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结论:《巨人》在不同评判角度下可以是神作,也可以是烂尾。
为什么会烂,大家分析的比较多了,这里我着重从艾伦为视角,主要聊聊为什么神。
动画版加戏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艾伦自己骂自己只是笨蛋,只是能力不足的小丑罢了。
他真的是小丑吗?
是,又不是。
1
要想理解艾伦,最核心的是要理解他动机的转变。
“希望人类能无忧无虑自由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是艾伦曾经的大梦,他原以为达成这个梦想的方式是杀光世界上所有的巨人。
知道真相后,他的梦想破灭了;或者说,他原本以为能让梦想实现的方式破灭了。
他曾经以为是敌人,要一个不留杀光的巨人,其实反而是无辜的、受马莱伤害的族人。
而想让大海两端的世界,放弃争端、偏见,放弃敌视、仇恨,放弃利益,互相理解,这根本不可能。
马莱把对艾人的仇恨,作为自己的统治法理正当性来源;也作为自己奴役马莱境内艾尔迪亚人,坐拥巨人之力来统治世界的法统基础。
我们眼睁睁的看到,马莱为此扭曲初代王的好意,颠倒是非与真相;为此宣扬仇恨,从小洗脑艾裔马莱人,把不服从管理的艾人变成无垢巨人送到岛上,在地狱永恒游荡。
哪怕是在马莱对艾岛宣战后,艾伦才开始公开“偷袭”作战;
哪怕其实是马莱不宣而战在前。仅仅为了更稳固的统治世界,妄图夺取坐标之力的马莱特工攻破城墙,让墙内损失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艾伦的“偷袭”依然成为了煽动全世界联合进攻艾岛的号角………………
这是个死局,其实哪怕没有艾伦,也同样丝毫不影响艾岛被宣战和被攻击。没有艾伦的预警,艾岛只会更局促——敌人会更早到来(海港和舰队是完好的),而艾岛人却对此毫无预知。
2
哪怕他有坐标之力,艾伦从智力上实际也只是个普通人。艾伦恨自己不能两全,找不到办法来实现“全人类和平”这样的夙愿。
(——而即使是当初为了实现这样夙愿的行动,都变成宣战演说时马莱控诉艾伦是“恶魔”的理由。仅仅不愿意自然灭绝,就已经算是恶魔行径了。)
不能拯救所有人的艾伦只能退而求其次:
天平的一端是艾岛的人民+让绝大部分伙伴活着过完完整的一生;
而另一端是80%的仇恨自己的“敌人”的性命。
如果只能二选其一,艾伦会如何选择,这显而易见。
3
那么艾伦想要的达成了吗?
屠杀80%岛外的敌人平衡了岛内外的实力。艾岛至少在伙伴们的一生内没有灭绝。✓
艾伦最后成功让伙伴杀掉作为坐标之力的自己和怪蜒虫,解除了所有的巨人的存在,让伙伴们不再受到13年寿命的局限,度过了完整的一生。✓
艾伦大体达到了他的目标——至少他达成了那个原先相比微小太多的目标。
为此,艾伦也放弃了太多。
他必须要亲手杀掉岛外80%的人口,否则岛内外无法平衡;
必须要“背叛伙伴”,孤独前行,最后让伙伴杀掉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杀死所有的巨人之力,还给伙伴完整的一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身处岛外又短时间无法回去的伙伴从敌人、卧底成为英雄,而不再失去巨人之力后被立刻杀死;
他必须要舍弃自己的生命,以及和三笠在一起的未来,像小丑一样很逊的高喊“那种事情不要啊”;
他必须要舍弃自己曾经对善良、自由的追求,从保卫家园、开拓世界、探求真相、追寻自由、夺回故土的自由之翼,变成一个造就无数惨剧的命运之奴,只能用生命在地狱赎罪的灭绝屠夫……
即使失去了如此之多,为了救当时的超大巨,他还是失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完成了自己命运的闭环;
即使失去了如此之多,他还是失去了莎夏,发出了对自己和命运的嘲笑,成为了他和伙伴决裂的导火索………………
4
那么艾伦有没有别的选择呢?艾伦尝试过反抗命运吗、尝试过相信伙伴吗?
他曾经给了艾岛鸽派同伴机会。但是不幸的是,伙伴的爱与理解并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命运。
——并是伙伴的方法是错误的,也许只是所剩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还记得吗?上一次艾伦选择相信同伴,而不是自己,是在巨木森林捕捉女巨人亚妮的时候。
而结果呢?在艾伦选择相信了同伴,在短时间虚假的“胜利”后,原奥维尔班同伴团灭。
艾伦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当他看着同伴的努力徒劳无功,反而逼近了未来视片段中既定的命运;
看着马莱向他们宣战、跨海攻来的时间越来越近………………
他最终选择了独走。
他寄信预警同伴被宣战的事实;设计逼迫本来鸽派的同伴协助他;屠杀异国政要,让局势变得不稳定;摧毁远征的军港和船队,以此拖延时间……最终开启了这一切。
5
艾伦嘲笑自己无能,嘲笑自己只是错误拥有力量的普通人,但是他真的有选择吗?
三体人要来入侵地球,地球人做什么能改变即将到来的战争呢?
科技爆炸、理解交流?
艾岛所剩的时间太短了,没有400年那么长。
以地鸣为威慑?
代价是同伴会在13年内死去,而这个时间是绝对不够科技爆炸到可以对抗全世界——
这甚至都不够培养一代孩子长大的。
更别提这个“威慑”已经失效过两次了。
最后艾伦选择按下了执剑人的终极核按钮。
6
但是因此死掉80%的人都是该死的敌人吗?
