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败烂片。艺术水准也就那样吧,难道作画上有什么突破吗,也没有啊。立意上就是日本远离硝烟几十年后诞生的一种软糯“可爱”的民族主义,企图忘却以前家里男性老登们干过的坏事,躲进妈妈姥姥奶奶姐姐妹妹的怀里当个小宝宝。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之前看到日网一几年的一个调查,秉持这种新式民族主义的、比起中年男性来说,反而是年轻女性比较多。这部电影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些“日本女粉红”的思想(并不是在说小说原作和作者)
那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呢?3500W,十几倍于此的无辜平民呢?还能有7.3分是真没想到,全是精日评的分?这片真的是很生动地体现了小日子挨的核弹和燃烧弹还是太少了
自用:《在这世界的角落》提供了一种“震灾后”的虚构场景,试图以美好和积极的方式,表达对日本社会及其战后遗产的处理。尽管这部作品表面上描绘了青春和成长的元素,实际上,它也反映了日本人如何将灾难转化为过去的遗憾,利用一种看似安全的方式来抚慰历史创伤。这种“处理”灾难和历史的方式,也显示了日本战后社会和文化中那种被“母性敌托邦”束缚的矛盾心态,即试图回避直面历史的痛苦,而选择虚构和美化的方式来安慰自我。总结来说,《在这世界的角落》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战争后平凡人生活的故事,它也反映了战后日本如何在精神层面应对历史创伤,试图通过虚构和寓言化的手法消化那些未曾完全面对的历史负担。
「僕らの町を出て行け 侵略者め!」私は そんな言葉を口にしていた こんなにも歪んだ彼の顔を はじめて見た「そんなに 俺たちが憎いか」 私たち二人とも かぶり振ることも うなずくことも出来ない ——「Ace Combat 04」
以世界一隅的视角来看相当真实的故事,无论是平凡人的日常生活,还是在战争中辗转飘零,甚至最后面对虚空的无能怒吼。饱受争议的部分,我个人感觉对战败国的民众而言,这种反应反而更加真实。并不知道更加饱受战争伤痛的愚昧民众,眼里看到只能是,让自己失去了近乎一切的战争就这样结束,那么自己失去的又算是什么呢。这样的怒火除了向虚空中怒吼,又能向谁发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