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Bangumi 番组计划
登录注册

旅夜 »日志
夜读随想录Vol.2 于此岛上,登上台阶——河野裕之《阶梯岛》系列漫谈


2024-9-28 20:29 /
原本是想聊一下阶梯岛六卷的个人观感——但实际下笔,却又觉得好像没什么好说的。点开列表,才发现自己读完阶梯岛的最后一卷已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多少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此刻,就连阅读本身都是被笔者放弃的回忆了。

犹记得初次接触“阶梯岛系列”,是因为友人的安利。不过实际读完第一卷,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如若没记错的话,笔者当时已经读了几本“架见崎系列”——换而言之,作为河野裕的第二部长篇系列,却是最晚与笔者相遇的,不免有些感慨。
而若问第一本读到的河野裕的书,则又是某日在网上随性浏览的时候,偶然遇到的一本《宝贝,早安》。时至今日,笔者仍对少女模样的死神、小丑(clown)、“让世界上全都是好人的方法”留有几分印象。
笔者在那时,一定多少有被感动了吧。
说是温柔也好,说是浪漫也罢,反正无论怎么描述,笔者都认为自己一定是喜欢这部作品的吧。既有奇幻的色彩,又有悬疑的设置;奇特而又有些哲理探讨的意味,以数个短篇串起的长篇——所谓短篇连作的技法。不,笔者不是来讨论这些的。只是想说,如若聊及笔者对河野裕的印象,果然应该是“喜欢”的吧。
喜欢什么?
大概是因为他笔下的奇幻+Mystery写得很好?亦或是因为那些哲思一样的对话恰好戳中了笔者的好球带?
无所谓,这些事情没必要搞得那么明白。不过是一个闲人的呓语,撑不起任何表达。
读完《消失吧,群青》的那一晚,笔者难得有些情绪激动。直觉上来说,无论是题材亦或场景设置都还是熟悉的“河野裕”擅长的部分——但是,不一样。
比之于其他两部长篇,“阶梯岛”果然是异色的,是不一样的。
即便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奇幻世界舞台,即便都是少年少女们之间的故事,果然……还是有哪里不一样。仔细想想,笔者自以为是地给出了一个解读。
这部系列,比其他两作,果然更像是“推理小说”了一点。
谜团、调查、解答、伏线的回收之类,笔者慢慢地咀嚼作品模式下的那些元素,然后慢慢地巩固了这份“自以为是”。不似另两作的“对抗”,而更像是于交心之中缓缓吐出回想中的故事一样——豁然开朗,而后犹如教堂钟声回响,情绪默默渗入了某处。
是的,虽说(与印象中的推理小说)模式相类,但笔者真正为之打动的却不是因此。浪漫描述下的夜空繁星,澄澈思绪中的情绪流露,奇幻舞台里的童话人物——真边由宇和七草。
这世界,是被否定的部分留存的世界,是魔女创造的温柔乡。
原来如此,恰是因此,这里才会有真边由宇这样的“正确”;才有会七草这样的“错误”。
角色与背景契合,谜团与真相交织,情感寓于这样的故事里克制而又极具力度地朝着读者一拳打出。
莫名其妙地,笔者一边这么心想,一边望着教室外的夜空。
——如若有一天,也能捕捉到这样群青遍布的天空的话,一定会从心底升起一股久久不能自已的感动吧。
《即便是那份虚假的纯白》大概是笔者最想要拍手称快的一卷了。
虽然这么说有些奇怪,不过笔者对于群像、多视角叙事等等元素,天然有着好感。抑或说,这类模式下的作品总会有着读到的魅力——之于伏线回收,之于多线交织;更何况,之前笔者也早已认识到这一系列中的一些特色。故而更为期待。
而有关英雄的讨论,现如今已不鲜见。倒不如说,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或许在现在都能找到以其为议题而去讨论的作品。无论是否成功,都可以说,无限的问题有着无限的解答。创作者们的选题既犹如取之不尽一般,又像是只能在有限的集合里对着前人探讨过无数次的议题争抢。
“英雄”,单看这个名词,与之其他词汇无异,要如何表达呢?

