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把弱角友崎君的两季动画补完,发现这部作品有一些地方挺有意思。
①核心主题非常复杂和抽象。因为整个故事讲的是主角如何尝试用类似游戏打任务的方式一步步成为现充,因此两季动画下来有大量人际关系如何建立和变化的描写。但是首先这种人际关系是建立在日本的那种『读空气』特有文化语境之上的,作为外国人的我们有相当多我们陌生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尤其是第二季霸凌事件那里。
其次作品在故事展开之后开始变成群像剧,人际关系有时并不是以主角为锚点的,因此有时会看到复杂的人际关系突然铺开,要跟上这里面变化其实有些难,而且会挺累人。往往有种我看了但我不知道看了什么的茫然感。
最后说的抽象是,即便故事中给出了主角前进的动力和理由,但身为观众的我其实不太能体会,或者说认同这些内容。嗯……不是那种反对的不认同,而是有种虚无的感觉。故事中反复让男主和(疑似)女主辩论『人生是不是垃圾游戏』这种议题,来表达主角想要攻略『人生』这个游戏的决心。但是『改变人生』的议题就是太抽象了,想要理解和体会这种感情,观众自己得对人生很有看法才行。可是观众有自己看法的话,又不一定会跟男主的想法同步。
也就是说,男主的成长看似有一个目标,但其实这个目标很暧昧,不同人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就显得故事的中心主题不够鲜明。
作为对比,渡航的《春物》就高明和老练得多。首先他很讨巧地将人际关系的问题限定在三个主角身上,最多就是以此做些发散,通过三个主角的关系变化来带出人际关系的变化,这么做就是直观,容易理解,并且焦点不容易模糊。
其次《春物》有一个相对鲜明的主题切入,那就是所谓『伪物』和『真物』的讨论。甭管这两个名词可以代入什么意思,这种对立式讨论起码就能锁定范围,让整个故事有很明晰的脉络,不像本作有时看得云里雾里。
②(疑似)女主日南葵的塑造和定位非常大胆激进乃至有些过火。之所以要在前面加(疑似),就是因为这个角色一开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女主的位置,但随着故事推进,你会发现可能根本不是。
日南葵在两季动画的范围里,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主角的伙伴、师傅,甚至是敌人。前面两个好理解,还能掺入敌人这种属性还真是没见过。随着故事发展你会发现,原来男主跟日南葵是有着根本的意见分歧的。而且还不是那种暂时的,或者具体见解不同的分歧,是真的基本价值都不一样。
因此第一季结尾和第二季前半你会发现男主在很多地方根本就是在和她在对抗。这种对抗不是队友内摩擦的程度,而是主角跟反派的那种程度。这就有意思了,竟然在一个疑似女主的角色身上搞这种情节,这可相当激进。
这就造成日南葵的会给观众一种强烈的『不忠诚』印象,我看评论大多数人都是骂她的。在传统男性向的作品里,这种应该是女主角的地方一般再怎么跟男主对立,都不能设计成『不忠诚』,因为观众会感觉到背叛。而所谓的『不忠诚』,指的是应该是亲密关系的角色却站在主角的对立面,甚至在根本价值观上和主角对立,观众无法从主角的视角与这名角色建立一种稳定亲密关系的想象。这种不稳定感就是『不忠诚』。
当然这里要说明所谓『不忠诚』与现实中的性别观念两性关系无关,而是这种跟主角有密切关系的角色一旦表露出强烈的不忠诚,观众就会厌恶这个角色。
举例就是火影里的鸣人和佐助。佐助在故事的九成九篇幅里都跟鸣人在对抗,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上帝视角知道佐助其实内心是认同鸣人的,只是过去的经历导致他把这种心情给压抑住了,所以才用立场上的对抗来掩饰自己(aka傲娇)。故事中也一直用各种侧写来表示佐助内心的这个隔阂是能够消除的,乃至实际上也的确是在一点点消除。所以佐助这个角色就没那么讨厌了。
但两季动画由始至终都没解释日南葵的理由,甚至没有通过上帝视角去深入日南葵的想法,导致我们只能看到日南葵和男主价值观对抗的部分,看不到和解的可能性。当然不排除这是动画改编的问题。
整体下来我觉得这部作品(单从动画的表现来看)还挺值得玩味,看得出作者有很多想法,甚至用了不少还挺激进的处理。也难怪当初我看到这部比较多争议,有人说好有人说烂。
嗯……对我来说第二季后半段比较有娱乐性,因为很单纯地一转进入校园恋爱情节还有党争还有败犬多有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