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Bangumi 番组计划
登录注册

野菜一日分 »日志
シナリオえーだば創作術 海桃子部分中 92-100回


2025-3-5 15:14 /
第92回 支持着海桃子的人们1
海桃子似乎也得到了制作公司苇Pro高层的精心对待。
不知是真是假,据说在前作空桃子时期,苇Pro濒临破产,如果空桃子失败,传闻说高层甚至讨论过是否要关闭动画公司,转而开一家关东煮店。
也许是这个想法得到了延续,苇Pro在海桃子时期,似乎真的开始了副业,开了一家拉面店。
不过,我并不知道菜单上是否有明琪桃子拉面。
遗憾的是,拉面店没过多久就关了,苇Pro也回归了正常的动画制作公司。但如果拉面店成功,或许如今的苇Pro已经发展成为 “苇拉面” 这样的连锁店。
这些玩笑话至今仍在了解当时情况的人们之间流传。
无论如何,前作空桃子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苇Pro作为动画公司重新站稳了脚跟。
换句话说,《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空桃子篇似乎是苇Pro的救世主。
正因如此,苇Pro高层对 “明琪桃子” 格外爱戴。
不仅是高层,“明琪桃子” 似乎也得到了苇Pro全体员工的喜爱。
在这其中,有一位让人难以让人忽视的人,他既是文艺担当,也是制作担当,甚至是宣传担当,可以说是一位 “明琪桃子全能”。他就是笔为“南极二郎” 的佐藤彻先生。
“南极二郎” 这个笔名的由来据说与日本南极观测时留下的几只狗有关,其中仅有两头幸存,分别是 “太郎” 和 “次郎”,而 “二郎” 正是取自 “次郎”。不过,为什么是 “南极二郎” 而不是 “南极太郎”?甚至为什么选择 “南极” 作为笔名?这一切至今仍是个谜。
实际上,佐藤先生活跃于脚本、演出、作画、音乐等各个现场,连接着各个部门,处理各种杂务,甚至制作录像带和镭射影盘的说明文,以及为宣传活动撰写有趣的制作情况文章。他还作为 “明琪桃子” 的代言人,从电脑通信到现场活动,成为了与粉丝沟通的桥梁。可以说,他是海桃子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他参与的活动,谈话内容几乎像漫才一样,深受粉丝欢迎。
我作为负责剧本的编剧,剧本的修改次数多达四稿、五稿是常态,甚至最高达到三十七稿并最终放弃。然而,佐藤先生从未表现出任何不满,总是笑着等待剧本的完成,是一位好心的文艺担当。
在明琪桃子剧情梗概征集活动中,尽管麻烦重重,他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他甚至帮助一位对机械一窍不通的编剧挑选文字处理机,亲自陪同前往电器店进行挑选。
事实上,我曾考虑过让这位南极先生尝试来写明琪桃子的剧本,但看到他如此繁忙,觉得再增加他的负担有些过分,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据我所知,佐藤先生是最了解《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海桃子制作情况的人。
或许是因为他本身就喜欢动画,但在我看来,他对《明琪桃子》的感情尤为特别。如果没有他在幕后默默无闻的付出,海桃子在剧本上可能无法顺利推进。
换句话说,海桃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南极二郎先生的作品。
顺便一提,佐藤先生后来离开了苇Pro,与伙伴们共同创立了动画公司 ZEBEC。《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海桃子与空桃子在制作上的最大不同在于,播出从日本电视台系变成了其他电视台,而音乐制作公司也从 Victor 换成了国王唱片。
广告代理商的制作人大野实先生是明琪桃子的命名者,自然对空桃子有着深厚的感情,这让我感到安心。然而,日本电视台和国王唱片对我来说都是初次合作。
我不免有些担心,他们是否能接受《明琪桃子》这种 “什么都可以有” 的充满多样性的世界。
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日本电视台的堀越彻制作人从一开始就对《明琪桃子》有着很大的好感,他在阅读了海桃子第一集的剧本后,表示:“这几年我从未读过如此有趣的剧本。”
即使这只是客套话,我也感到非常高兴。