艾岛新势力耶格尔派也许会这么想,但是在岛外生活过很久的艾伦很清楚,并不是这样的。
也是为什么他痛斥自己是普通人,是笨蛋,是小丑,是恶魔,也是他“急着去死”的原因。这本质上是他心底残存的善良。
“艾尔迪亚人都是恶魔”,“海的那边,是敌人”
这些把人异化,一杆子打死的话语,是fxs思想的源头。
新艾岛势力耶格尔派和马莱两个国家其实都是fsx。
洗脑、集中营、仇恨宣传、人体实验、强制变巨人。马莱一直以来奉行的,是对艾尔迪亚人主动的、持续性的fsx行径;
而耶格尔派支持艾伦,是希望他灭绝岛外全部人口。这是相对被迫的、但也是突发的、剧增的、更惨绝人寰的。
我们固然可以高举正义的大旗,批判艾伦灭绝性、无差别的屠杀行为,因为他确确实实是不人道的、错误的、应该被批判的。
不过这对“避免这种事情在现实中发生”这一目标来说,毫无作用。
6
要想避免遭遇艾式屠杀,就必须避免成为马莱。
人贵在可以互相理解,贵在拥有理性。
但是仇恨、愤怒、恐惧、偏见和压迫会让我们失去这种理性,认为一切对敌人的杀戮都是应该的。
而这又往往会导致更多仇恨。
人被杀,就会死。
战争机器,是燃烧你我身边鲜活的人命驱动的。
现代能打起来的战争,往往双方都要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或自己的行为是不得不如此、是必须的。
你发现了吗?不管是俄乌也好、巴以也罢,在信息透明的大背景下,大家很容易分为两派,而且各有各的理由。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允许我们进行违背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夺取他人的性命。
正如我在当下即使第二天要上班,也在通宵不睡觉写这篇文章一样——这会伤害我自己,甚至让我冒猝死的风险。
但我觉得,这是必要的。
本质上,大多数人实在这种“让世界变好”或者“让我可以活下去”的情绪下,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这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是真的必要、不可协商妥协的。
(其实不止局限于战争,以善良为想法做伤害别人的事的情况不在少数。)
7
我无意为任何屠杀和恐怖活动洗白,但是当下的中东,20年前的美国,80年前的欧洲…………
似乎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影子、或者与之相似的模式。
要消灭恐怖主义、消灭战争,“彻底消灭对手”是一种可行的做法。
毕竟没有人,就没有战争了。
但是更高级的做法,是消灭它们滋长的温床。
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进击的巨人》是一部也许可以挽救生命的,极富现实意义的反法西斯神作。
要想消灭这样的温床,我们需要的正是阿尔敏派这样的人——
像他们这样即使在如此逆境,也有大爱、理性、愿意牺牲、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人。
这也正是jsc歌颂他们的原因。
也许也是艾伦即使牺牲80%恨他们的敌人,也希望伙伴活得长一点的原因。
希望永远不要有国家成为马莱、也不要有国家成为艾尔迪亚。
再也不要了。
8
回答开始的问题:
巨人究竟是神作还是烂尾呢?
从商业少年漫的角度看,也许是烂尾了;
但是从严肃作品的角度看,是神作。
为了让我们能沉浸式的代入耶格尔派,作者jsc用了一个叙事轨迹——
少年漫范式开场,并以一般少年漫无懈可击的行为动机推动主角。
而解明的真相,在击毁了这一切的同时,让读者更容易体会艾岛的处境。
由于比商业少年漫,严肃作品是更有意义的评价维度,所以我认为巨人是神作。
如果一定要从商业作品的角度讲,巨人最大的问题是:对人物动机表达形式还不够直接,前后跨度太长,需要读者自己设身处地地去想为什么人物要做某些选择,其他的办法是否可行,才能理解人物。
漫画本身文字信息量太少,镜头也少的可怜。这么深刻复杂的主题很难表达。受众又是冲着少年漫来的,预设便是如此,不一定会有思考习惯。
再加上也没有小说打底,理解门槛实在太高了,连帮他说话的都不一定能有多少人。
而动画呢?动画镜头够多了,但是本身节奏又太快,叙事紧密;战斗场景又多,没有给够读者足够的反思时间。前后跨度大,不仅集数多,季与季间隔时间也长。大家可能都忘得差不多了。
甚至有一些关键事实,都产生了曼德拉效应——比如究竟是艾伦先开启的“偷袭”,还是马莱贵族先宣的战?
这一点都有很多人搞错了。
说巨人门槛高并不是我在秀优越,因为我自己第一遍看完也是一脸懵逼。当时很认同是烂尾了。
过了半年,在机缘巧合下,陪npy一起全系列重温,才惊觉改变看法。
所以其实巨人口碑两极分化,并不值得意外。
小后记
其实这篇文章本来是为了驳斥一些“觉得自己比艾伦还聪明的,但是出的主意更经不起推敲,更不具备可行性”的人而写的。
原本只是想阐述艾伦、阿尔敏等人行为和选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但是实际表达出来的比我想象的更多。
我相信jsc设计巨人这部作品,主题是让大家警醒。
虽然jsc本人恐怕对自己的作品能改变什么不抱太大希望——毕竟漫画中的艾岛乃至人类城市文明最终还是毁灭了。
不过多一个人看到,多一个人理解,也许就多一点希望吧。
毕竟,同样在这部作品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人群在悬崖边背对地鸣,下一秒就可能被踩死、挤下去,朝不保夕。
世界都被绝望染成了灰色。
但是他们手与手间接力传递的襁褓中的婴儿,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鲜红的一道亮光。
婴儿最后活了下来。
感谢你的阅读w
可随意转载,转载不需要注明出处。
当然,如果能带个原链接,让大家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
如果能有人愿意做成视频,更是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