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妹生活在今年七月新番中显得极为特殊。明明从题材上来看,是猎奇的现代都市家庭轻小说,但是正片却显得温吞细腻;明明作画、摄影等环节都严重影响到了最终成片,但仍然得到了原作者发自内心的肯定,并为其写下每集作者视角的解说。
本文将分享自己看义妹生活动画时的一些感想,不求面面俱到,不求说服他人,希望能够提供给各位一个欣赏本片的角度,让我们看到在贫瘠的制作资源的背后,监督上野壮大以及动画制作组的努力与感性。
一、 不期而遇的光线该怎么以兄长的身份,对待突如其来闯入生活的沙季呢?悠太带着这样的疑问,沐浴在夜色下,从书店推着自行车走回家中。


走在高架桥上,脚底下两辆列车相向而行,一扇扇隔开的窗户,把车厢内原本稳定发射的光线均匀地切割,而行驶的列车将这些光线如同洒水车般向车厢外一路泼洒出去;路灯与列车发出的在不同色温间变化的光线,也因为悠太自行车转动的轮毂而产生了动态的阴影。第一集之前来自灯牌、路灯、建筑内部以及太阳的光线总是一成不变地向外发射,而到此处终于发生了激烈的光与影的交织,为影像注入了一股活力。

但是回到家中的这个镜头却提示我们,像他们家庭这样充满着安逸稳定的日常的空间,并不会发生光与影激烈的交错变化。镜头从客厅门向转角处以较低的角度拍过去,捕捉着周遭的幽暗。悠太打开家门让外界光线渗透进来,但光线也只能止步于转角处。脱离了白天欢快的庆祝气氛,庆祝母女来到家中的门口粉色的气球在幽暗的家中只显得与周遭格格不入。他缓缓走到转角处站定,看向了客厅,然后呆呆地站住。
我们还在等着看他看到了什么,但是之后镜头却突兀地转到了沙季坐在沙发上的近景。不断迸发出高音,引导出不安与犹疑的背景音乐也戛然而止。

原作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灯光从门上的毛玻璃泄出,还有人醒着。”但动画中没有任何迹象暗示这间屋子的其他地方是亮的,之前在客厅门向转角处以较低的角度拍过去的镜头也没有提示一丝光亮。而沙季所处位置很亮,并且近景弱化了沙季所处环境在画面中的占比,这让我们在一瞬间疑惑沙季和悠太是否在同一栋屋子里,而下一个镜头揭晓了答案。

对于观众而言,我们感受到了从悠太到沙季的镜头切换的突兀,而对于沙季而言,她感受到了客厅门轻启的突兀,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观众与沙季共感。而即便同处一个镜头内,他们的位置依旧被光影分割,一个沐浴在局部的光源之中,另一个则位于暗处。不仅是观看的体验,从画面的可解读性上,动画制作组利用明暗差异做出了相当精妙地演出。
面对这位突然降临的义妹,悠太内心充满了迷茫。他尚在探索,该如何处理这段突如其来的亲情关系,该如何调整自己对她的“期待”,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于是他没能主动向沙季走过去。背景音乐取消了不间断迸发的高音,变得稍显平和。

拘谨的他进入到浴室中才放松下来,先把这些问题暂时放下,悠太回忆了在转角处看向客厅的光线。那样微弱的光线本不应穿过玻璃,更不应照射到悠太脸上,却在悠太的回忆当中显得那么柔软那么温暖,在脸上映射出的杂乱且多变的阴影条纹也赋予了这光一点生机,仿佛借由他们描摹着悠太内心对于沙季暧昧不清的感觉。家中本不应有的光与影的交错变化却在他的回忆中擅自发生。

“因为,我们是人类,无论如何都会有所期待。”即便知道自己不应擅自期待对方,但期待仍会像他回忆中穿越重重阻碍照射到他脸上的光一样,在某个时刻迸发而出。
从此,这里不再是父子同居的简单宿舍,而是包含沙季与亚季子在内的,四个人的家。于是他贴心地调整水温重新烧水,也为沙季留下廊灯。最后一个镜头与悠太回家后的第一个镜头位置一致,只是此时客厅门口的低机位捕捉到的不再是深邃的幽暗,而是连接着沙季和悠太房间的走廊的,明亮的光。

在此我也强烈地意识到,尽管作画崩坏频繁,构图扁平毫无透视,背景材质毫无质感极其廉价,我也对这部由抑制期待而始,解放期待而终的《义妹生活》动画产生了期待。
暖色调的柔光温馨舒适,它会勾起人心底最柔软的回忆;而冷色调的硬光则显得冷静沉着,仿佛任何的冲动与欲求都会被它浇灭,这便是第五集饮料机所发射的冷硬光的作用。
读卖栞给人古灵精怪又神秘的感觉,她热情外向,聪明伶俐,可这种古灵精怪的样子或许也是一种如沙季辣妹外表一般的“武装模式”。古灵精怪的姿态吸引着你,想让你将内心一切全部托付给她;古灵精怪的姿态拒绝着你,不想让你看到她内心最深处的事物[1]。
然而饮料机前,全幅武装的铠甲似乎被温柔洒下来的月光打开了一些缺口,等待着被悠太找到。

