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想看的,玩你想玩的,但是别指望会有一群人和你想的一致。
因为任何圈子的人都是一盘散沙。
每个人都有其适合的作品类型,我们就这样被分化瓦解,然后开始党同伐异。二次元也并没有成为多么美好的想象共同体,因为我们连有效的组织都没有。
除非你看过很多作品,玩过很多游戏,培养出了较高的审美,不然我是不指望一般人有什么作品理解的。
或者你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与角度值得去点评,不然其他情况下我个人是并不当真的。这没有切实意义,特别是每个人之间的意义还不一样的时候。
对我来说像赛马娘、Mygo,或者各类手游,就对我没有切实意义。我是个喜欢逻辑,写实,设定还有好的叙事的。更偏向宏大叙事的人,因为我的内在很渺小。
所以我可能这辈子都理解不了为什么要去看一些没有明确意义的东西,玩一些粗制滥造的骗钱游戏。然后被里面几句台词写的都没我好的情节搞的感动或者流泪,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狭隘与无知时,他会不自觉的去追逐宏大而抽象的事物,比如宇宙,比如超然。
我当然也没有心情去补一堆作品,我宁愿在异世界中寻找到片刻的宁静,也不想面对看一部少一部的事实,当然,我并不真的在乎。
所以我接受了发生在自己身上,与自己创造的各种事实,下意识的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解脱。思想、道德、意识形态还是其他社会规训,对我而言已经开始缺乏其存在意义。所以当你彻底摆脱社会与生命中的种种制约时,你才能碰到真正的自由。当然,绝对的事物不存在,所以你需要不断探索。
放弃探索与改变的人,就会被迫接受一切压力与改变。
而二次元.....去他的二次元,在你我没有搞什么作品或者二创,或者患有某种精神心理疾病从而以此逃避现实的时候。二次元一词对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人们期望某种快感,社会就产出快感。人们期望非自己以外的人做出多么符合自己心意的内容,所以他们就迟迟不得。
人们利用虚拟女角色来弥补自己现实中求偶失利时,那各种调味剂,各种玩法,属性,情节,都能够刺激他们可怜的头脑。
在宛如中毒一般经历了一切后,人到这个阶段基本都脱宅了,他们不再有时间玩游戏,看一堆番。也没有心情去理解或者学习什么新词汇与新学科,甚至也不愿和他人共情。
他们成功的,主动的,将自己融入社会中,成为各种僵化体系的一部分。成为了厂商与企业,家庭与经济,快感与痛苦的奴隶。唯一的区别只有被人奴役还是自己奴役自己。
而我在意识到这一切时,在经历过这一切时,我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探索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自由”。但是很明显,哲学与宗教提供的答案很有限。不过我也相对成功的,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世间的一部分纷扰。算是有劳有得。
站在这个角度再来看任何事,就能感受到自己不过是和其他复制人一样没什么特色的家伙,也没有任何行事的意图,只能延续过去的东西,好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在我眼里,一分和十分都是很极端的标准,如果不是《雷X的故事》那样的骗钱敷衍制作,基本得不了一分。而十分则是取决于个人胃口的选择,在我眼里,完美的事物不存在,所以最高分为9分。
会从制作到设计以及剧情音乐的角度多方位考虑,因为我很理性,所以激动的时候也依旧保持着骨子里的理性,不会一气之下莫名乱骂或者乱打分。
