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Bangumi 番组计划
登录注册

御坂君行 »日志
母性的、处女或孕妇的冈田麿里——日本动画的爱丽丝·门罗


2024-8-18 09:42 /
本文写于2024年3月,修改于2024年6月,最初刊载于水朝夕2023-2024年刊《夜游》。欢迎搜索水朝夕微信公众号购买杂志。现由本人转载于此。



“我习惯开着门上厕所,总想测试男朋友是不是什么样的我都能接受。”
——冈田麿里2017
《我从不能去学校,到写出了〈未闻花名〉与〈心灵想要呐喊〉》

冈田麿里其人
冈田麿里(岡田麿里),又称涩谷蓝,以下称冈田老师,1976年出生于埼玉县秩父市(尽管冈田老师一直希望抹去这一具像化的事实)。职业动画人,常担任脚本、系列构成等职位,亦担任漫画、动画原作,近年来专注于自己监督原创剧场版动画作品。不论在中日,冈田老师都名声显赫,既有创作诸如《花开伊吕波》(2011)、《未闻花名》(2011)等好评颇多的作品,也常因其在诸如《迷家》(2016)、《铁血的奥尔芬斯》(2015)等作品中的争议剧情而让大量观众厌恶。恰如笔者在文章开头展示的冈田自传中的片段,冈田以一种狂热的露阴癖将自己胯下阴湿的气味展现给所有人,然后挑选出喜好这种毁灭的、无限可能的青春的观众——这一挑选过程甚至变成了冈田老师的文本表达本身。本文中笔者不再做更多关于冈田老师整体创作的评判,下文将集中到本文的主题——作为女性(创作者)的冈田麿里以及她期望创作的独特的女性形象,以及笔者寻得的她与2013年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的相似点。

女性创作者(一)
世界上有两种所谓的女性创作者:一种是性别为女的人,一种是能写出女性视角表达的创作者。作为后者,冈田老师在以男性创作者为大数的日本动画业界创作了一系列特殊的、具有极高独特性的女性形象。诸如刚进入工作的大龄女青年、希望变成少女的性别认知障碍者、或者在特殊设定下同时具有了少女和母亲双重身份的女性。这些形象在日本宅文化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传统的日本御宅动画一般都擅长以男性视角去表示大多属于青春期的完美少女形象(当然不乏有如几原邦彦等身为男性的女性文本创作者的创作)。而冈田老师强势地侵入了这种空気(日语气氛、环境之意),很疯狂地展现了一些或许脱胎自自身的女性分身。从冈田的类自传作品,以及诸多其自曝的访谈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轨迹、并且将这种真实的生活经验,并用到自己创作的文本中的冈田老师。

错置的少女:「放浪息子」
关于《放浪之子》(2011)中的女性形象,其实可以单独拿出来讲。这是一部讲述性少数群体的动画,故事里有想穿上裙子变成女孩的少年、有已经找到了同性真爱的人、有日常穿着成女性的大哥哥、有对自己性别认知有障碍的姐姐、也有或许很单纯的无法接受这一种关系的喜欢主角的青梅。作为冈田老师的早期作品,笔者将其放在此处,也正是因为其话题之敏感与洞见之深刻。冈田老师很大胆地去描写了一种大家可能永远不会体验到的青春故事。即使大家很可能永远不会遇到如故事中这样那样的性少数者,但大家都会在看完后想到:啊,这就是属于那些少女们的青春啊。这甚至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视线、冈田老师狂妄地定下了自己之后十数年的视线。

