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像3D一样的做法是叫2Dlive吗?感觉这个趋势可以有,事实上本作机战效果还是可以的,貌似这种做法可以在保证动作流畅的情况下省去大量原画时间?摄影给人感觉有点明亮,基本这种摄影开始就给人王道剧情走向的感觉。
2000年以后的硬科幻基本活在攻壳的光辉(阴影)之下,不管在设定,主旨上基本全被攻壳囊括。所以每次看这种作品总想看到能在攻壳上有所延展。现在作品的篇幅往往被限制,而攻壳本身信息密集度就非常高,所以在内容宽度上突破比较难,在某点上的深度突破还是有文章可做。比如PP2。不得不说虐妻狂魔(雾)冲方丁怎么说也算攻壳接班人,PP2在立意和设定上比老虚的PP1优秀很多。
近年来不论PP1还是翠星石或者是乐园追放,总是在乌托邦构建上就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系统,然后再将系统影射为人类政府,表示其实人类社会并没有计划。这种设定本身就非常令人无语。同时很多方面的探讨明明有巨大空间却点到为止,PP1里非常多我就不详细列出,乐园里关于人格电子化(也就是攻壳的ghost)、总演算能力不是无限导致的新的社会分配问题、人格档案的管理这些随随便便都可以做两季的内容,结果全杂糅在一起。翠星石里人类进化的两个方向居然是最后一集才出来。我不知道老虚是水平不够还是故意点到为止让人不花脑子就可以消费到内涵高深的感觉,反正这一点个人不太喜欢。其实这么一想,这也是老虚在群像剧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吧,phantom FZ madoka,pp1撇开对内涵的期望,在观感上确实比pp2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