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强行破开的茧在看到真冬的前进后。瑞希也终于
下定了决心,要去坦白。但于此刻理性与内心深处的恐惧对立而成的撕裂感激化到了最高潮,“最后的一战”。而这使得瑞希十分痛苦,正如meiko所形容的,瑞希正在薄冰上行走一般。
好巧不巧,时期正值神高祭。瑞希做好觉悟要说的时期,正好对上了神高祭。瑞希马上反应过来,这意味着绘名可能会从他人那里听闻瑞希自身的事。此前,上夜校的绘名,很少在白天出现在校内,特殊的情况使得瑞希的情况,一直没有暴露出去。但暴露的可能性,一直是存在的。
瑞希也多次考虑过因外界原因暴露的可能性,但内心的深处,出于对矛盾且撕裂的痛苦的逃避,也在微微地期盼着借由他人之口说出。如此,便不用体会,觉悟与坦白前的紧张与矛盾了。(例如,看着针头插入与谈笑间的针头插入,前者是有一个做好心理准备的过程的)
但这一次,不一样。瑞希打从心底地希望是由自己说出一切。他已经做出了觉悟,要去回应与绘名的约定。
借由他人说出口,不仅仅是自己的觉悟与重要的约定被践踏与侮辱。其不确定性,不可控性是致命且恐怖的。真冬凭借自身的坦白,收获了父亲的理解,这条路已然被证明是走得通的,瑞希自身也向其中投入了相当大的心理期待。而倘若借由他人之口述说,就相当是脚下的路强行被切换,
努力化灰,面对更恐怖的未知。
绝对!要从自己的口中说出!即便如此,瑞希心中对未来的那份不确定性,深感恐惧,最坏的情况始终在他心中久久不能散去。心不在焉地准备完神高祭后,被敏锐的“类”察觉到了不对劲。
在与类的交谈中,瑞希,表明了自己害怕的是什么。其实在瑞希二箱中就提到过,瑞希
最害怕的是“关系的改变”。

瑞希深知25时的大家不会离开他,因为大家都太温柔了。但正是这种温柔,会使他倍感痛苦。他害怕着,自己会让大家抱有“必须要接纳他”的想法。这种出于“温柔”的“伪理解”,本应该是非常温暖的,让人舒服的,
但他是瑞希。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瑞希,强大的观察力,理解力。给予了他独特的审美与创造力,动手能力,读空气能力。但在另一面,也给予了他能看到藏于表面之下的东西的能力。这使得,瑞希,常常能看到人们
矛盾的话语,行为。同学们的在瑞希面前提供的“接纳”,但在瑞希背后却说着不能理解瑞希为什么这么做的。老师提供的应付一时的“理解”,“啊......我小时候,也有这么想的时期呢”另外一层意思就是长大了,就不要这样了吧。
瑞希一辈子下来,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虚假的“理解”“接纳”。这使得他的孤独感日益日益增长。“理解”的背后,实则“不理解”,残酷的“温柔”。虚假的接纳,是很温暖,但瑞希不能忍受这个,而且比直接的拒绝来得更加痛苦。因为,
他无法反抗这些对他温柔的人们(瑞希也很温柔)。不过瑞希还可以选择逃避,即自身远离他们。(拉开距离)
然而呢?这一次的对象是25时。出于
25时的特殊性(详见第二章补充),导致,瑞希无法反抗,也无法逃避。直接死局(苦笑)。我们先假设瑞希的设想是真的(25时出于温柔,强行使自己接纳瑞希)。
那么面对的对象无法反抗,事件无法逃脱,再加上看到了矛盾的信号(行为上的“理解”,但心理上的“不理解”)。
那么我们就能发现些蹊跷了。这情况非常符合心理学上的
双重束缚(精神分裂症一大成因)。所以瑞希无法承受这种“温柔”,害怕这种“温柔”。
不过我们的瑞希,他挺厉害的,在剧情中能把这种恐惧压缩到极限。
而压着恐惧的石头,正是“自己的坦白”这一前提。只要自己好好说明,大家肯定能真正理解的!瑞希对自身阐述说明和临机应变的能力还是有自信的。同时瑞希在神高祭与大家一起相处的时光中,他认识到大家都很了解他,也很关心他。这使得他,多少相信着大家会理解的!于是,他在黄昏中踏出了最后一步,邀请绘名去天台。那个许下约定的地方,那个对于瑞希来说再神圣不过的地方。
只可惜,瑞希千算万算,神高祭中也时刻在警惕着可能的“流言蜚语”。也还是在最后一步上出了大问题。他一直担心着,且防备着的“流言蜚语”还是传到了绘名的耳中。
瑞希跑步着赶到天台,映入眼帘的就是3名男子与绘名的这副神情。