那些大姐姐:「空の青さを知る人よ」、「凪のあすから」
在《知晓天空之蓝的人》(2019)中,冈田老师塑造了一位未婚的31岁的女主角。主角姐妹的双亲在13年前去世,彼时17岁的姐姐决定放弃跟随男友一起去东京闯荡,在高中毕业之后直接留在小镇中工作并照顾妹妹、且在13年中,有意无意完全断绝了关于恋爱的一切;而在故事的现在时间线的妹妹也到了17岁这个年龄,为自己毕业之后的走向发愁。此时妹妹却在山中一个被封闭的神社中,见到了姐姐那前往东京的男朋友13年前的“幻影”。在后续的故事中,冈田老师用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去剖析了姐姐如何对待与重新回到小镇的、作为落魄歌手的过往恋人。这种感情既不是那种少女性的、无惧的青春,也并未带上现代式的婚姻困难症,而是一种独属于女性体验的母性与爱情的冲突。这里非常有意思:姐姐为了获取母性而放弃了恋爱与未来的出路、而因此得到了幻想的、永远保持自我的少女性。
而在《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2013)之中,冈田老师则是更为直接的利用幻想的世界观构造了生活在海里的一族和生活在陆地上一族的恋爱,最后又在剧集的中正中间通过一场灾难封印了其中一半人的时间,直到14年以后他们重新苏醒,让14岁和孩子和28岁的大人恋爱。在如此的奇幻架构之上,冈田老师将人物关系写得极其复杂,疯狂折磨观众,又在其中透露出一种可能会是独属于她的一种时间错乱的恋爱的浪漫。这种浪漫在故事的那种海水的咸味或者小镇的兴衰或者时光的流逝中隐隐的透露出来,讲述着那些已经不再是少女的女孩子们和依旧是女孩的少女们的恋爱故事。

咸湿的少女:「荒ぶる季節の乙女どもよ。」和其他
《骚动时节的少女们啊。》(2019)是以五个女孩子及她们相互喜欢的对象构成的一出青春喜剧。冈田老师在其中很大胆地尝试探索了爱情、或者说性爱对于这些青春期少女的意义。(这其实也正是泡沫经济女性地位的延续探讨,不赘述)她把那些少女阴暗的、不知所措的情感都表现出来——有的少女有着精神洁癖、也不允许任何人在班上谈论性,最后却在种种经历下改变;有的少女和男朋友在故事最后怀孕;有的少女看到了自己的青梅竹马看黄片打手枪;有的少女拒绝了把自己当作珍宝培养的“萝莉控”舞蹈老师的畸形的爱,之后又被另一位少女表白;有的少女为了成为一名作家、写好色情片段而威胁老师和自己做爱;有的少女带领着文学社社员提出对性的N种命名方式,却直到最后才敢跟自己的男朋友表白……冈田老师将如此之多少女们的故事夹杂在一起,展现出一些或许完全不完美,但却又是充满着真实与味道的青春故事。在故事中,少女们勇敢地谈论着性和爱的关系,勇敢的谈论着关于恋爱、关于婚纱、关于怀孕的一切,最后在故事结尾用那些五彩斑斓的纯白的布铺满整个学校,宣泄着自己那无与伦比的青春魅力。她们会说:“成长或许是代表着变得越来越肮脏,但是就算时光流转,那些属于少女们的可笑滑稽又可爱的世界总会过去,但属于那下一个季节的自己总会机灵一点。”

转化着的母性:「さよならの朝に約束の花をかざろう」、「アリスとテレスのまぼろし工場」
在《朝花夕拾》(2018)的设定中,女主角属于长寿一族,因此当在故事中收养了一个正常寿命的人类男婴之后,少女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时间停滞、而男孩从孩子长大,成家,衰老的寿命论难题;而在冈田老师最新的作品《爱丽丝与特雷斯的幻影工厂》(2023)(以下简称《幻影工厂》),冈田老师构建了一个类似于我国东北那些已经失能的工厂小镇的环境。这个环境被从世界大的时间流动中摘取了出来,并且不断地循环着他开始衰败的那一天(作为小镇支柱的钢铁厂发生事故),在这些停滞的幻影中,循环的不再长大的女主意外遇见了神隐而进入这一个幻影世界的、真实世界中自己的女儿,于是女主便承担了一种处女母亲的形象。
在这两部作品中,冈田老师都尝试的去糅合或者解构少女、处女和母亲的形象。她既解构了少女的那种纯真无暇、也解构了那种母性——根植于人类心中的所谓伟大的形象。这与冈田老师个人在其成长经历中与其母亲的关系息息相关(乃至其母亲在观看了她的作品后会说“原来我在你眼中是这个样子啊”),作为为女性创作者的冈田老师得以去思考一些可能独属于女性的问题,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似乎是给出了一种不同于富野由悠季,也不同于宫崎骏的母性乌托邦的想象。

