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Bangumi 番组计划
登录注册

Black Dog »日志
2024上半年整理随笔:无限之住人、濑户内海和蜂蜜与四叶草


2024-8-5 04:12 /
【注】:本文应该不包含对相关作品的任何影响观感的剧透


《无限之住人》(1993-2013) —— 沙村广明

Where are we going?

幕府时代。小时目睹因门派纷争而全家受戮的女孩浅野凛,自惨剧发生时起就立下了向以天津影久为头目的“逸刀流”众人复仇的目标。两年后,她刚满十六岁,阴差阳错中与在异术帮助下拥有近乎不老不死的回复能力而“住在无限轮回中”的“百人斩”剑客——万次搭伙,踏上了追凶复仇的旅途。作为出名的武士漫画,《无限之住人》极具个人风格的分镜和画工自然不需要我来赞美,这里我只想聊聊最打动我的东西,也就是深入作品骨血的生活气息。

先说说我觉得什么是生活气息。那些直接对生活的凝视自然是,比如《三月的狮子》和《少女新娘物语》之类的作品里,总是会详细描述人们制作特色食物的过程或者庆祝节日的习俗;更不用提《摇曳露营》甚至《孤独的美食家》之类的作品,本身“生活”就是作为其主题呈现的。这些对生活的直接着墨能帮助给读者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世界,自然也就更容易代入其中。《无限之住人》之中自然也不少有这种直接的观察:热热闹闹的旧时集市、普普通通的饮食小吃,旅行中的住宿、着装上的差异,生如蝼蚁的底层人、漂泊艰辛的弱女子,官场势力的混沌纷乱、通关路途的风云诡谲……这些对生活和环境的直接描绘,给我们生动地展示出了一副幕末时期,伴随着武士失去地位而生的政治动荡时期的生活画卷。可比起这些,我更想说的生活气息,是那种不作为情节、也几乎不占据篇幅,像呼吸般自然的东西。或者说,让角色不那么像角色,更像普通人的东西。

这样的例子在《无限之住人》中,一点也不在少数:明明是在讨论仇恨的螺旋、生死的意义这些终极命题,但两个人就这样坐在门庭前悠然地晒太阳;明明已经遭遇前所未有的凶险,但饭依然要咽酒一定要酌;入眠前嬉闹过后要悄悄更换床铺位置便于两人紧握着手,遇到矛盾吃醋时用解开发髻微敞衣服来假装自己有女人味;路遇的假装善意提醒实则偷行李的小偷、山上的专门杀害轿内顾客为生的强盗......沙村广明总是克制地限制生活细节的直接输出,而是选择不占篇幅地将他们藏在情节之中,取而代之地,铺在我们眼前最显眼处的,总是大块的血、飞溅的肉块、白茫茫的雪地、一片通红的火、重口味的虐杀,以及苦大仇深的复仇,这些突兀到让我们忘了这是一部怎样渗着生活气息的作品。

记得几年前的某个夏天在漫长的地铁上看BECK,作为一个乐队动画,现在我残存最深的印象居然是长得看不到尽头的、百无聊赖的暑假,背景里占比极高的、吵得仿佛没停过的刺耳蝉鸣,以及少之又少还掐头去尾不够尽兴的Live片段中掺杂着的观众呼喊的底噪;去年看的一部赛车运动新番Overtake!里,扣扣索索的小车队出身的主角被大车队挖角,在米其林餐厅里面对着美味精致的珍馐和无法拒绝的未来局促万分,心里纠结的居然是复杂记不住的菜名,回到破破烂烂的家和现在的队友认真讨论前途,反倒顺手泡份杯面自然地边吃边聊;甚至,到现在回想起很久以前看的让我很不舒服的EVA旧版TV,除了后半段很让我难过之外,居然只记得在房间里大喝啤酒然后怪叫的葛城美里。

这么想的话,生活不一定需要被额外凝视,它就在这里,和我们剥离不开。戏剧性和“让角色成为角色”当然是文艺创作必不可少的东西,可这与给他们一两个我们也会有的小习惯、一两个让我们能有共鸣的小动作并不矛盾。在直接观察生活的作品里这些也许并不稀奇,甚至还能作为一个萌点,但对于表面大开大合、奇形怪状的《无限之住人》来说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代换一下位置,身处故事漩涡中心的他们要是也有自己的意志,要是能没那么像一个“角色”,而是看不到荧屏外的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以为所在即世界,所过即生活,以为自己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或许是不是也不错?

