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
各种意义上的萌新,和动画、ACGN、互联网以及这个世界的相处时间都不长,难免有触犯潜规则、不成体系、失礼、浅薄的见解和言论,对此请不必留情,让我自行挨打。
如果要用虚构角色拟合我的人格、内核、灵魂的话,确实有
较为精准的。
个人主页暂且放豆瓣:
douban.com/people/260120467 会记录一些见解
(目前尚在建设中好吧是基本没开始建),如感兴趣欢迎驻足。
敬重的历史伟人:胜海舟,吕不韦,张学良,尼采。
====================
at bangumi(我如何使用)
一旦有因使用此站点,而对以看番为首的赛博活动和以生活作息为首的现实活动产生了被意识到的不利作用(如沉迷点格子导致看番时心态变质),会强制停用bangumi一段时间并记录。
对游戏的打分参考价值较小,但如果用户看得出where it (指参考价值) consists in,则另当别论。
目前为止的好友,差不多全是主动加的。
我虽才疏学浅,却将加好友标准定得较高,期望从我的bangumi友评与时间轴中有所得。我深知不做输出并不代表缺乏认知,只是在没有交流过的前提下试图表述出一个人的评价体系、背景等信息何其缺乏效率。而这还仅仅是使得其评分有效化的第一步。加我为好友的用户,感谢厚爱,但若非拥有绝对的自信同时对互关有较强诉求,不想要只是建立单向指针的话,请慎加。发现【标签】功能有其精妙之处,已投入使用:对于一个条目,我会将从自己非传统的角度的观测结果提点出来,它们全部为言之有物的描述性词语,一般不会是显而易见无争议的(因而或许会显得怪异),不会特别多。它们多数可起到辅助短评的作用。其中如果没有明确褒贬色彩的,并不代表我做出了哪一边的评价(例 · “影射”仅代表一部作品我做出了以下判断——在其中有较强烈的想要借助作品的艺术表达来展现/揭示/批判/解构现实的意图,不含有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好是坏、最终效果是好是坏等意思),用户可以简单理解为我对一部作品在主流声音以外最有意愿提的想法。====================
看待动画及其相关事物的结构性原则://想到会补充
主要以文学鉴赏的方式评价动画(其他专业性强的咱又不会)。
评分粗略准则:
[0]最首要地,评分一定要让这一阶段的自己信服(人是在变的)。
[1]只给动画和重剧情的游戏打分。你看到的柱形图可以算是完全属于动画。
[2]为了负责地对上乘作品细致审视,所有作品评分总体下调,打四分及以上的其实都不差!
[3]对于抛弃的作品,看完一半以上或认为已看部分足以代表剩下内容的,才会予以打分。
[4]会因作品未达预期而降低对其的评价,理由如下:个人对于自己的判断力有自信,预期不会乱给,同时认为这一条也是作品能力高下的体现,而并非属于评价“作品本身”之外的范畴。
[5]评分受题材影响。改编作品评定不以【原作】为参考。重制作品评定不考虑【旧版本】影响。
====================
一些动画方面的观念
关于“看动画为了什么”问题:会把看选定的动画(没低质量新番什么事)当作比看书还严肃正式的事。只图一乐的说法是不适用于我的,至少不适用于现在的我。或许是吃到的生活的苦甚少所致。
关于“动画与现实”的问题:个人认为是动画意在牵连现实的东西,会代入现实,否则看容忍度。
关于“老番和新番”的问题:据观察,新番相当一部分称商品更妥,老番更接近展品这一概念,故在“评价”之外的论域会带有“新番不如老番”的偏见。此外对老番的评价会回溯其历史意义,有的话,因为看20xx年的新番必然也立足于20xx年的背景。
对他人评分的看法:
bgm上6.8分以下的作品大多不碰、分数与我的评分相去甚远的作品予以再三审视……以前如此,现在主要看友评了,平台的ranking也在我注意到不少很冷且分不高的作品被视频等捞起的事实后逐渐褪去其底色。
#初补全于2023/10/1
#第一批完善于2023/11/28
#第二批完善于2024/2/9
#第三批完善于2024/5/15
#第四批完善于2024/8/27
#第五批完善于202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