女性创作者(二)
上述提到的宫崎骏老师在他的诸多的电影作品中,擅长赋予他所创作的女性角色一种母亲的力量:比如《哈尔的魔法城堡》(2004)中的苏菲,《风之谷》(1984)中的娜乌西卡……宫崎骏老师喜欢给予女性角色飞翔的力量,把此看作是一种对于男性阳具的压制,并精心设定在他的故事中能自由翱翔的男性,要不是那些未长大的男孩或者是以前经历过死亡的男人、或者是一头猪(《红猪》(1992))。宫崎骏老师的女性角色都有一种母性、或者说母爱的力量,并且以此来治愈世界,抚慰我们男性的主角,让女性去解救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起风了》(2013)中战败的记忆将战后日本人的想象力封闭在母子乱伦的结构中,战后的日本男人们就蜷缩在“母亲”的子宫中,做着成为“父亲”的美梦。
另一边,富野由悠季老师则是构造了一种母性敌托邦——夏亚因为失去了名为拉拉的“母亲”,所以无法成为“父亲”——从《机动战士高达》(1979)等早期作品起,尤其是“高达”系列所贯穿的,富野就将那种臃肿的母性敌托邦作为主题。真实系机器人余晖的最高之作《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1988)所描写的就是是无法从拉拉这个“母亲”的子宫中脱出而死亡的夏亚和阿姆罗的故事。随后的押井守老师则在福星小子的第二部剧场版《福星小子2:绮丽梦中人》(1984)中揭示继承自“臃肿的母性”的暴力,乃至原作者高桥留美子老师的《福星小子》和《相聚一刻》这两部作品的根基流淌着的,也是此种臃肿到凶暴为止的母性。在此种以母性的子宫为基础叙事的母性敌托邦之后,迎来的则是以工口游戏(成人向美少女恋爱游戏)为代表的新世界, “少女性”逐渐浮上表面,逐渐去构成文本基础。
但矛盾的一点是,也正是在这种少女性的浮现之后,新时代(零零后)的女性创作(指日本亚文化)才获得新的生机。这段时间的成长中,那些试图创作女性作品的创作者们却不再像先行者几原邦彦的《少女革命》(1997)中,扮演天上欧蒂娜和姬宫安茜,去追求女性甚至人性的独立;而是直接注重于去做出对女性生活体验的重复论述,以此提供观众以情绪价值。在更加矛盾的作品中,诸多服务于男性御宅族的女性形象反而具有了更多的现代新女性的气质,诸如凉宫春日(《凉宫春日的忧郁》(2006))、御坂美琴(《科学超电磁炮》(2009))等等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男性创作者的作品开始进行对于少女的解构,诸如《魔法少女小圆》(2013)、《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2018)乃至今年小范围火爆的《BanG Dream! It's MyGO!!!!!》(2023),在继承自《美少女战士》(1992)等诸多魔法少女类作品的同时,进一步给予了这些女性形象在去魅般的描绘(并更多去描写女女关系性)。
当然冈田老师不完全属于解构少女并祛魅的那一派创作者、尽管她常常能将自己从青春时期过往以来所经历的关于那些女性的体验以及思考融入到她的作品中,包括那些基于女性的亲子关系,和反佛洛依德的欲望构成。她展现出的独具一格的视角在如今男性经验叙事主导的业界,不仅给作为大数的男性观众开拓新的视野,同时也为女性观众赋予了一种遥远的生活的经验。就像爱丽丝门罗。
在本文写作完毕即将发布前,加拿大著名作家、除了契诃夫外最好的短篇创作者,2024年5月13日在家中去世。
爱丽丝门罗擅长自叙一些虚构的真实故事。她关注平凡女性的命运,常写的主人公几乎都是那些试图逃离秩序、婚姻以及家庭的桎梏的妇女。她用无比克制、冷酷的文字解剖惊心动魄的日常,去书写属于女性的故事,讲述女性如何成为女性,探讨少女的成长、突破性的选择和妻子的蜕变与传承,让她们逃离后又回归故土。
冈田老师也是这样重复诉说关于以上诸多女性的故事,思考女性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设计并突破那些性别带来的桎梏,更进一步去描绘更加五彩缤纷的东西。现实中的女孩子们可能并没有经历过故事中的女孩那样五彩缤纷或者说混乱纷杂的人生,但或许冈田老师的故事中的那些女孩子所遇到的那种挣扎迷茫不知所措、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对现实中的女孩子、或者男孩子,也会有更多的启发吧——你和故事里的Ta们,经历着一样精彩的人生。这些思考、启发与鼓励,是冈田老师文本里那些最重要的东西。