关于海桃子的配音,由于我在《偶像天使阳子》中与林原惠美女士有过合作,对她非常了解,因此当她被选为海桃子的配音时,我没有任何不安。堀越先生还特意向我强调:“林原惠美女士是海桃子最理想的配音人选。”
在海桃子的制作中,我最关心的是音乐部分。
在我看来,剧本不仅仅是台词,如果作品中有不可或缺的音效,编剧也应对此提出意见。
作品的音效通常是导演、演出、音响导演和声优等人的职责范围。
一般来说,系列构成和编剧很少对作品的音效发表意见。
因此,作为编剧的系列构成如果在这方面指手画脚,显然是一种越权行为。
我深知这一点,因此尽量不插手,但如果剧本中确实需要某些音效,我会提前提出要求。
在作品的音效中,音乐占据了重要部分。
在动画作品中,正如我之前在专栏中提到的,通常会在录音之前准备100 多首歌曲和背景音乐(BGM),以满足整个系列的需求。
导演和作曲家们会通过讨论决定需要哪些类型的音乐,大家都叫这个为准备音乐菜单。而在这一阶段,通常只有前几集的剧本已经完成。
因此,导演和作曲家需要根据作品整体的类型和风格,预测并制作可能需要的音乐。
例如,家庭喜剧或爱情喜剧中如果加入机器人动作片或恐怖风格的音乐,显然是用不上的,只会浪费资源。
然而,我负责系列构成的作品往往无法被简单地归类。
在《战国魔神豪将军》这样的机器人题材作品中,谁能想到会需要古典音乐?而在《猿飞小忍者》中,从战争题材到音乐剧,各种番外篇层出不穷,这些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如果从原作漫画考虑,这是绝对想不到的。
由于作品充满了恶搞和搞笑元素,我也希望背景音乐中能加入更多恶搞和搞笑的曲目。
因此,作为对整个作品有全面了解的系列构成,我不得不提出 “我需要这样的音乐” 的要求。
在那之后我会尽量以最小限度的方式对背景音乐提出要求。
我认为自己已经非常克制了,但其他人怎么想我就不得而知了。或许他们觉得我是个对背景音乐指手画脚的烦人家伙…
顺便一提,我作为《宝可梦》初期的系列构成,有为反派火箭队的歌曲作词,但在音乐方面我并没有参与。
此外,我也没有写预告部分。
原因我此后会详细说明,但简单来说,是因为《宝可梦》的一位中层制作人曾提醒我,意思差不多是,动画版的《宝可梦》是导演的作品,所以除了剧本之外,请不要插手其他部分。
其实他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也不想因为多嘴而引发麻烦,因此我听从了这位制作人的建议。
言归正传,《魔法公主明琪桃子》如果按类型划分,属于魔法少女动画,但其中的故事情节却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
甚至可以说,大多数故事情节都是普通魔法少女作品中无法想象的。
因此,需要多种多样的音乐来配合。
这对导演,音响监督和作曲家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最关键的是负责《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整体音乐制作的制作人。
随着音乐制作公司从 Victor 换成了国王唱片,音乐相关的制作人也发生了变化。
这一点让我很在意。

第93回 支持着海桃子的人们2
初代《魔法公主明琪桃子》,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空桃子,音乐部分由 Victor 公司负责。
事实上,不仅是 明琪桃子,我首次担任原作和系列构成的《战国魔神豪将军》,以及明琪桃子之后的《猿飞小忍者》也都由 Victor 负责。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作品中都出现了超出常规的背景音乐,音乐制作人和作曲家们当时都很好地配合了我的要求。
对于我这个会对音乐提出各种奇怪要求的人来说,能遇到 Victor 可以说是运气很好。
据说,当时 Victor 负责动画音乐的永田守弘先生,《战国魔神豪将军》是他第一次参与动画音乐制作的作品。正因如此,他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几年前偶然遇见时,他还表示《战国魔神豪将军》至今仍是他印象深刻的作品。
