人,迷人之处就是它很透明,
所用的技巧就是在每段陈述的末尾加上一个问号。
这样一来,这些话既不是断言也不是假设,
它们只是疑问。
事实上,牛顿从事的最后一项科学工作
就是在『光学[Opticks]』再版的时候
附上了一连串的三十一条疑问。」
而离我们时代更近的物理学大师理查德·费曼更是说过
「我宁愿要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也不需要一个永不能被质疑的答案。」
天文学 或者说物理学 或者说人类的所有科学
在此历史文脉中真实地被提取出一条伏线——
由最初对自然的Thaumazein[惊叹与好奇]所带来的探索动力
在探索中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
进而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对结果与过程抱持审慎的质疑
形成了科学得以运行的本质底色
「科学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不会宣称自己是无条件正确的,
这是科学与神学、哲学最大的区别之一。
每一个科学理论都有边界,而科学探索活动就是不断地延伸现有的边界。」
在「质疑」之外 「实证」是科学精神内与其最好的搭档
「如果只有怀疑而没有实证精神,就很容易……
怀疑现有的一切科学成就,但又拒绝用举世公认的科学研究范式来研究问题。」
最早的日心说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哥白尼提出的
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 一直回到古希腊
作品中也在第1话和第16话中提到过的阿里斯塔克斯
他生于公元前315年 是历史上最早提出日心说的人
但是他的日心说在当时的观测条件下无法给出实证证明
「甚至有两条连哥白尼时代都无法回答的反对理由」
所以 在日心说的故事脉络中
阿里斯塔克斯在科学角度上接不上这条脉络
而是在信念角度上 给日心说的研究者们提供了长足的鼓励
「地动」的故事里 「实证」精神在舞台中场绚烂成型
皮亚斯特伯爵用金星满盈的实证考验双方理论的成败
在真理面前 自己一生的投入
以及自己表亲教授的一生理想
不容半点狡辩余地
同样是科学研究的世代传承
皮亚斯特家族和地动主角团们有本质区别吗?
我认为没有 它们都是为人类带来智识进步的英雄
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回到作品中贯穿全文的一句话即可证明皮亚斯特伯爵的地位——
「错误并不等于毫无意义。」
第二话中 由休伯特传达给拉法尔
第四话中 由拉法尔传达给诺瓦克
第十七话 皮亚斯特伯爵也自比伊卡洛斯
「他的错误并不在于向太阳发起挑战的傲慢,
而是未曾设想过蜡会融化的那份无知。」
「为了彻底探明宇宙的真理,需得化身为伊卡洛斯。」
走在错误路线的研究者们 在此意义上是可敬的
通往真理的岔路口被探明多一个
后人传承前人智识结构时就多一份迷雾中的地图
错误 同样是宝贵的财富
PART3 - 唯余感动。
从神学背景变动 到现实天文物理史的交织
从上帝抛弃的世界 到天与地的和谐统一
这62话磅礴的故事 用象征与隐喻的盛宴
谱出了科学精神与人类求知欲的赞歌
从文本与历史的沉浸中脱离出来
「地。-关于地球的运动-」这部作品在漫画的场域中
更是给我提供了最深切的感动
首先我想分享的 是「眼神」
全篇中获得了极其细致描绘
且有强烈叙事意义的瞳孔特写
一共有12处
初代主角拉法尔眼中的星光
折射出来的是对真理最无暇的追求
二代主角奥科吉眼中的星光
折射出来的是这世界最动人的美丽
曾以为天上星星是上帝嫌恶的监视之眼
生活的地球是最肮脏污秽的存在
在地动说的世界观下
「天与地,是和谐共存的。」
「或许我们所在的这片大地,并不是被上帝抛弃的底层。」
「从很久之前开始,它就是美丽星空中的一员了。」
三代主角约兰达眼中的星光
折射出来的是时代泯灭女性个人权利的屈辱
是为了真理不惜化身伊卡洛斯的坚定
是直面神权肮脏手段的悲哀与怒火
在约兰达的故事里
追求问题的答案是没有正误之别的
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根本的前进动力
不能挥舞象征解答问题的小锤
人生反而才是毫无价值 不足挂齿的东西
四代主角杜菈卡眼中的光芒
来自自己曾最讨厌的照常升起的朝阳
朝阳背后 有父亲的存在 有施密特队长的存在
也有地动说的存在 约兰达女士的存在
不信神的杜菈卡 在生死存亡之时选择让神接管命运
但是相信自然神的意志不可理解的施密特
却在生死的抉择上给出了自己个人的意志
杜菈卡与施密特的互文所传递出来的韵味
在张开双臂拥抱太阳感受神明的这个瞬间
所迸发出的这种无言的感动让我热泪盈眶
其次我想分享的 是「星光」
第四话 星光通过小窗射入关押拉法尔的监狱
这一段「感动之辩」将拉法尔与诺瓦克正反绑定
带来了整个故事的理念交锋
第二十话 满盈的金星所射下来的星光
照亮了奥科吉的世界
启迪了「实证」的科学精神
第六十二话 如奥科吉与杜菈卡般能够再次仰望星空的阿尔伯特
在宛如舞台灯光的星光照射下
将繁星组成星座 宇宙再次充满美丽和谐的秩序
科学 是结构化掌握世界本质的工具
而选择相信科学精神 自然带来的感动便会帮助人们
形成自己的心灵结构 在宇宙中获得自我的定位
最后 我想分享一个有意思的分镜
作为视频的收尾——
第一卷第四话 拉法尔接受审判
随着镜头越拉越近
拉法尔和审判官的景别也越来越小
我们离他们也越来越近 紧迫感与人物内心的感受也越来越强烈
而我们能发现
拉法尔的视线一步一步从低于审判官到高于审判官
拉法尔自己的分镜格即使小于审判官的分镜格
但仍然在步步变大
而我们看拉法尔的台词 越来越坚定简洁
这代表着 拉法尔在审判中越来越坚定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
为了知晓这个世界的全部 哪怕付出生命 我也愿意
朝闻道 夕死可矣
这 就是分镜的力量
「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觉神奇,心中也越充满敬畏,
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在此意义上 「地。-关于地球的运动-」这部作品
正是这样一部讨论了星空与心灵的至美作品
这首关于真理与其追寻者的宇宙史诗
唱得无比漂亮
那么 本期视频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希望各位能够一键三连并关注我
我是牛腩 我们下期哲腩说再见 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