越举例,越觉得这些弥漫着生活气息的作品总是黏黏糊糊的,一面悄悄地扭曲着次元的边界,另一面角色们往往也正是在这份黏黏糊糊中开始凝视自己。去年重温了下《枪心剑刃》,那也是个一对成年男人和小姑娘踏上复仇旅途的故事。在旅途的开始时,男主梵起初并不愿意带上女孩温莉,他认为后者只会成为自己复仇的累赘,并且年纪还小“什么都做不了”。温莉为了也能抓住这次踏上旅途的机会,羞红了脸坚定地反驳到,“我…我能做你的新娘”。发现温莉和自己一样坚定之后,梵才带着她才一同上路。在此后的故事里,这份复仇的坚定决心就从来没有动摇过,直到面对宿命般的结局时也依然如此。可《无限之住人》不同,天降横祸时的凛还只是个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她虽然勇敢,但也总归没有与仇人们直接对抗的能力。更何况踏上旅程时的她除了“一命抵一命”外什么都没思考过,反而是在寻仇路上才逐步认识到一切的错综复杂。而陪她一起上路的万次,契机只是想保护一个和自己死去的妹妹十分相似的人而已。他们绝不如梵和温莉般坚定,这样的前行之路也自然更多岔路泥泞。

一半是自然又温和的生活气息,一半是冰冷又突如其来的刀光剑影,在《无限之住人》里两者反而相容得恰当。理念的交错、势力的碰撞,大义的拷问之下,爱恨反而成了最简单最直接的东西。所有角色就这样登场,并在自问“Where are we going?”中前进,静悄悄的生活气息为他们黏黏乎乎的自我追寻赋予了一个更合适的语境。

故事临近尾声,沙村广明借着百琳的嘴,对着衰弱的、正旁观着最终决斗的凛,也对着历经近二十年连载一路走到此刻的读者,说到:“现在,只要等到那两人中的一方无法动弹,你的旅途就结束了。”此刻,剩下的只有面对结局的坦然和坚定,他们也许确实已经走到这条路的尽头了。可下一程呢,又会通向哪里?



《濑户内海》(2013-2017) —— 此元和津也

Just two lost souls swimming in the fish bowl, year after year.

提到“对口相声”,用日式的话来说也叫“漫才”,大概最先联想到的是台上两个郭德纲和于谦那样的大叔你一言我一语,底下围着一群喝茶起哄,悠然自得的观众这样的场景。可把“漫才”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濑户内海》中,两位主角“濑户小吉”和“内海想”只是两个刚上高中的学生。内海因为放学后一小时后才上补习班,濑户则是被排挤而退出了原本归属的足球社团,两人都需要找个方式来消遣这段无聊的时光,于是误打误撞地,他们的“漫才”就在每天放学后的这一小时成了无人欣赏的固定节目。至于地点,就在河岸边没有任何人驻足的几级台阶上,这也是除开回忆外,全作唯一的场景。

既然是高中生,那聊的话题肯定也和大叔们的相声大不一样才行。于是天马行空的每日一小时开始了:从家里琐碎纷杂的日常烦恼,到街边河畔的异闻怪谈;从想尽办法否定对方每一句话的争论挑战,到使用“如同xx一样”造出新奇句子的甲子园;从一厢情愿追求的姑娘,到霸凌欺侮自己的那个混混;从比赛谁更为对方着想的羽毛球赛,到以画鱼为主题的词语接龙......身边日常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篇,对话里萌发的任何一点念头都可以用来竞赛。无论是有趣还是无聊,精妙还是尴尬,时间总是过不完的,精力总是用不尽的。

连载起头的彩页上,《濑户内海》有着这样的宣传语,“一定要跑得满身大汗才行吗?一定有做些有创意的事情才行吗?一定要和伙伴干点不良勾当才行吗?在河畔打发时间的青春,哪里不好?” 听起来这么cool的口号,可对于濑户和内海的青春,虽然看起来标新立异,但其实也和大家的没有什么两样:平时大大咧咧但在喜欢的人面前一句也说不出声的人,各种事情上都热情但永远让人记不住脸孔的人,被生活困住迷茫无措原地打转的人,家庭矛盾漩涡里找不到藏身之处的人,并没有被刻意疏远但就是找不到任何存在意义的人,以及被可恶的单向箭头捉弄爱而不得的人,一同组成了这样的故事。这些灰色的人并不陌生,就像那张没被好好保存而褪色的毕业合照上角落里的一张张笑脸,只有你的目光划过,才会获得一瞬的闪亮。纠结于所过的青春是否符合“定义”本身就很不“青春”,不如就让他们藏在阴影里成为一部分。而正是濑户和内海的的对话,这些晦暗的面孔才在现实里闪出光彩。

故事的最后,类似于后来让他更为声名鹊起的作品ODD TAXI里的月下飞车,此元和津也这次同样给了《濑户内海》一个万线收束的结尾,一个《乒乓》式的Superstar登场,或者说“英雄参上”般的拯救,来给这段可有可无的闲谈岁月画上终止记号。感人归感人,不过just two lost souls swimming in the fish bowl的日常,或许还是让他们在悄然无声中相忘于江湖为妙。



《蜂蜜与四叶草》(2000-2006) —— 羽海野千花
                                                               
I'm screaming. I'm losing all of it. I’m trying to be mature, but till now it’s still in vain.