当时还没有 CD,只有 LP 唱片,但他们帮我为没有动画化的《战国魔神豪将军》的小说《那之后的战国魔神豪将军》制作了印象唱片—— 其中甚至包括剧中美型反派(?)ブンドル 创作的交响曲《宇宙之美》—— 以及《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番外篇 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还有《猿飞小忍者》的番外篇唱片—— 将原作漫画第一话改编为英语教材,最后甚至混入了京都方言,变成了一堂混乱的课程。此外,还有《猿飞小忍者》中忍者高中的校歌等等奇怪的歌曲,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Victor 根据我作品中变幻自如的故事情节,在采纳了我的意见后,制作了大量与之匹配的音乐。
我觉得永田先生和其他音乐制作者也乐在其中,也许这只是我想当然了。
就空桃子来说,除了常规的背景音乐,Victor 还制作了额外的唱片,其中甚至包括了总导演汤山邦彦先生作词的歌曲,那首歌也并不是什么主题曲。据说,汤山先生在成为动画导演之前,曾参与过音乐乐队。
背景音乐的下单工作通常属于导演和音响监督的职责范围,因此汤山先生对音乐的执着也可以理解,但像他这样亲自作词的导演应该并不多见。
不过在我负责的系列作品中,很多都带有强烈的音乐剧风格,因此像《偶像天使欢阳子》的网野先生和《超くせになりそう》的远藤彻哉先生等,要作词的导演自然会比较多。
也并非有意与他们竞争,但作为系列构成和编剧,我也经常作词,因此可以想象音乐制作方在处理这些要求时有多么头疼。
毕竟,他们不仅要应对导演的下单,还要处理来自系列构成的额外要求。
我的做法是,为了把握作品的整体氛围,我会将背景音乐录制成磁带,在工作时不断去听。
也就是说,在导演和音响监督为作品添加背景音乐之前,我已经在脑海中为剧本构思了带有背景音乐和歌曲的成品。
当然,我脑海中的成品与最终完成的动画在音乐使用上可能完全不同,这也很正常,我不会对此多抱怨。
但至少,在《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海桃子篇之前,我对背景音乐的制作确实只提出了最小限度的意见和要求。
Victor 对我的态度非常友好。
在作曲和写歌之前,他们会主动询问我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并尊重我的要求。
当然了,《战国魔神豪将军》和《魔法公主明琪桃子》基本上都是原创作品,而《猿飞小忍者》虽然有原作,但动画的故事发展也可以说是原创的。
对于原创作品,在节目开播初期,即使是总导演也很难预测故事会如何发展,以及需要什么样的音乐。
故事的发展只在我的脑海中有一个模糊的影子。
虽然我没有明确决定故事的结局,但对整体有一定的把握。
因此我认为在原创作品中,系列构成应该参与背景音乐的制作,但实际上很少有系列构成会去做这一点。
光是参与配音工作的系列构成就很少,听说甚至有些系列构成连剧本完成后的责任都不承担。
系列构成的职责范围至今仍然模糊不清。
不管怎么说,我与 Victor 的沟通非常顺畅。
尤其是在《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空桃子篇,我对这一点有着强烈的认识。
我也能感受到音乐制作方对空桃子的爱。
但是,这次的音乐制作由我完全不了解的国王唱片负责。
空桃子已经过去了十年。
是否了解《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能否理解其世界观?这些都是让我感到不安的因素。
此外当时我也已经有了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对背景音乐的看法与普通的系列构成截然不同。
换句话说,系列构成对背景音乐提出意见和要求,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而我,正是这种 “闻所未闻” 的系列构成。
正因如此,我不知道是否能像与 Victor 合作时那样,与国王唱片顺利合作。
对于背景音乐,我向汤山先生提出了海桃子前 13 集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曲目,而后续和唱片那边的会议则交给他。
不必我多说,汤山邦彦是空桃子篇的总导演。
即使过去了十年,他仍然是最了解《明琪桃子》世界的人。
他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需要什么样的背景音乐。
我怀着期待与不安的心情,默默等待着。
不久后音乐就做完了。
负责背景音乐的作曲家是长谷川智树先生,他还负责了主题曲和片尾曲的编曲。
演唱主题歌的小森真弓女士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此外,由冈崎律子女士作曲的片尾曲也很好。
不过我最关注的还是背景音乐的作曲家。
