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说: 其实对日本推理小说涉猎不多,但感觉日本作家是把人性的“扭曲”作为“常态”,无论正派反派,人人都被允许拥有“扭曲”的部分。但是对于其他国家的小说来讲,“扭曲”通常是一种异常的、越轨的状态,用来描绘开膛手...
“日本文化的价值标准的问题”实际是一种猎奇角度,你不知不觉就陷入其中。单靠一本小说就论及“日本文化的价值标准的问题”无疑是纸上谈兵的,很多人都以为日本人民族性很奇怪,专门去看他们怪异的一面,但自己就不免也用怪异的用眼光去看人家,觉得人家老有问题。其实日本人也有很多与我们一样的共性,比如“忠”这个概念,“忠”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文学创作从来免不了戏剧性,即使他秉承现实主义、社会概念,也必须用戏剧化的手法去落笔。当然这只是次要的。日本的推理小说与欧美的不同就在于心理,重于心理逻辑,更有观感上的刺激,所以你看这集原本的《人椅》就会知道他是用复杂迂回的心理描写来制造整篇的悬念。进而言之,心理成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工具,而人成为推理小说的主体。小说家要绕着人去发展,探究人为什么会这样,在延伸至这个集体或社会为什么会这样。
心理描写会放大和放小的,这与日本人富于感性有关。总的来说,日本人的上下等级观念依旧残余,左右关系时常冷漠紧张,即使日本人交际时热乎乎,也不过大都应付于形式上。为了冲破这种凡庸,日本人自古就培养起很高的感性。无论手法怎样,只要冲破这种凡庸,作家和读者都可以得到心理满足。
若再深一层讨论,其实也绕不开上面提及的日本人民族性。日本推理小说的这些“扭曲”并不全然是小说家自己妄想的,日本社会有很多“变态”的素材发生过,当然这些问题已经“日常化”,人家当局者迷而已。只不过这个问题太过广泛,我对此还只是一知半解,只读过一些推理小说与总结,加上临忙回复你,嫌字句不通,怕我这小学误你学习,不敢妄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