#####绘名卡面:于痛苦的黄昏中
敏锐的瑞希,一眼便知道了,天台发生了什么事。计划全乱了,计划全乱了!功亏一篑的绝望,对未来的绝望,尽数写在了瑞希脸上。事情对于瑞希来说,进入到了一个不可控的事态。3名男子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绘名从他人口中得到了瑞希“真实身份”的信息。
本应由自我打破的茧房,被提前无情地破坏了。彻底失去了独自完成蜕变的机会。
同时这个惊讶的眼神,瑞希十分清楚。这是他已经见过千百次的眼神,无数次刺穿他内心的眼神。这一刺激,使得无意识中的过往经历喷涌而出,
瑞希预感到自己与绘名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不然怎么会露出这样的表情?),这是他最害怕的事,于是本能地瑞希逃跑了。(注:这里瑞希很可能是误解了这个表情,详见第五章补充)
在追逐战中,绘名本没有任何可能追上瑞希,但瑞希凭仅剩的理性停下了脚步,也才给了绘名机会拉住瑞希。
瑞希,无论如何都想给绘名道歉,他隐瞒了这么久。并将自己心中隐藏的痛苦,烦恼都倾泻而出。这饱含他的歉意,也是希望绘名能尊重他逃跑的选择,但我觉得最为关键的是,
这是瑞希向绘名的求救。瑞希将自己的一切,用最纯粹的情感,传达给了绘名,无论有意无意,他在渴望绘名能帮助他。在这一刻绘名还是非常有机会拉回瑞希,只是绘名没有实行条件,她的脑子也是一片混乱。此时的他十分痛苦,失去至亲的痛苦(医学上这种精神压力,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幅度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满脑子都是绝望的“未来视”。
与其接受不可能承受的未来,不如现在就逃跑。瑞希,最后还是选择了逃跑。留下一声致歉……嘲笑着自己,怨恨着世界。
什么都变了,唯独……他还在渴望着25时。(第五章,
补充:瑞希为什么无法承受这份“温柔”?当然,特殊照顾的确是会让人联想到自身的特殊情况。B站有不少人提到史铁生,是的,我一开始看完,也是想到了史铁生。不想被特殊对待,不想承认自己是“和大家是不一样”的,
有着自己的自尊,不愿接受自己那无可奈何的现实。我想瑞希应该也有这一面存在。
但瑞希和史铁生的情况终归还是不太一样的。他人的这份“温柔”,意味着瑞希被视为与大家不一样的人。归根结底,还是不理解的表现。而瑞希追求的一直都是“理解”,接纳瑞希这个人。这个温柔的背后,瑞希看得一清二楚,一股无形墙壁始终阻碍着瑞希与这些“理解他的人”,这不是他想要的关系。为了照顾瑞希,说着些违心的话,做这些违心的事。试想这种关系下,我们不是一直在给予对方负担吗?不是一直在亏欠对方人情吗?
同样温柔的瑞希做不到,委身于这种温柔之中。而且瑞希他是有自尊的!虽然他依靠于25时,但另一方面他也是独立的个体,有强大的个人价值观在,
他想要的是平等的关系,双方互相理解,互相接纳的关系,不用谁欠谁,心与心的交错。依靠但不依存,这也是瑞希十分有魅力的一点。依存者与依靠者,前者为依存对象做事,本质是为了自己,更像是一种交易。而在瑞希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是看不到这种交易属性的。即便在多年的孤独中,追求人际关系时依旧能保持自我,不去依存,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自我!这是瑞希极富有魅力的一点。其个性化程度之高,着实另我欣赏。
(我是瑞希激推啊!!!)他差的,无非就是自我接纳了。只可惜现在独立完成自我接纳的道路被封死了,只能借助外力。但我依旧会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关于绘名的表情,
瑞希应该是误解了这个表情。即便是他用理性去思考过后的答案,即“认为绘名只是被真相吓到了”。绘名当时的表情,我想其实主要并不是被真相吓到的。让我们来看看绘名知道真相那一刻的表情是怎样的吧~~~~上证据!

######“正版”来咯~绘名认知到真相时的表情
那么那个卡面表情到底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更合理的是因为开门声以及瑞希的突然出场,使得绘名预感到瑞希的离开,进而导致的惊讶。直觉!女人的第六感!那么神情中带有的害怕是什么呢?
怕的是瑞希真的会跑。所以绘名在瑞希跑离天台的时候,是马上做出反应的,绘名的身体已经是预料到了这个,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反应,换别人可能都呆住了,过会才追。
--------------------------------------------瞎扯淡分割线--------------------------------------------
关于如何给事件包上饺子?开始瞎扯淡!虽然整体文章很多都在瞎扯wwww
我们就假设是绘名五箱包上饺子吧。如果是绘名箱解决该问题,
那就一定要在箱活内同时完成绘名的成长,以及瑞希的自我和解。
那就很好猜了,大胆猜!
绘名主线中明线是绘画。再结合绘名四箱中,父亲的经历。绘名3箱中的绘画。让我们来讨论下,画画需要什么吧。
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要画下什么?以怎样的心情绘画?这些个问题,在绘名的其他箱中似乎已经找到了解答。那么还有什么是能促进绘名成长,以及绘画技术成长的呢?我想答案隐藏在绘名四箱的父亲的自白中。

#####父亲是因为绘名的出产,意识到自己有要保护的人,才画出了名作《夜绽牡丹》
瑞希的离开,给予她的情感冲击,可能不亚于其父亲当年。但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让绘名学会,为重要之人而画画。对!为什么而画画!所谓的绘画,如果仅仅放在那里,就等于不存在。有了观众,绘画才能出生在世上 ----------摘自《
樱之诗》
这一次,绘名将可能学会从观众的视角看待绘画。
为了让瑞希看到,为了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传达给瑞希。我相信绘名五箱,将会迎来绘名最棒的作品,灌注了强烈情感的绘画。
而瑞希这边呢?我的评价是:
在某日终会按耐不住寂寞而伸出双手 ---------摘自《
CROSS†CHANNEL》
傲娇下头男瑞希哥)
感谢您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