当我拿到制作完成的背景音乐磁带时,我最关心的是第 7 集《雪中的音乐会》中的一首名为《挚爱的玛西卡》的曲子,设定上这是一位钢琴家为恋人创作的曲子。
这首曲子的质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非常出色。
我对国王唱片的音乐制作人选择了长谷川智树先生作为作曲家,并邀请小森真弓女士、冈崎律子女士和林原惠美女士等人参与歌曲和作曲的决策表示钦佩。不过在开播的时候我甚至还不知道这位制作人的名字,也没有机会与他见面。
说来惭愧,也有些失礼,当时我甚至不知道国王唱片那边负责动画的音乐公司名叫 “Star Child”。
不久后,配音录制开始了,又一段时间,有人提议制作明琪桃子的广播剧 CD。
在录音工作室,那位制作人出现在了我面前,他一见到我,就突然说道:
“《战国魔神豪将军》的《时之异邦人》真是太棒了。”
在《明琪桃子》的录音工作室里,居然有人提到了《战国魔神豪将军》的电影《时之异邦人》。
当时《时之异邦人》已经是多年前的作品了。
而且,这个人笑容满面,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
与其说他是制作人,不如说他更像一个热爱动画的少年。
对我来说,在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听到自己以前负责过的作品,并且得到了称赞,自然不会感到不快。
如果这是对方掌握人心的技巧,那可真是厉害。
我至今仍不确定这是否是一种技巧,但毫无疑问,我第一次见到他那个类型的制作人。
那位制作人的名字是大月俊伦。
大月先生作为《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制作人,在业界享有盛名,但他在海桃子中同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94回 支持着海桃子的人们3
《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广播剧 CD,顾名思义,是一部只有声音的剧集,没有动画画面。
需要声优的声音、音效和音乐来构建出一部完整的故事。
只有声音的戏剧,从广播剧到朗读剧,这些都由来已久。
以动画为题材的广播剧 CD 和唱片也数不胜数,我自己也写过几部。
然而,大多数广播剧都可以通过添加画面并改编为动画。
几乎没有无法影像化的广播剧。
当大月俊伦先生向我提出制作《明琪桃子》广播剧 CD 的企划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创作一部无法通过动画表现的广播剧。
“我想制作一部只有广播剧 CD 才能实现的、稍微与众不同的《明琪桃子》,可以吗?”
大月先生没有询问戏剧的具体内容,干脆地回答道:
“交给您了。”
这让我有些惊讶。
通常情况下,从预算问题到需要多少角色、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剧本费用等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讨论,但大月先生只是简单地说 “交给首藤先生了”,事情就商量完了。
《明琪桃子》系列结束后很久,我听说大月先生是一位在预算管理上非常严格的人,甚至在动画界中,能排进不想惹怒他的人前三。此外作为音乐制作人,他还是 1990 年代声优潮流的推动者之一。
他发现了为海桃子配音的林原惠美女士的才华,不仅让她在声优界崭露头角,还成为了一名知名歌手。同时,作为《新世纪福音战士》等动画的制作人,他也展现了非凡的能力,至今仍在业界活跃。
可以说,他是制作人中的佼佼者。然而,至少在我面前,他显得温和而亲切。
现在作为局外人来看待他在负责《明琪桃子》之后取得的成就,他多次跟个性鲜明的创作者合作,创造出了好作品。
换句话说,他可能是那种为中意的创作者提供自由创作空间的人。
相反,对于不喜欢的作品,他可能会果断立即给出否定意见。
我想在大月先生心中,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
他对我的友好态度,或许并非因为喜欢我的创作风格,而是因为《明琪桃子》这部作品的独特个性触动了他作为制作人的感性。
我与大月先生通过电话交谈过几次,但直接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不过,我们曾一起吃过一两次饭…当时我正在戒酒,所以我想大月先生也没有喝酒…那个时候,他的话语和表情让我感到既惊讶又无语,可能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当时,编剧面出明美女士也在场。