——“我所定义的英雄,是一种缺陷。”

笔者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哑然失语。早在看完第一卷的时候,笔者在与朋友聊天时,曾这样评判过:“定义正确果然还是不行的,比起说要怎么怎么样,不会怎么怎么样反而更容易有具体的印象。”
或许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笔者就已经在心里认定了这卷的优异程度了吧。
只不过——不止于此罢了。
多线故事的教诲,角色间交互的事件,理念与行动,话语与追寻。河野裕老师以波澜不惊的笔触将整个故事拆成数个人物线,设置谜团,然后犹如第一卷般那样,包裹着某种异色的情调一步步解明。
这份纯白……
即便是虚假的……
依旧是,富含着魅力的。
带着这样的情绪,笔者又翻开了《名为恋情的不洁之红》与《凶器是毁灭之黑的呼喊》。哭泣的真边由宇果然很不错啊。不过笔者还是对堀小姐更为喜爱一点。
请原谅笔者如此无趣,甚至有些俗恶的发言。自从看完班长的哭泣后,笔者对于这类极富“高潮”性质的情感戏就不免有个人性质的偏爱。
魔女的魔法是为了自己幸福,因而为他人构建世界的堀注定没法幸福。
而自始至终秉持着争取的真边由宇,其幸福又在何处呢?
宛若是一场注定的悲剧,平缓地激荡着,猛烈地对抗之下却又是平和的日常在缓缓流动。这其中迸发的恋情,在夕阳的残红中,一定是不洁的吧。在无光房间里,少女寂寞的哭泣声下,一定是那亟待挥下的凶器吧。
当初给笔者推荐“阶梯岛”系列的朋友,最喜欢的便是《凶器是毁灭之黑的呼喊》这本。以其角度考量,笔者也对这一本报以相当的好评。角色之间理念的阐明与碰撞;一笔收束前卷伏线解明的真相;自我的辩驳与破局——如果让笔者来选取这一系列的高潮卷,果然还是本卷为好。
因而,笔者恐怕,至今无法喜欢上这个结局。
《夜空的诅咒是无色的》为角色的过往做出了讲述,而《在你的世界里、澄碧响彻》给以了角色以未来的结局。
解开谜题后,故事仍在继续。这点毋庸置疑。于是,原先Mystery的基调势必是要淡化,笔者也自是期待着角色之间的碰撞为故事奏响最后的曲目。
——只可惜,笔者终究是从“浪漫”中清醒了。
笔者的朋友在安利的时候这么跟笔者评价最后的两卷,角色心理的堆砌过于严重了。或许是吧,不过笔者想换个说法——氛围,离开了。
于是,再度回首,笔者才后知后觉。自己喜欢这个系列,心中自顾自找的特殊之处,果然还是有所偏颇。
氛围。
不可置否,虚构即并非真实。只是一种故事。并不是说所有的虚构之中都会有氛围感的存在。只不过,河野裕笔下的故事里,氛围情调齐聚,剧情表达亦不欠缺。但……
果然,这次笔者还是出戏了。
亦如任何推理小说里的逻辑不过是一层“逻辑幻想”,本质上经不住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严格论证。一旦没能塑造好这层“幻想”,对于读者而言,便失去了所谓“说服力”。
笔者不想敲定就是如此,这依旧可能只是笔者的“自以为是”。
但诚然,后续两卷中的剧情仍然在发展,精致的描绘,角色的心理,人物之间的辨明,问题的抛出与解答仍在继续。
笔者,最终只是在旁观而已,默默地旁观。而后,看到七草与自己的对话……
随后,慢慢察觉到……
不解其意。
没有受到应有的冲击力,但也绝非是在客观地判明事件的发生。
心中很冷静地知道发生了什么,角色之间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可以赞叹人物的利用率之高,可以对故事的层层包装予以称颂——但果然,还是与另外两作不一样。
明明另外两作也是另一种程度的旁观,另一种程度的虚构,但却又能入戏而共情,并能多少理解什么。
但从“阶梯岛”上回归的笔者,即便理解了人物之间的发展,也没法理解到最终角色之间对话的深意。
——“这是在表达什么呢?”
如若没有跟上故事的节奏,貌似都会这么发问吧。
事实上,笔者最后还是这么发问了。没能十足的理解;也并非是一边啧啧赞叹一边说着“没看懂”而后尝试解读那般的不明觉厉;单纯就是,存在有没能理解的空间。好似一场盛大的宴席落幕后的空荡寂寞萦绕,但,笔者并不知道宴席到底怎么落幕的。
或许,只是不懂而已。
幸福的命题贯穿始终,色彩仍旧存在,但是……
真边与堀的言语是什么意思呢?
七草的共性。
时间驶向未来。
故事于笔者未曾料及之处走向终结。
很无奈,很叹息。
尽管并不焦躁。
但或许,也只是这样罢了。
故事迎来了尾声,而笔者也合上了书。
所以——
至今,笔者也没能喜欢上,这个结局。
Tags:书籍

关联条目

© 2008-2025 Bangumi (a.k.a.Chobits), some rights reserved | r545
注册时我很沉默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