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了了,立刻对诺斯替主义开喷:
因为这款游戏明显屁股不正写的人脑子也不太正常。
因为你绞尽脑汁也搞不懂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种东西还觉得毫无问题的。
别说屁股不正了,在今天拥抱诺斯替这套玩意儿的屁股已经飞到他们最爱的「高层宇宙」去了。不是你没读懂,也不是作者藏着掖着或者理解错了,诺斯替主义就是这样冗长而浅薄的等级制分类癖。真的。
到后面2050年和2100年的时候,他幻想了电脑世界,大家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类似ゆくひと的体验,无限的可能性..而最后回到故事开端。
从这就能看出来这作品本质上还是上世纪美国灵性主义的衍生物,一种粗陋缝合的文化商品。事实上在今天对包括诺斯替主义、古印度哲学、卡巴拉、赫尔墨斯主义、禅宗、苏菲派在内的诸多古代思想运动的把握都不得不首先品鉴经过了灵性主义拼尸后的产物,或曰脑死的文化商业垃圾。在这里面淘金学习,都不能称之为对人类智性的挑战,简直对人类智性的侮辱。不得不说诺斯替主义这种因政治小团体而生、靠捡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遗产撑门面、被官方哲学淘汰掉的早期宗教哲学失败品能在20世纪死灰复燃纯粹是灵性主义强力扩张的结果,新纪元运动你罪该万死啊!——

到后面还有一段讲fascist和hitler的地方
但是总体的消息是正能量的:虽然人类目前做不到脱离宇宙,也不能彻底摆脱社会的限制,但是我们在痛苦中尽可能快乐地活着,以及先苦后甜等等的道理。
这两段恰恰是一致的。诺斯替主义作为人类历史早期的宗教政治产物,它首先就是伪装成了“求知至上”的底层知识分子捏造的学术精英主义,这与秦梯利主义是可以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谋合的。对现状不满又想靠着指指点点来呼风唤雨,说到底就是投机的民间国师嘛。
30种Aeon,也就是构成Pleroma的要素,也说了这个宇宙里30种与Aeon对立的要素。
这里应该是搞错了。应是15对(共30个)原初的基本概念(基本力量)。不过这里我就要说了,这都无所谓的,本来就是亚里士多德范畴学的低能仿品,三十个和三万个也没有实质区别,搞这种分类学的可以直接划等号于学术权力狂。感觉不如佛陀一拍脑袋敲定的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十八界更满足分类癖狂热者,那一套起码一开始还不给你搞等级制和特殊例外。
因为你绞尽脑汁也搞不懂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种东西还觉得毫无问题的。
这里辩护一句。你会认为这有问题而某些事物又无问题也是历史结构后的结果。当这一“无问题”的思想结构不能再弥补或掩盖住系统的内部矛盾、不能再解释而守护住某一个体的生存史时,这一个体转而拥抱某种或古老或冷僻或冗杂或癫狂的学识、重新获得逃避痛苦的能力,是在整个历史运动的每一环节(包括当下与未来)都极其常见并持续发生着的。不过诚然诺斯替主义实在算不得其中或完善或精妙或简洁或美的,细细思索来依旧一无是处。
到后面2050年和2100年的时候,他幻想了电脑世界,大家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类似ゆくひと的体验,无限的可能性..而最后回到故事开端。和Demiurge的对话结束后,游戏以“Pleroma的旅程才刚刚开始‘结尾了。实在是搞不懂呢。我在网上唯一找到的人的观点认为这是(the last line of the game is the author asking the reader to live freely, and that life has jut begun)。
Life had just begun...(Freddie Mercury画外音)没必要用世俗鸡汤的方式理解一篇古代宗教哲学为底色的视觉小说,不值得。这里结合前文与诺斯替教义,历经“无限”后的人类已经实现了诺斯替主义的最终目标,即通过掌握“灵智”(Gnosis),回归到了本源(Bythos)之中,即是说已逃离了苦难与丑陋的物质世界(Kenoma),回到了原初且整全的理念世界(Pleroma)之中,这时才可以开始“Pleroma的旅程”而非世俗的旅程。——但这不合诺斯替教义的底层哲学呀!Pleroma自身是坚决不能动的。你在一个已经“整全”甚至“满盈”到“流溢”程度的世界里你不可能“开始”什么呀,这不还是只有在有限的物质世界里才能做到的嘛!但他都被诺斯替主义套进去了,我还能质问什么来?

我对离开的人们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就像“大家都只是在做梦罢了”一样让人搞不懂呢。
这里是拉康的著名论断:“无意识是由能指材料构成的。”与《离开的人们》的其他部分一样,论述与表现都非常完整亦相互结合补充,只是其中缺乏背景材料,因为它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乐于卖弄学识的引用癖。总之同上文,无论结果积极或消极,要理解文本内容就先把它的背景材料搞清楚,答案总是呼之欲出的;或假定你并未亦从未打算理解,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