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一句别人的话:我的这个回答观点可能会得罪人,但我写下我的真实感受,大伙权当听个乐呵,继续喜欢你喜欢的角色就好了。
本文只讨论喵梦的问题,其他角色的问题不讨论
首先说一下我为什么说 喵梦是最不符合逻辑,但最真实的角色
祥子这样的领导大概率遇不到,但喵梦这样的人可不少,为什么说最不符合逻辑,但最真实的角色,因为现实真的有很多做事不经过大脑的人【喵梦行为1:擅自摘面具(EP1)- 商业项目中未经同意的热更新】首先明确一点 Ave Mujica 不是一个仅有乐队成员构成的小乐队,而是 “商业乐队” ,类似一个大公司里的项目组,上上下下肯定不只有他们5人,因此喵梦的行为不能只看对队内5人产生的影响,同时应该关注台后做支持的运营、技术等大量人员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可以把整个乐队的策划的演出,理解成一款已经做完、上线前所有人都确认过的“正式版本”的软件。这个“软件”已经准备推送给用户了,所有人——包括策划、运营、测试、宣发、技术、美术等等——都围绕着这个版本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结果喵梦,作为“团队成员”之一,觉得:“这个功能我有更好的想法”,在被否决后,
没有任何预告、没有任何团队协商,直接在正式发布前偷偷上线了一个“未经测试的热更新”。最开始用户(观众)反响还行,但很快问题就爆发: ⚪ 原本的策划节奏被打乱;
⚪ 宣发的文案得重写;
⚪ 后续内容得全部改稿;
⚪ 演出团队要重新对接台词与配合;
⚪ 其他项目组(比如sumimi)也受影响;
⚪ 甚至有可能对外部观众造成误解,影响品牌形象(观众从音乐本身 转变到 初华和睦身上)。
说白了就是:
为了“自己想做的事”,完全不顾整个项目的流程与团队分工,把大家拖下水,自己却觉得理直气壮。
剧本祥子改,曲词祥子写,行程海铃安排,睦头人背一堆采访压力,就她一身轻松
可以理解成这是
商业团队在执行时“临场改方案”,而且是没有跟任何人报备、直接“开干”的那种,
最糟糕的是她做完之后,没反省、没沟通,还觉得自己做得对。在一个以团队协作为核心的商业项目中,这种行为几乎是致命的,不是因为她做了“坏事”,而是她根本没把其他人的劳动成果放在眼里。
【喵梦行为2:退队(EP4)- 情绪崩溃式的“甩锅式离职”】刚开始我对喵梦没那么讨厌,我以为她只是有点幼稚、想表现自己。但看到她一边说“这是大家的努力成果”,一边自己第一个丢下全员跑路,我真的忍不了。
她自己挺会说的:“演唱会不是靠我们几个,是无数人日以继夜努力的结果。”
.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责任感对吧?
之前怎么就不知道无数人夜以继日努力的结果,就算你良心发现了想解决问题了,好吧,那解决方案呢?
结果她下一句就是: “我不干了。”
.
漂亮话挺会说,结果呢?嘴上满口大义,行动上第一个破坏团队的人就是她自己。你在摘面具的时候,就没想象这是无数人夜以继日的成果吗?她不是被逼到绝路、也不是突然崩溃,而是“自己情绪一来,就拍拍屁股退出”——完全无视了她刚刚口中提到的“别人的努力”“观众的期待”。你不能一边喊着“我要为团队负责”,一边情绪崩溃就跑人。最后还靠着母鸡卡的资源上位(最后还把握不足)

退队后在原先的事务所继续活动

还拿了代言

反观海铃就稳重得多就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

.
【动机与行为不对等,牺牲他人换取成长 - 常见的日式反派洗白】一直觉得自己被抢风头,观众的关注点是“睦”,的罪魁祸首不就是你吗,本来大家带着面具,本来大家带着面具起点都是平等的,这下倒好你摘了面具,大家去都去看睦了,自己又不高兴了。还天天一口一个演技的,喵梦的问题根本上就不是演技的问题。而编剧却在反复强调这一点。

