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番的时候是我最为艰难的时候,读研申请意外失败没能上岸,想要润出去读研父母也不支持,用了很长时间、很用心做的毕设烂尾收场,父母闹婚变。学业、家庭、宿舍人际关系一地破碎,人整天浑浑噩噩处于躁郁症的边缘。
因此那时候我在gbc里找到了很多的共鸣,意外与我多少类似的剧情感动到了我,我像一个看韩剧的大妈一样边看边流泪。在Nina和Tomo身上,GBC告诉了我很多,不登校也无所谓,原生家庭破裂也无所谓,无论好的坏的过去都无所谓,挫折后站起来,向这个世界竖小指吧!
特别是Nina回家的那一集给了我很大的勇气,那时的我几乎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整天躺在床上,连走路都很吃力。但在看了那一集后我冲动地买了车票(当然是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建议下),第二天就回家好好和父母谈了我的想法,尽管并没能如意开润,但我仍然确信他们还是爱我的。我开始尝试和解,和自己,和我和身边的人,和过去的挫折。
Nina和整个刺团做到了我在三次元没能做到的事,呐喊,竖小拇指,为自己而歌。我不否认从客观角度看GBC的剧情有点正论得夸张,但我视其为一种堂吉诃德似的精神形象,它确实鼓舞到了我,也触动到了我,帮助当时的我走出了困境。
我不否认剧情有瑕疵,也很可惜后面的剧情使得GBC在我心里算不上成神的完美作品。但它是摇滚的,是疯狂的,是勇敢的,是竖小拇指的,这就够了。GBC也再次刷新了我的二次元观,番剧是可以超越现实的(它的剧情在现实的情感逻辑可能是有问题的),是可以夸张化表达的,是可以做到三次元一般人类作不到的事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从所有作品中找到共鸣,但不能否认确实存在能共鸣的人。一部作品能为哪怕一个人带来共鸣,对那个人而言也是一部好作品。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你不能和GBC共鸣可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你的生活应该比我幸福得多。
买了一件“不登校”的T恤,希望在明年春暖花开、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我能穿着走到大街上,向这个操蛋的世界竖小拇指,为自己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