大月先生像向密友透露重要秘密一样,稍微压低声音,带着顽皮的表情,同时仿佛很自豪一样说道:
“首藤先生,其实我家里有一个等身大的奥特曼。”
当然,所谓的 “等身大” 指的是与人大小相同的奥特曼……
“啊……”
我和面出女士对视了一眼,一时间都愣住了。
大月先生毫不在意我们的反应,笑着着继续聊了一会儿奥特曼。
当时这并不是出于工作上的讨论会,所以聊什么内容都无所谓,但没想到会从音乐制作人口中听到关于等身大奥特曼的话题。
换句话说,大月先生有着御宅族一样的兴趣,而且没有单纯地沉溺其中,同时还具备作为制作人必须的实在的计算能力,这在我看来是非常少见的。
用导演汤山先生的话来说,“大月先生不是普通的御宅族”…… 我也完全同意。
能够写出符合自己感性的剧本的编剧固然幸福,但能够制作自己喜欢的企划的制作人,虽然我认为这一定会付出巨大的努力,也需要才华,但也很让人羡慕。
不过,这些故事都是海桃子制作时期的旧事了,我对现在的大月先生并不了解,但我想他一定还在制作符合自己感性的作品。
无论如何,《明琪桃子》的广播剧 CD—— 也就是只有声音、没有画面,除此以外无法实现的作品诞生了,内容是这样的:
一位失明的画家通过他的身体感受到了变身成大人的桃子的存在感,并以她为模特创作了一幅画。
由于他看不见,无论这幅画是具象还是抽象,都会与实际的成人明琪桃子有所不同。
渐渐地,两人之间萌生了一种淡淡的恋爱情愫,但画家所爱的是通过魔法变成成人的明琪桃子,而非她真实的孩童形态。
画家创作的成人明琪桃子的画作得到了众人的好评和感动,他接受了眼睛治疗,恢复了视力。
画家试图寻找曾作为模特的成人明琪桃子,但实际的明琪桃子只是一个孩子。
通过魔法变成成人的明琪桃子并不存在于现实中。
两人的恋情注定无法实现,像 “四月的雪” 一样短暂出现而又消逝了。
这个故事为什么无法改编为动画?原因很简单。
故事的关键在于失明画家创作的成人明琪桃子的肖像画,而动画或影像无法描绘出能让观众信服的画作。
无论是具象画还是抽象画…能够引发众人好评,大受感动的画作,动画或影像都无法表现。
如果观众在看到动画中的画作时,无法认同它的美妙,这个故事就会立刻失去魅力。
画家与明琪桃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必须通过一幅能够打动观众的名画才能成立。
我不认为动画界有人能够画出这样的名画,即使有人能做到,观众的口味也众口难调,无法保证他们会被这幅画感动。
然而,在只有声音的广播剧或文字小说中,观众无法看到这幅画,因此可以在心中想象明琪桃子的肖像画。
正因为无法具体看到这幅画,它才可以出现在观众的心中
《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广播剧 CD《雪停之后》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部无法通过动画表现的、极具实验性的广播剧 CD。
然而,正因为没有画面,音乐和音效在营造作品氛围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这部作品,冈崎律子女士创作了一首名为《四月的雪》的歌曲。
这首歌在《明琪桃子》的插曲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而这一切的制作人,正是大月先生。


第95回 海桃子的实验1
《明琪桃子》的广播剧 CD《雪停之后》这样一部无法通过动画完全表现的作品,除了在表现形式以外还进行了各种实验性尝试。
故事中,成人形态的明琪桃子的心情与失明画家的心情交替叙述,但对于剧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两人的感受自然应该是不同的。
明琪桃子的本质是,虽然外表变成了大人,但在恋爱感情上几乎是一张白纸的少女。
另一方面,画家虽然是青年,但在恋爱方面比明琪桃子要成熟得多。
要如何表现这种差异?于是,我请当时 20 岁出头、恋爱经验似乎并不丰富(如果我说错了请见谅)的面出明美女士撰写明琪桃子的心情部分,而我则负责画家的心情部分。我们像传球一样,一点一点地将各自撰写的内容交换,逐步完成剧本。
然后,为了让完成的剧本具有统一感,我会对整个剧本再次进行修改。
与此同时,在大月先生的管理下,音乐和歌曲也决定以冈崎律子女士的歌曲为主,与故事线相呼应地创作出来。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方式非常耗时。