本科时候就看过《蜂蜜与四叶草》的动画,两年时间看过两遍,是我最喜欢的动画之一。这次读回原作,整理中反而觉得格外简单,这只是个围绕两组“不死心的单恋”展开的、朦朦胧胧也含混不清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的校园故事。我并不打算复述主角之间的微妙关系,只是想回顾下这段失衡构成平衡、夸张掩藏真实的青春记忆。

一群还单纯善良稚气未脱的孩子,初入“大学”这个“社会预科”,在还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利益纠葛的年纪,就这样怀着各自朦胧的心绪住在一幢公寓里,故事也就这么自然地开始转动。爱、友谊、关怀和善良在这群人中只需少许的催化就能迅速包围一切,可冲动、现实、迷茫和自卑其实也在暗处随着时间流逝悄悄萌芽。这还不够,为了加速反应的进行,羽海野千花熟稔地把各个角色先后与大家隔开,观察群体和个人的反应,待变化产生、认清自我后,再把一切摆回原状,自顾自地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于是,有了寻找自我的自行车征途,有了转眼无踪影的人间蒸发,有了密不可分的遥远间隙,有了再也实现不了的海岸旅行。

或许也因为这种实验般的操控,《蜂蜜与四叶草》从来没有摆脱“不够真实”的诟病。虽然在看动画时就没觉得这会是属于我的青春,可这半年读原作时,更意识到原作里这种彻头彻尾的“失衡”:上一秒,洋溢在空气里的还是欢笑和甜蜜,可下一秒,眼角的泪水就已掩藏不住;上一页,阳光还洒满分镜的每一个角落,可下一页,月光里就只留下大面积的心酸独白,配着墙外的画外音留下不可挽回的缺憾。跳跃的情绪、爆炸的遭遇、乱乱的分镜、层层的自白,哪怕只拎出其中一个都让人够喝一壶,但在她用魔法般的粉红泡泡和自我拉扯的细腻心绪组合起来之后,一切都变得让人愿意“上当受骗”了。处处失衡带来的,或许反倒成了种刀尖上的平衡。

《蜂蜜与四叶草》里穿插有一个似有似无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曾与主角一行人同住一个公寓的、名叫洛迈尔的学长的。在大家的回忆里,洛迈尔学长身强力壮又总是满面笑容。他十分能干,在打工的地方吃苦耐劳成为支柱,工友们放心地依赖着他;他和善慷慨,每次从家里回公寓都给所有人带很多美味的火腿,让这群经常吃不起肉的穷学生念念不忘;他人格魅力四射,无论男女大人小孩通吃,给公园宣传扮演个熊熊布偶结果成了人气长虹的吉祥物。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受人爱戴的好人,却在去年因家里意外需要人手而放弃学业,从而只存在于大家的回忆里。看动画看到这段番外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样完美的人就连在虚拟的动画里都让人有点难以置信。洛迈尔学长真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存在过吗?大家对于他的完美回忆到底掺有几分滤镜?拜羽海野千花恰当的幽默所赐,这些我们都心满意足地不得而知。也许,他只是一个记忆里的符号,一个英雄的代名词,一个沮丧生活中美丽的念想。他是完美的、宽厚的、亲切的,此刻的我们比任何人、过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他,但也因此,他是不存在的。

没必要苛责《蜂蜜与四叶草》描绘的青春过于失真。的确,现实中不会有这么一惊一乍的角色,不会有这么不顾一切寻找自我的旅行,不会有这么纠结又纯粹的恋爱关系,不会有一边延毕到把大学读成八年、一边又是商战又是奥斯卡奖的天才男主……可是,你能在别的少女漫画中找到“为了自己心爱的人,我有必要存下积蓄已备万一”,找到“无偿献上自己的全部人生,只为心爱的人能够打开更多的盒子尝到更多口味的巧克力”,找到“咱们是有缘走到一起的,请让我参与你们的人生”吗?连载六年短短十卷内容,中间居然历经两次杂志停刊,不得不两次更换门庭自寻出路。拿着塞满自己作品已出版单行本的背包,不断奔波营业的羽海野千花自然比谁都明白生活其中滋味。这样的现实与清醒,如果不是对生活有着别样纤细的观察和付出所有爱的觉悟,又怎能落于笔下呢?