幸运的是,他找到了正确的话语切入缺口,学姐被击破武装,似乎正要敞开心扉倾诉什么。然而就在此刻,来自饮料机的冷硬的光线不合时宜的投射过来,机械的异质声音更是添上一抹冷酷,冲动在此被浇灭,只剩下学姐蹲在地上掩面大笑掩饰尴尬,只得感叹这光线的残忍并为学姐的欲言又止感到惋惜。

不仅是前述那样的大片的光线,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或许是在第九集中直射到沙季手上的光点吧。

从车内拍摄出去的视角,总是用强烈的光线替代外部的景色。虽然无法看清,但这却凸显了几束通过窗玻璃上贴膜的漏洞而发射过来的光线,并在沙季的手上形成了微弱的光点。
小时候的沙季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她发现,只要她主动迎合光线,将手放在正确的位置,光点就自然而然地会出现在她的手中,于是她赶紧向妈妈报告了这一惊人的发现;现在的沙季体贴母亲心事重重,她发现,手中微弱的光点怎么抓也抓不住,而一旦手离开了正确的位置,这光点就会从手中消失,此时这光点只显得异常冷清。

就在这之后的泳池边上,悠太手不经意间放到了一个恰当的位置,光线通过栏杆直射到了他的手上。而在此后他也会强烈的意识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沙季;或许作为一种呼应,第十二集最终话在两人跪在地上互诉衷肠的时刻,光线也会从狭小的缝隙中透漏出来。

“我很期待,从今往后,我会对你满怀期待,所以也希望你能对我抱有期待。”这是动画原创的台词,这一改编让义妹生活第一季动画有了一个完美的收束。这一刻,化作光线的期待,接连穿越窗玻璃与窗帘的缝隙,洒到连接两人的手上。即便这么重要的场景,人物作画再次崩坏,但我仍然为这样出现在恰当位置的神圣的光线而感动。
光就在那里,不需要去创造,不需要去掌握,我们将在不经意间与其相遇,或感受它的温暖,或感受它的冷酷,亦或是在不经意间得到它的启示。这便是这些段落中光线演出背后的故事。
二、 时间的留存物在最后一集兄妹告白后的特殊ed部分,往往作品会在类似场景之后直接跳过一段时间,描绘两人在一起继续生活的场景,比如一起出门、上学等等。但本作一反常态地展示了告白高潮过去后,房间里的两人接下来的动作,并回忆了过去发生的点点滴滴。

她曾和某个人一起整理房间,她曾因为某个人而深夜写日记整理情绪,她曾因为某个人彻夜失眠,她和某个人的关系迈向了新的阶段而将抽屉的锁放入水箱。她关空调,她起床,她在房间里踱步。最后返回现实,沙季正准备出门,而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竟然反过来看向了镜头,看向了镜头背后的什么[2]。

是的,在这样长达八十多秒的长镜头当中,我们化身为这个房间的某样物品,以极其贪婪的姿态捕捉这个位置所能观察到的一切。
在涉及到家中的场景时,本片常采用较大景别的镜头,让镜头远离了当事者,不仅是为了描述清楚人物与家里各元素的相对位置,更是模拟一种客观的抽离角色视点的角度,仿佛观众就是家里的某个家具,某个装饰品,或是某个角落里不知名的黑暗。

《义妹生活》动画平均镜头(cut)数是150[3],远低于普通日本深夜动画的平均水平,较低的镜头数换来了较长的单个镜头时间。于是我们得以在这样的镜头下,看着他们一步步磨合,一步步成长,体味他们的一言一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于角色的情感便在此累积。
而有时,镜头也会反过来“注视我们”吧。相对于原作轻小说,动画在屋内原创了许多增添生活感的元素,如泥塑动物、水箱以及水箱里的鱼、花、沙季房间里的贴纸等等。
因为日复一日的相伴,它们的存在变得如此自然,以至于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们,而正因如此更需要用每个镜头以最珍重的姿态记录它们。家中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个物品,都承载着时间的痕迹。它们是独异的时间迭代与叠堆,是时间的留存物,是非常重要的存在[4]。

两人在每一次看向它们,每一次抚摸它们的时候,它们会告诉沙季与悠太,不要纠结于过往,不用担心忘却,有它们替你品味,有它们替你记忆。

请放心走向,tomorrow and tomorrow。
参考[1] 本文对动画中学姐角色的理解与原作者的理解有出入。原作者的理解是,读卖前辈的性格实际上与沙季相反:沙季倾向于严肃的对话,不擅长幽默诙谐的故事;读卖学姐则喜欢幽默诙谐的故事,而反感严肃的对话。读卖前辈不擅长严肃气氛的对话,特别是自己跟悠太搭话的时候,如果不掺杂幽默、以认真的切入点搭话,就会相当为难和尴尬。两种理解均仅供参考。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8521347
[2] 动画中画的并不清晰,有可能是看向床,有可能是看向镜头,但并不影响结论。
[3] 一同描绘少年少女的真实面貌——动画《义妹生活》监督上野壮大访谈(Newtype十月号)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043131/
[4] 塔塔君minkun微博
https://weibo.com/1725185332/506080135610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