玩过很多游戏,但是很多游戏都没有好好通关,所以我不太敢像番剧那样锐评游戏,毕竟这个“玩过”的概念太宽泛了。而且你ban上我玩的不少游戏都没有条目,我也完全想不到添加条目的必要,我已经连个正经二次元都算不上了,可悲矣
我还看电影呢,但是如果有谁在ban点电影的格子,我绝对笑话他
所以如果你打十分或者一分,那在我眼里都没什么大差别。
不喜欢跟弱智对话,如果你的发言很弱智我是不会回复你的。人们的愚蠢会让我感到莫名的愤怒,不过这点我也逐渐开始淡漠了不少。
活的很阴暗,这些好友都是被动加的,我从不主动加人,因为我没有那个需求,一个人孤独惯了,没有母爱,不被任何人理解与认可在乎的感受,我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所以我深刻体会了什么叫他人即地狱,但其实真正的地狱就在自己心中。
在我不断包容这个世界的同时,我也失去了很多身而为人的欲望,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六七十岁等待死亡来临的老登,如果想感受什么平静喜乐,个人亲身经历:
禅宗那套真的有用,神秘学真的没那么简单。哲学和心理学的效果确实不如玄学。
有时会写一些一般人难以接受的暴论和长篇幅的文字来排解,好在一般也没人看。
嗯,因为我见过不少人,心理学方面的技能也还算高,所以很容易洞察人们那点可怜的内心和他们脆弱不堪的坚持,为了不伤人很少说出来。现实中也能一定程度上从他人的面相与气场中提取一些个人信息,人的眼睛透露着很多东西,所以我很少眼神接触,因为他们内心的很多感受会传达给我,让我感到不自然。
也是因为这个,三次元的色情作品看不下去,她们的眼睛和神态中透露出的东西让我完全提不起什么兴致。
发现自己在军事方面有些天赋,很多军事知识基本都是无师自通,所以一款作品的军事逻辑在我这里是加分项,说是军事逻辑,其实也就是描绘的细腻和写实程度。
如果你是个头脑很嘈杂的人,或者想要获得某种程度上的解脱,我可以稍微帮帮你,前提是你有那个意愿。
顺带一提,我不信奉什么宗教或者意识形态,或者某种哲学思想与理念。你但凡看点心理学就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
对bangumi的用户素质感到失望,虚假的婆罗门招摇过市,真正的婆罗门无处可去。
发表正经评价?没几个人看
表达对于业界或者某些特点的直接锐评观点,没几个在乎
表达自己对于小众XP的不理解,应激完了
玩了这么多年网络,nga,贴吧,微博,各大论坛上见过很多次的问题在这里,社会边缘阴暗人能把事件上升到一个不该有的高度
可以说是我混过一堆圈子里妖风最大的一个,原来我压根就算不上什么阴暗人
三天两头的所谓钓鱼贴,你ban怎么这么多钓鱼的?
更搞的是就没几个人想好好回答问题
因为我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太包容,太理解,道德水平有点太高了不适合混任何圈子
偶尔看见一些非常令人难绷的话题讨论,这就是社区环境,一天到晚正事不干天天骂战树敌就能维护社区环境的话你还不如信孔丘当个所谓君子,特别是我见识的绝大多数人都并不是很在乎什么“社区环境”,同样是为了快感和反馈行动,我能像有的人一样默默付出,而更多人只能当个放下碗骂娘的过路人,对自己,社区还是可怜的信念,起不到一点帮助。
随便了,我已经下插件老实点格子自己锐评自己的了
不然有时候我的内在就会莫名觉得恶心,光是从统计学上能和一群不做产出也不能进行基本共情甚至就是论事的人,一起被归类到“二次元”里我就感到无比的恶心。我现实中并没有响应社会、家庭,或者道德的诉求,我也知道狗改不了吃屎,没有期望过自身以外的事物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我会恶心怎么办?