————————————————————
[1]学校へ行けなかった私が『あの花』『ここさけ』を書くまで
[2]盟友长井龙雪谈冈田麿里(上)(下):“电影式的”魅力是我们这代人的课题;信赖与紧张并存的关系
[3]盟友田中将贺谈冈田麿里(上)(下):脚本和作画之间的抛接球;“超和平破坏者”的奋战与内斗
[4]ユリイカ 2018年3月臨時増刊号 総特集=岡田麿里
[5]母性のディストピア:宇野常宽
[6]ゼロ年代の想像力:宇野常宽
[7]日本战后女性主义动画简史-网络文章

#1 - 2024-8-18 21:52
serowww(otaku)
写的很好
#2 - 2024-9-14 21:46
にじけん
写的好
#3 - 2024-12-12 21:55
愉悦的昔日(长发就是好)
写得好
#4 - 2024-12-23 19:59
卜卜鼠(11111111)
MARK
#5 - 2024-12-26 10:05
北校第三十九任科学部部长(そら,sora,空,我们的头顶的是天空吗)
非常有意思的想法
#6 - 2025-1-20 03:24
神之桌(鸟奋力冲破蛋壳,蛋壳是一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毁灭一个世 ...)
宇野常宽:宫崎骏与“母性乌托邦”,在宇野常宽的描写里,宫崎骏操作的不是母性乌托邦,反而是母性敌托邦。
#6-1 - 2025-1-20 22:18
御坂君行
你说的有道理
#6-2 - 2025-1-20 22:24
御坂君行
等下我又觉得不对了,你看下面这段原文:

宫崎骏将这个母权支配的世界作为乌托邦(作为动画应当描绘的“美丽的谎言”)而予以展现,而富野则将这个世界描绘成诅咒、束缚并杀害少年们的敌托邦。

在矮小的父性和肥大的母性所支撑起的箱庭世界中自由飞翔,宫崎骏所描绘的男性角色夸口道“这就是帅气”。然而实际上,那里并非自由的天空,而只能是作为重力井的海底深处。与之相反,富野由悠季所描绘的New type们没有忽视这世界是母性的重力井底,但对那深度感到绝望,而承受这份绝望最深的就是夏亚。

宫崎骏所代表的战后亚文化想象力,是以在虚构中通过占有少女而作为“12岁的男孩”直接成为“父亲”这一思路发展而来的。而富野所描绘的世界中,本应被拥有的少女=“母亲”反而吞噬了男性,不是让他们成熟、成长为“父亲”,而是将他们杀死。这样,富野让臃肿的母性之恐怖及魅力支配了作品世界。

富野由悠季提出,通过虚假的历史和虚假的身体使虚构的成熟得以可能的世界,被战后机器人动画的语法(体现出的战后动画精神)支配的世界,正是“母性的敌托邦”。

宇野常宽:富野与母性敌托邦(中)——从《伊迪安》到《逆袭的夏亚》https://www.bilibili.com/opus/811557353606348807
#6-3 - 2025-2-7 20:14
神之桌
御坂君行 说: 等下我又觉得不对了,你看下面这段原文:

宫崎骏将这个母权支配的世界作为乌托邦(作为动画应当描绘的“美丽的谎言”)而予以展现,而富野则将这个世界描绘成诅咒、束缚并杀害少年们的敌托邦。

在矮小的父性和...
宫崎骏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飞不起来的呢?不不不,说到底宫崎骏到底有没
有飞起来过呢?不,据我所知宫崎骏从来没有靠自己的力量飞行过一次。他那
里经常有无条件肯定男主人公的女性(母亲=妻子=女儿)。她们作为应该被拯
救的存在出现在男人们面前,给(政治上无助的)他们提供一次安全的冒险。
给他们保护可怜女孩的浪漫。原来啊,只有在她们的母胎里,他们才第一次得
以“飞翔”。《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宗介和金鱼公主的冒险,其实是在金鱼公
主母亲的庇护下进行的,就像过家家一样的“安全冒险”。而且,宫崎骏把该
作品的世界描绘成半黄泉之国。宫崎一定意识到,这个以女性依赖(差别)式
母题为核心的世界充斥着甜蜜的死之香气。宫崎十二分地意识到,那里没有任
何未来,只有一种自艾自怜。

宇野常宽:宫崎骏与“母性乌托邦”
#6-4 - 2025-2-7 20:16
神之桌
御坂君行 说: 等下我又觉得不对了,你看下面这段原文:

宫崎骏将这个母权支配的世界作为乌托邦(作为动画应当描绘的“美丽的谎言”)而予以展现,而富野则将这个世界描绘成诅咒、束缚并杀害少年们的敌托邦。

在矮小的父性和...
不过对宫崎骏更多的批判,认为他从一种浅薄的布尔
乔亚人道立场(这种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判断是完全
显明的,我们只需要问自己,在宫崎骏的电影中,对
劳动主题的描写,何时突破了服务业与手工作坊式的
小生产者局限而真正深入过被大生产细致分工所疏离
同时又团结起来了的无产阶级群体?无怪乎在《起风
了》之中,就连日本帝国相对成熟的飞机制造工业也
和《红猪》中的小作坊手工工场相差不远。难道在单
翼活塞机时代的米兰工业区,出现这种手工小作坊不
也是很奇怪的吗?)直接无可救药地滑向了原法西斯
主义诱惑仍然操之过急。关键是重新返回《红猪》之
中某种程度上象征了“成人异化”的“变猪”母题之
上。在《红猪》中,主人公意外地通过疏离的政治冷
感(而不是政治无知)成功抵制了原法西斯主义诱
惑。“要我加入法西斯空军还不如叫我继续当头猪”
这样的表态难道不就是他乖张“异化”人格的某种自
然延伸?在以儿童纯真治愈成人异化痛苦走向了自身
的反面并最终失败的今天,我们必须更加严肃地考虑
“异化”本身所隐藏的解放潜能。难道不正是因为人
类主体的异化(更准确地说,是双倍异化,是分
离),正因为他总是不能与构成自身有机体与象征身
21 / 22
份的自然-文化历史背景完全融合,他才能打破“存
在巨链”的束缚,使得自身不合时宜地脱离背景而作
为真正的事件唐突出现。使得他能够“反潮流”地远
离于历史潮流推动力而建构自身的政治-伦理立场?
这种被拉康称作为“死亡驱力”的特殊能力不仅仅使
得主体能够打破存在论政治僵局(我们只能如海德格
尔那样纵容自身“被抛”入“这场运动的内在光荣与
伟大”——他当时指的就是纳粹),更进一步,正是
因为死亡驱力(或者用黑格尔的术语,知性的分解力
量)将主体从动物般惰性的与自然的直接融合中抽离
了出来,整个存在论的领域才得以建立。海德格尔在
《形而上学导论》中绝对不是没有注意到铭刻在人类
存在结构中的这种分解倾向,但与宫崎骏类似的是,
他过早地从这种分解中退却了。对于宫崎骏而言,
《红猪》仿佛才是奠定了他全部作品基调的创伤性作
品,他此外做出的一切努力无外乎就是以一种前性化
的天真姿态来对抗《红猪》中的“异化”创伤。而正
是这种努力的失败成功地提示了我们,这种最低限度
俄狄浦斯扭结,这种的使我们与原法西斯诱惑保持距
离的创伤,无外乎就是我们重新获得自由的条件罢
了。