有人认为她这是对演技的执着对此做出的努力。
她的行为确是-破坏团体秩序、毁掉别人的努力、让团队濒临解散。而剧情却反复强调她“努力了”“也很拼”,希望我们同情她,原谅她,我认为毫无合理性可言,这根本不构成洗白的理由。本质上是编剧在为喵梦的行为做合理化处理,我努力我正派,别人比我强那就是别人的错。
.
日番里这样的反派洗白手法还挺常见,反正我都是无法理解,凭什么就因为你自己的原因就能被得到原谅,凭什么其他人就应该受到伤害,就算如此这些日番里反派至少还会忏悔,但喵梦... 全程都在哈气吧(至少从ep1~ep12 都在哈气)
因此编剧越是描写她努力,我越反感,
动机与行为不对等,牺牲他人换取成长。这种“感动型洗白”套路有一种“情绪绑架”感。难道就仅凭是二次元美少女就值得被同情和原谅吗?
她确实有“努力”,但努力踩在了别人身上。剧情并没有给出“惩罚”或“成长”的反馈,反而给了
被理解、被接纳的结局,这自然会
让人感到她被洗白、被编剧偏袒。
“喵梦不是成长型角色,她是代价型角色。而这份代价,不该由别人来承担。”

EP10 还好意思回来道德绑架,真不知道编剧是怎么个脑回路
因此在ep12在结尾,编剧让喵梦和睦凑CP我看得都反胃,截图不放了,看了生理不适喵梦给我的观感就像是 莉可丽丝里的绿毛反派,明明就是故事里推进情节的反派,却突然开始用一些身世理由来洗白,关键这些理由完全不能为她的行为开脱。
.
---------------------------------------------------------------------------
重新想了一下,喵梦的要怎么做才能比较合理,做点补充
---------------------------------------------------------------------------
【代价型角色应该如何承担代价?】