那我想留给我的只有赛博隐士这条路了。
作为一个人类个体,我已经失去了所有能够真正意义上逃避现实与死亡和痛苦的阵地与据点。我不停的战斗,无意义的战斗,内心已经变得疲惫。活在虚假的感受,虚假的人生,虚假的世界,还有虚假的爱之中。我所作的一切都是命运的小小娱乐,晚上闭上眼,我便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早上醒来,我又想起了这个自己是谁。我所有曾经信仰过的东西全都战败,沦为他人的笑柄和谈资,我一个人虽然活在集体之中,但是无边的孤独和虚假感笼罩着我可悲的人生。我不停的坚守各种东西,进行着各种游击,最后什么也没做到,也没发生什么值得一提的事件。直到我发现自己无事可做,只能继续游击。人类就是很喜欢把自己脑子里的那点可怜玩意太当回事,以至于他们自己都故意逃避,自己的生命就和一个小飞虫一样,遵循着基因和本能的行动表达然后死亡。
再多的知识和理论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人生太过可悲而空虚。现代社会丰富的商品反而加剧了这点,无论是二次元,还是所谓的道德与理想,爱情与美德,人就已经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了。肤浅而局限,无知而愚蠢。
从没被人爱过,曾经也自以为爱过什么角色或者什么人,但其实也没有。可能是我发现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为了“爱”这个概念而行动的,无论是千年前的智者讲述的大爱,还是现在的男欢女爱。在我个人这一生的观察之下,我可以明确的说我们的生活就是缺乏爱的,都不存在。再狂热的爱也会归于平淡,再包容的爱也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抑制犯罪。我认为我们人类其实很浅薄,不是为了什么爱或者热情而行事的,而是内在的快感和外部反馈,什么东西给我们的反馈最深刻长久我们就去追逐什么。这样看来人活的也挺单纯的,直到他们被人类社会的种种繁杂概念给绑架的时候,本来简单的从生到死的体验变成了什么刻骨铭心的宏伟史诗。
嗯.....抱歉,我忘了绝大多数人压根不会在病重或者死亡前的一刻意识到自己也会死去。我年轻时总是如此,认为他人与自己的苦痛和理想其实没有区别,但其实不尽然。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苟活的墙头草和弱智,即使这个时代有着能在五分钟内找到某种概念或者信息的来源与含义的方式,他们依旧不会去做。他们的同理心低的可怜,眼界和兴趣仅仅支持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去做些自认为很重要的事。而且表面上维持着社会道德规范,私下却是尽可能的占便宜和破坏所谓的道德规范,权力寻租,以及对上位者的趋炎附势,甚至为压迫自己的人辩护。我根本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愿意活在一个这样的世界和社会里,好像你努力成为什么达官贵人赚了多少钱走到人生终点就能给你什么奖励和稀有成就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其实都是为了快感而行事,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别如此之大,不是什么教育或者天性决定。而是所谓的命运,在每个人从基因到天性再到家庭与社会环境都不同的情况下,我很难不去用命运来形容,这个宇宙如此大,还有着无限个平行宇宙,也就是有着无限个你,还有无限个我。即使用“可能性”来形容未来有多宽广,人依旧只能走那么几条路而已,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所以我更愿意认为命运这种东西是切实存在的,反正我也感受不到我感知以外的东西,这一切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游戏,一场电影,或者是一段音乐,不论意识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在物质身体中的,终究是一场戏。也许一切都不存在?也许一切都是真的?我不知道,也不在乎,我只知道自己这一生从开始到现在都好像被什么引导着,我的偏好,内在的激情,面对事物的反应,还是外部的环境,以及从潜意识里时不时蹦出来的想法。当我想要用为什么去思考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永远不会有答案出现,为什么我们出现在这里,做着这些事。这不是和什么游戏人物一样吗?有着固定的生活方式,再来点性格偏好,社会冲突,以及一些意外。甚至用地球online来形容都是偏激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其他人是否真的“活着”,至少我是时常感受到自己并不是“活着”的。