摘自宫崎骏的危险与无邪
#6-5 - 2025-2-7 20:29
神之桌
御坂君行 说: 等下我又觉得不对了,你看下面这段原文:

宫崎骏将这个母权支配的世界作为乌托邦(作为动画应当描绘的“美丽的谎言”)而予以展现,而富野则将这个世界描绘成诅咒、束缚并杀害少年们的敌托邦。

在矮小的父性和...
https://zhuanlan.zhihu.com/p/94990821
从藏在少女私密处的「蓝宝石」,谈日本动画中的性别不对称

这篇文可以参考下。
#6-6 - 2025-2-7 23:39
御坂君行
神之桌 说: https://zhuanlan.zhihu.com/p/94990821
从藏在少女私密处的「蓝宝石」,谈日本动画中的性别不对称

这篇文可以参考下。
好,感谢,我看看
#6-7 - 2025-3-10 17:42
神之桌
御坂君行 说: 好,感谢,我看看
说起来关于少年成长,这篇文你或许可以参考一下。

〈小市民〉シリーズにおける「成長」の描かれ方
原文的pdf下载链接:https://shirayuri-u.repo.nii.ac. ... files/sk0602708.pdf   

《小市民》系列的“成长”描写方法(我的渣翻,并且标点符号与格式啥的都没怎么注意)
https://www.lofter.com/lpost/789e62fd_2bc756900
#6-8 - 2025-3-10 18:04
神之桌
御坂君行 说: 好,感谢,我看看
一篇讲宫崎骏的文章。《作为机器的动画:高畑勋批判,兼论拉马尔如何错失了“动画-机器”》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1461955

拉马尔以对待技术的态度的不同在吉卜力与GAINAX之间划出了一道分界线:前者拒绝技术,或呼唤技术的最小化;而后者则选择拥抱技术。[18]但拉马尔所错失的正是在吉卜力作品(原)法西斯的意识形态背后,其生命哲学所预设的技术化的世界。在辉夜姬从宇航员的视角回望地球时,她看到的地球也同样是那个在《起风了》(2013)中生产了零式战斗机的地球。而到了《萤火虫之墓》中,当萤火虫的亮光逐渐过渡为战后繁华城市的灯光时,最低的拒绝技术的态度也最终荡然无存,让位于民族性与工业的神话。(纳粹哲学家)海德格尔语境中的技术在福柯的体系中的对应物就是装置(dispositif),即对自然的对象化以及

对社会的对象化,后者则自然通向了生命政治或更为广泛的人身控制——这也是对吉卜力作品的批判的最后一步:作为拥抱生命哲学的意识形态却拒绝对生命哲学的世界的再现的代价,死亡不仅作为作品的症候在观众的阐释中出现,更作为文本-商品的被压抑物在生产过程中回归。[19]近藤喜文“高畑先生想要我的命”的控诉远远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20]拉马尔和其他评论者所忽视的吉卜力的技术,并不首先展现在画面上,而是展现在生产的场域,再作为一个幽灵而在商品中宣称自己的存在:这是批判的界限,也是批判所开始的地方。
#6-9 - 2025-3-10 19:31
御坂君行
神之桌 说: 一篇讲宫崎骏的文章。《作为机器的动画:高畑勋批判,兼论拉马尔如何错失了“动画-机器”》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1461955

拉马尔以对待技术的态度的不同在吉...
感谢。近期忙,日后我看完了给你回复
#7 - 2025-2-17 10:47
LFCode(魔法少女领域大神)
(bgm64)

关联条目

© 2008-2024 Bangumi (a.k.a.Chobits), some rights reserved | r543
注册时我很沉默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