逆天睦妈,如果母鸡卡有逆天排行榜睦妈排第一,能说自己女儿是怪物也是没谁了

这话建议送给喵梦自己,还有编剧,真的把我恶心到了
.
⚪ 编剧为了让喵梦看上去很正派,塑造了一个所为 “努力” 的角色⚪ 编剧为了让喵梦的行为合理化,塑造一个所为的 “神” 暗示观众原来不是她的错然而,喵梦的问题不是“神”的错,也不是努力的错。“努力”不等于“正义”,别人的 “天赋” 不应该成为发泄的出口。
喵梦的问题是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破坏他人劳动成果的错,给他人留下麻烦。既然错了,那么就要承担代价,而不是用别的理由来合理化喵梦的错误。这就是我说为什么喵梦是代价型角色的原因,
喵梦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承担代价!角色在代价中获得成长,获得队友门的原谅。
那么问题来了,喵梦需要如何承担代价?代价一:喵梦需要为她“摘掉面具”的行为负责可以这样表现:
⚪
喵梦被调离核心岗位,安排去做杂活或运营协助;⚪
工作中,旁边的工作人员对她议论纷纷: “就是她,上次搞得我们整个运营组通宵加班!”
“她以为自己是谁啊,说脱就脱,还不是我们擦屁股。”
⚪
她的直播流量下降,资源下架,公司开始冷处理她,她终于意识到: “原来我的人气,是公司和团队资源堆出来的。”
她不再拥有主导权,不再是“舞台的中心”。她要从最底层的信任重新攀爬。她该做的不是“哭着说对不起”,而是沉默中努力,承担一切后果,少说话,多做事。
代价二:失去身边人的信任与情感连接最真实的“代价”,不是扣工资或道歉,而是——你曾信任的人,不再信你了。
⚪
祥睦看到她,只是冷漠看了一眼,转身离开;⚪
海铃开始对她完全无视,直言:“我不希望你再自作主张了。”⚪
她明白,自己已经不再被视作“朋友”,哪怕还能继续在团队中,也只是一个“必须沟通的工作对象”。这一段沉寂、孤立的时间,才是对她最强的精神冲击。成长必须建立在“失去”之上,否则就是伪成长。
.
缺少信任的不是海铃,而是喵梦
【如何转变】喵梦必须意识到努力≠正义,而这份领悟,不能靠别人教育她,而是她自己亲身经历之后悟出来的。
然后在默默在背后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 给队友做补偿:
⚪ 主动帮海铃处理琐碎工作;⚪ 悄悄给初华整理谱面文档;⚪ 给之前照成麻烦的工作人员写致歉信;;⚪ 即使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努力,她也继续去做——她终于开始为别人“补偿”而不是“表达自己”。最后,当其他人慢慢注意到她的变化,不是她求回归,而是大家邀请她回来时,她的“代价”才真正生效了,她的“成长”才有资格被观众接受。
如果往我说的方向去写,让喵梦承担代价,我对喵梦的好感度会上升。可惜的是母鸡卡的编剧们貌似意识不到,犯错就应该受到惩罚,承担代价角色才能成长,相反而给予圣母般的包容,让受害者和加害者凑起了CP,这是我全篇觉得最恶心的点!【结尾:这部作品最核心问题——编剧的价值观】喵梦的问题,从来不是她做了什么“错误的选择”,而是她从未为这些错误承担应有的代价。她的离经叛道变成了“个性”,她的任性妄为被包装成“真实”,她伤害了别人,却从未真正被追责。最终,她不仅毫发无损,还“成长”了、“被理解”了,甚至获得了观众的情感投喂与角色高光。
这已经不是角色行为层面的争议,而是价值观输出的问题。当一个作品用整整一季的篇幅,告诉你:
⚪
“努力”可以掩盖对他人的伤害⚪
“表达自我”大于团队协作⚪
“天赋受限”可以成为冲撞一切规则的借口, 那么我只能说,它不仅在讲故事,也在塑造某种三观。而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
那些真正承担后果的人,被边缘化;而那个始终没有承担代价的人,却被包装成主角。所以我讨厌喵梦不是因为她有缺点,而是因为她的缺点被合理化、被推崇、甚至被用来感动别人。
她不是喵梦,她是编剧价值观的投射。而这,才是最需要被提出来讨论的地方。
---------------------
评论补充1:
(网友评论说是类似校园霸凌的行为)

换个角度问个问题:
过去几个季度,出现了那么多涉及“校园霸凌”题材的作品?是不是因为日本社会本身就对“校园霸凌”极度敏感,创作者希望透过作品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虽然看到这个题材都感觉公式化 多到令人有点烦了)
当母鸡卡也出现了看似“霸凌式”的行为时,编剧却选择用“努力”、“天赋悬殊”、“误会”、“艺术表现力”来“合理化”这种行为,这不是很奇怪吗?校园霸凌最根深蒂固的问题,从来不是“坏人”太多,而是:
⚪很多施暴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霸凌;
⚪他们觉得“我只是在表达不满”、“我只是没办法承受挫折”、“我并不是恶意的”;
⚪甚至有人觉得“对方太天真、太奇怪、太优秀才让人看不顺眼”,于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这才是霸凌泛滥的原因。

《怪人沙拉碗》第九集
这番挺逆天的,某种程度通过塑造一个不可战胜的对象,让施暴者吃瘪本质也是一种代价的偿还(有点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的意味了)

那么回到喵梦:
⚪她对乱泄情绪,是因为睦太“特别”、太“有天赋”;
⚪她扰乱舞台,是因为她“有热情”、“有表达的欲望”;
⚪她退队,是因为她“太清醒”、“看穿一切”。
⚪当这行为被编剧包上「努力与挣扎」的外壳时,不说就是霸凌,但和霸凌也是有共通之处。
它会潜移默化地告诉观众: “你情绪化伤人没关系,只要你够努力;你嫉妒别人天赋也没关系,那是别人太强的错。”不仅校园霸凌、职场倾轧,甚至亲密关系里的PUA式伤害都可以被“情感合理化”包装成“共鸣”。
这就是我上面说的,编剧在传播一个错误的价值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