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估摸着是心情略好,被老師朋友吹捧了兩句,便又得瑟得瑟做視頻。
不知為何,這種徹底地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己尋找靈感的過程,讓人忍不住地將從中感受到的經驗擴張到其他不同的領域。比如說一些鏡頭對比的手法、平衡性、邏輯性等等,這些都讓老夫忍不住想要用以來理解其他藝術作品的手法,比如說繪畫,寫作等等。
雖然每個領域都有其獨特之處,但是如果同是藝術體裁,又鑑於他們都是以人為感官主體,所以這種推而廣之的學習方式未嘗沒有合理之處。
所以但願我那膚淺又隨性地剪輯感受,能夠未其他類型的藝術創作提供啟發。
那麼我先來談談這兩天的剪輯感受吧。
我其實剪視頻到現在,有些大致地有點感覺了。至於有點感覺,並不等於之後的作品會比以前地要好,而是之後的作品會更有意識地去進行控制。比如說故事的邏輯段落、畫面的表現力、畫面的感情,能漸漸理解哪一段要做什麼,加什麼特效,如何調整以增加表現力。
然而這其中預設了一個前提,藝術是可供分析的。
這就像是一張好看的照片。解說員為你解釋說,這張照片之所以好看,是因為用了什麼什麼效果,如何引導觀眾的視線,如何增強對比。
不可否認,很多人確實是會分析藝術技巧,可是也有很多人執着地認為藝術來源於天賦和靈感。這兩者雖然並不矛盾,卻讓人常常以一種如此的姿態灰心喪氣:我做得不好不是技巧還不夠成熟,而是缺乏天賦。
我大概就常常是這個狀態。
@aligo 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