五月的时候因为老人去世回了趟家,虽然已经提前有心理准备,但接到我爸打来的电话时听着他有一点点抖的声音还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通完宵坐上高铁趴在小桌板上,六个小时也只记得胃一直在疼了。第二天一大早,在一个个大柜子里见到了那个以后再也见不到的人,摸了下她的手,冰冷得我动都动不了,她安静地缩成一团,我冲击到大脑完全空白,就这样送了她最后一程。隔天,多亏让我一秒都不想多呆的大家族氛围,我就又趴在小桌板上,度过了返程的六个小时,一路上边读JO2边止不住地落泪。

《濑户内海》里,濑户在初中时候的美术作品上写到,“愿天下没有战争和蛀牙”,这让他莫名其妙地受到了丑姑娘波津美的倾心;《蜂蜜与四叶草》里,山田意识到自己对友人表白的回绝伤透了别人的心,于是她向上帝祈祷“希望所有人,都能获得幸福”。他们自然完全不明白要实现这个轻松许下的愿望是多么艰难,还以为这是和消除蛀牙一样容易,向上苍祈祷就能得到回应的东西;他们自然也不会真的当上那个一袭红衣、身体力行为实现这个愿望而无尽奋斗的英雄。那么,幼稚归幼稚,他们的心愿是完全无用的吗?《蜂蜜与四叶草》的最后,主角一行人中与普通的每个我们最相似的竹本明白了一个类似的问题的答案——“没有结果的恋爱有意义吗?”。青春稚嫩的心感应着他们许下相似的愿望,投入不输任何人的真诚和感情,虽然也许幼稚蠢钝,但他们其实拥有无限被包容的豁免权。在这半年里,我也在各种各样的、以前认为简单又平静的事情里察觉到暗流汹涌和无可奈何,可现在的我还能像他们一样无限地给出自己的爱,许下这样单纯的愿望吗?


【写在后面】

昼夜颠倒两星期,总算是按惯例在回家前一夜把手上所有东西告一段落,也把这些睡前暗黄床头灯下手机备忘录里的散乱文字拼凑成了眼前这幅样子,如果不看奥运的话也许会比现在稍微不那么狼狈一点。实在是窘迫,连读都没来及通读,组图过几天有心情的话再补。虽然我也知道这是写得最烂的一次,但对于这半年贫乏的我来说也只能如此了。

以上,谢谢了。



Tags:书籍
#1 - 2024-8-5 14:38
エリフ・アナトリア(そして、砂漠を歩き始める。道は無い、標も無い、灯も)
虽然只是路过的而且只看过蜂四的人,但是看完文章后还是想对着这边夜空中的月亮许愿,希望能写出这样温暖感想的作者能够得到幸福~ 谢谢老师的这篇漫评
#1-1 - 2024-8-5 16:14
Black Dog
谢谢,同样的祝福也送给你(
#2 - 2024-8-5 20:47
ChibaCityBamboo(“那我就…再一次的…把她抢走…”)
无限之住人很久之前读过,一直在心里有很高的地位。我个人是个讲真不怎么喜欢纯武士道的人,所以对剑豪生死斗、竹光侍这类异色时代剧一直有点别样的爱。无限之住人比起它们来说更平淡,没有什么神神道道的伟大主题,就是以一个简单的复仇剧开头再结尾。中间涉及了很多东西,尤其是那些特别有沙村范的设定(逸刀流全部使用邪魔外道独门兵器,给政府打工的外国人罪犯武士集团,出场就要缺胳膊少腿的魔人尸良等等),影久代表的无政府实力,建制派吐勾群和我也不到我怎么就掺和进来的万次一行人最后用极其戏谑悲凉的方式退场。未知生,焉知死,凛最后都快放弃复仇了还是补了一刀,更像是在对影久无意中流露出的那个“意志”作否定,而万次看似对什么都没有态度却还是最清澈的人。最喜欢沙村画的女人了……

一直想读濑户内海但是没找到机会读,原来这人后来去做奇巧计程车了
#2-1 - 2024-8-5 21:33
Black Dog
没读过那几个倒是读过浪客行,我觉得确实很不一样,如你所说《无限之住人》“平淡”得多。
#2-2 - 2024-8-5 21:40
ChibaCityBamboo
Black Dog 说: 没读过那几个倒是读过浪客行,我觉得确实很不一样,如你所说《无限之住人》“平淡”得多。
浪客行算是比较正统的武士道漫画,就连最后武藏“悟道”的部分都很正统(典型的部分就是吉冈传七郎,明明知道不敌武藏却还是要为了吉冈家的名誉跟去跟武藏打)

关联条目

© 2008-2024 Bangumi (a.k.a.Chobits), some rights reserved | r543
注册时我很沉默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