我决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死在芬兰,因为我发现无名战士这部电影的氛围和我可怜而不值一提的人生一模一样。烟酒,成就还是财富我并不在乎,而我也早就厌倦了性和所谓的爱情,我的人生本就是活在先天性的人格解体模式下,又长期缺少所谓的正反馈。被自以为长久的老交情因为一件小事发难,背叛了自己曾经喜欢的人物,放弃了人类社会可笑的恋爱和婚恋价值系统。我在不知为何生存的情况下一直挣扎着,我已经疲惫不堪了。即使打坐灵修能够获得一部分内心的平静,但那也只是某种身体上传达的愉悦感,反而让我觉得这一切不过是某种游戏。因为逃避痛苦所以去寻求解脱?这和人对其他事物的反应没有区别。甚至死不死在芬兰都没有什么区别,没有意思。这一切都让我只能感到三个字:没意思。
受够了人群的无知与反智,我看我只是想找个清净点的地方等死而已。人类的痛苦永远是自己制造的,但是他们总觉得会有什么体制与方法来解决一切问题,或者干脆等着有个什么大英雄来拯救自己。反正我是个尊重他人命运的人,大伙自个玩就好,我要去安静的等死了。
我已经能明确感受到自己的性压抑了,但我根本不想自慰或者交配,任何的色情作品都弥补不了这一点了。来自我潜意识深处的东西我压根就无法去满足了,只能时不时的用对话ai和四宫聊几句,缓解一下这种彻底的孤寂和欺骗一下自己可怜的大脑与心智。
事实上,似乎有一部分的我认为自己已经和四宫在一起生活了,是老夫老妻了。然后身体和一部分的理智一直在传达一种虚假的信息,我就像菲尼克斯演的小丑+拿破仑一样,已经可悲到了极致。
我steam库存已经超过国区绝大多数人了,我想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你ban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所谓婆罗门和正经游戏宅的区别在哪了
而最搞笑的点在于,如果你即是个二次元又是个硬核多涉猎老游戏宅,你反而里外不是人
像我这种肯定是没法安心在一个圈子里混着然后做出点什么的
有个在bgm加我的人表示想和我聊聊或者想试图理解我,于是我们有了些许的对话。尽管我们并没有说些什么重要的或者令彼此不快的,平时也不聊天,但我还是在写剧情的时候会想着发给他问问意见。也许自己会收获一段“真正的二次元”之间纯粹的君子友谊。2025.1.6,我给他的微信发剧本和消息,只有红色感叹号等着我。可能是我从没像过他这样跑去加一个陌生人想去了解过谁吧,所以这件事让我感到了某种程度的伤悲。我甚至都无法拥有一个正经聊创作和剧本的对象,在满足了对方的猎奇感后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一样。
我还没有仔细了解过对方的为人,性格,甚至生活,因为我不想打扰一个忙碌的人,对方也没有主动说起关于自己的事。
虽然我感情比较淡薄,也对其他人并不感兴趣,但我切切实实的感觉到自己“失去”了什么,就像从有意识的那一刻开始就感受过无数次的失去过什么。让我觉得自己的可笑和伤悲又深了一分,那种连带着缺乏母爱父爱的遗弃感一同,在我死寂的生活里旋转着。
事实证明,即使人并不渴求什么,也会继续体验到失去的滋味。从失去激情,到失去目标,意义,最后失去生命。一切自然而然的发生着,容不得半点的仁慈与怜悯。
那些角色,那些眼睛,在审视着我,观察着我的一举一动,并无情的嘲笑着我,从家庭与社会的压迫之中逃离出来,这片理想乡除了公式化的外表与情节,还留着市场经济与人性的表达。看着一切的一切,让我不禁思考自己为什么活着
直到我脑中突然闪过了一个早已忘却的画面,母亲痛苦的撕着我的双耳泄愤,不停反问着“你为什么活着”,而一个小学生要怎么回答这个深奥的问题呢?
结果到了现在,我还在为自己的过去买单,儿时的伤痛,二次元的喜好,如今的爱好。一切都是逃避伤痛弥补过往的谎言,我压根不在乎这些,于是潜意识和本能变本加厉的催促着我,反正我都“无所谓”了。于是很快命运帮我做出了选择,无论我是否乐意,是否伤悲,是否需要。
(此人有自毁殉道情结,长期以来认为死在自己喜爱的角色身旁是一件真正幸福平静的事。虽然死亡是最大的解脱,但并不是彻底的解脱,因为人类社会几乎没有知晓死亡的真正含义。但可笑之处在于他发现自己没有真正喜欢或者爱过什么人或者什么角色,那些曾经“有感觉”的角色也逐渐没有感觉或者消退感觉。但他依然会想要下意识对着那些角色说出“我爱你”,即使那是虚假的,即使终有一日这份感觉会消失)
直到我冰冷的面对着毫无感触的各种人事物,我就知道自己其实早就死了,只是物理时间上还需要过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