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又看了一遍《Q》,总觉得有些东西不吐不快。
第一次看《Q》大概三年前吧,网上有了资源就立马拖下来去看了。宿舍晚上熄灯的关系,电脑撑不了那么久,于是就在四冲随着快乐颂的bgm开始的时候电脑没电了。第一次看《Q》,都没能看个完全。后来又看了几遍《Q》,当时EVA吧里的狂热信徒们看了十几遍几十遍,各类分析贴层出不穷,我也随便点开了几个,有的有点意思,有的也不过是陷入了“记忆悟空的招式”式的陷阱中去了。几个月过去后,恰好电影资料馆有《Q》要上映(好怀念当年还能去资料馆看EVA的日子啊),感受了大荧幕上的《Q》之后,我自然是对这样的新剧场版EVA非常不满,甚至对《Q》于新剧场中的地位感到不解。难道庵野真的江郎才尽了么,亦或是他真的对于EVA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所以拿这样的作品来糊弄我们么?
相信每一个最初看到《Q》的观众看完第一遍的《Q》之后都是一肚子的问号,首当其冲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明明《破》在结尾处Mark.06结束了初号机的活动,三冲没有继续进行下去。但是《Q》竟然是建立在三冲十四年后的世界,从剧情上也没有对之前的任何解释,这似乎让人无法接受。
“脑补”的力量
利用人类的脑补能力无疑是蒙太奇应用的基础,这也是剧情快速进行的根本。但是庵野妄图利用《巨神兵》实现观众对于《Q》之前三冲过程的脑补,我想庵野恐怕是觉得这部分剧情并没有进行展示的价值。由于《破》结尾真嗣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他自己来说,这个世界与人类怎么样都好(《破》中亦不断重复真嗣这样的说法),因此三冲是怎么发生的并不重要,庵野希望通过对这段剧情的模糊处理来向我们传达这样的信息。(《破》结尾处Mark.06阻止初号机的剧情位于ED之后,而EVA新剧场并没有在ED后安排剧情的习惯)在《破》结尾的预告中,有关真嗣的内容仅仅是“真嗣和初号机被封印”,这与《Q》开始明日香带回被封印的初号机的剧情能够强行对应上,而《Q》的重要剧情,无疑是由真嗣重新开始认知这个“三冲十四年后”的世界开始进行的。无论是周边众人的敌意的目光,还是冷酷的美里和明日香,这个世界看起来对真嗣真是不太友好。人在收到他人不认同的信息时无疑更容易变得固执己见,尤其是对这个依然十四岁的少年来说更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说,《Q》中真嗣的行动多少有合理性,这样与前作的性格变化是容易被观众所感受的到的。相比《破》所讲述的少年克服自身不断逃避的心理与强大的敌人战斗并在最后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王道剧情,《Q》中的少年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过是在给他人添乱这样的剧情实在是在感情上不够讨巧。但是《Q》的失败之处是在于剧情的不讨巧吗?我并不这样认为。庵野为了在《Q》中表达真嗣因为对世界的不满而愈发的固执可以说是费了很大的功夫,从真嗣睁眼开始,接触到的人基本都是充满敌意或是拒绝交流的,随着剧情的进行,真嗣自然容易表现出不耐烦的反抗情绪,因此渚薰的乐于交流的态度很容易获得真嗣的信任,这都是自然的心理进程。
《Q》的剧情可谓是对《破》的全面颠覆,否定了真嗣在《破》中自我价值实现的努力,更是否定了真嗣在《Q》中重塑世界的努力,可以说是给所有以为真嗣就是新世界的卡密的观众一个响亮的耳光。《Q》到底是不是庵野再一次对观众进行的讽刺呢?到底《Q》与《破》中有没有自洽的思想?
相似的前作
其实再看《破》与《Q》后就会发现《Q》与《破》有很多相似之处,正如《Q》的Title所写,《Q》的剧情有点像是《破》的redo:从一个充斥着科幻风格的术语的战斗开始,战斗夹杂着悠闲的时光,而后少年被他的父亲成功套路,发动了冲击。当然我们不能这么简单的去找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这太过感性。

《破》

《Q》
这个分析图是以我个人主观对情节激烈程度作了简单判断,从图上可以简单的发现,《Q》的节奏并不如《破》优秀。在《破》中,第七使徒作战及第八使徒作战后,给了很长一段的无战斗时间,在这两段时间加入了一些日常剧情,可以说使得整体节奏上有急有缓,又立了一些吃饭的flag,后面明日香、丽的分别受伤、牺牲就显得比较震撼,也使得真嗣“希望得到父亲肯定→对父亲失望→反抗、拒绝驾驶EVA→想救绫波丽”的整条心理活动线更加清晰和合理,也使得最后真嗣为了救丽的努力显得更为可贵。《Q》中庵野为了传达出真嗣对外界的种种不解,特地将整体剧情的氛围控制得十分压抑,仅第一次与黑丽进行交谈、与渚薰四手联弹并看星星、渚薰摘下真嗣的DSS扳机获取真嗣信任后三处氛围较为欢快或是平和,过多、过长的战斗情节使观众更容易疲劳,剧情的走向不再吸引人。真嗣“大家都在欺骗我、胡乱责怪我→认识新朋友→知道真相而震惊和无法接受→信任新朋友→坚持拔枪、重塑世界”的心理活动线冗长而又没有足够的情节予以支撑(尤其是渚薰摘下真嗣DSS扳机前后真嗣的反差过于强烈,实在是略有牵强)。而且,《Q》中为了制造紧密的情节之感,剧情在时间线上的联系很紧,同时依靠bgm的转换推进剧情的变化,而非分镜的变化,这也使得看完有一种“很累”的感觉。
至于剧情硬伤,《破》中与《Q》中皆有。《破》中真嗣从二号机跑到初号机竟然比第十使徒跑的都快,但是这个细节对剧情基本没什么影响,也就不影响观感。而《Q》中渚薰发现Mark.06上插着两把朗枪而非一把卡枪一把朗枪,竟然一直在不说话装逼,这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也有可能是他发现了Seele与碇源堂目的的不同,在思考解决的方案)。
当然,情节安排有高下,故事想传达的核心内容却不因此受影响。俗话说文以载道,其实《破》和《Q》共同在说的还是一个东西,便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论是《破》中明日香发现和别人交谈时一件多么有趣的事,还是《Q》中人与人之间粗暴的、拒绝交流的态度最终导致偏执,庵野恐怕还是初心未改:宅男不应将自己封闭,多走出去和多种多样的人接触还是有必要的。(出自《庵野秀明·精神分裂者·EVANGELION》第一章——我们一无所有)
即使《Q》对《破》的颠覆令人不快,糟糕的剧情实在是没法让我们称之为好片。但伤心难过之余还是会期待庵野先生的新EVA剧场版收官之作,或许那时我们又会有新的理解。
(在bgm呆了这么多年。。。头一次写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