整部广播剧从与大月先生进行最初的讨论到完成,整整花了半年时间。
可以说,大月先生对《明琪桃子》的执着和耐心,最终促成了《雪停之后》的完成。
与主题曲《四月的雪》一起,这部广播剧 CD 在我写过的广播剧中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
说到实验性,观众可能没有注意到,但海桃子的动画也在与《偶像天使阳子》不同的意义上进行了各种尝试。
20 世纪即将过去时的梦想是什么?—— 虽然时代性和编剧的素质会有一定影响,但我认为,描绘梦想确实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我将明琪桃子在地球上的父母设定为一位对古代历史充满梦想的考古学家父亲和一位爱做梦的小说家母亲,并将明琪桃子的住所设定为一家旅店,让追逐梦想的人们有机会造访,以便更容易描绘梦想。
然而,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设定的故事却寥寥无几。
不过有些人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故事。
其中之一就是编剧菊池有起。
他笔下的故事,该怎么去形容呢,观念性、感性,或者说有灵魂的?故事听上去似乎很容易理解,但仔细思考后,会发现这些故事虽然适合小说,却很难改编为动画。
例如,第 7 集《雪中的音乐会》讲述了一位著名钢琴家为恋人创作了一首钢琴名曲。
明琪桃子将演奏这首曲子。
与《雪停之后》不同,广播剧不需要画面所以能够去表现一副完美的画作,但动画既有声音又有画面。
如果是世人所知的现成钢琴名曲那还能另当别论,但《雪中的音乐会》中出现的是故事中虚构的钢琴名曲。
如果是小说,就可以通过文字描绘这是一首美妙的曲子,但如果观众听到音乐时并不觉得它出色,故事就会失去吸引力。
这个故事的核心在于这首曲子,没有它就无法成立。
这个故事很难做…
我一度想毙掉这个剧本,但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到:
如果能创作出一首让所有人都觉得好听的曲子,这个故事就能成立。
不如试试看吧。
这部作品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曲子的质量。
相应的我多次修改了剧本,使其更加严谨。
《明琪桃子》的导演汤山先生曾为多首插曲作词,对音乐自然不会迟钝。
因此,他对这个剧本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头疼。
最终,这一切都取决于负责《明琪桃子》背景音乐和歌曲编曲的长谷川智树先生创作的钢琴曲的质量。
电影和动画中有无数名曲,但这些都是作曲完成后的结果,而从一开始就设定为必须成为名曲的情况,恐怕并不多见。
而且,这首曲子不仅要让懂音乐的人满意,还要让观看《明琪桃子》的普通观众觉得好听。
比起强调作曲家的个性,更要求曲子具有大众化的流行性。
我不知道长谷川先生是否为此感到困扰或痛苦,又或是感到高兴和兴奋。
无论如何,这首名为《挚爱的玛西卡》的曲子最终完成了。本来内心惶惶不安的我听完松了一口气,工作人员的评价也很好。
多亏了这首曲子,《雪中的音乐会》这一集在海桃子前半部分中,观众的反响格外热烈。
我认为,这一话的优秀之处几乎完全归功于长谷川智树先生的作曲。虽然编剧菊池有起也因听到《挚爱的玛西卡》的成品而高兴,但我不知道他是否有意识到,这个故事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这首曲子,结果可能会天差地别。
菊池先生后来继续撰写难以动画化的剧本。例如,有一个故事是讲述了荒野上几面旗帜在风中飘扬的声音治愈了人们的精神,但最终我们决定放弃这个剧本。
旗帜飘扬的样子和声音如何治愈人心?这要怎么用动画表现呢?
虽然从感性上可以理解,但要想让人理解,恐怕只能通过小说或诗歌等文字形式来表现。
即使是我也没有勇气在动画里尝试这个实验。
我认为菊池先生是一位富有感性的人,但或许他更适合其他形式的文字表达,而非动画剧本。
其他编剧中,也有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写出了难以动画化的故事。
例如,一个畅销奇幻小说作家的故事 —— 这个剧本的主要内容是这位作家创作的作品。
然而,我们无法拍出怎么样的小说才能成为畅销小说。
如果有人能想出这样的故事,不如直接写成小说出版,而不是当作《明琪桃子》里的内容。
如果《明琪桃子》的观众认为这种小说不可能成为畅销书,那故事就完蛋了。
最终,我们只保留了畅销书作家的设定,将其改编为临近截稿日期时,编辑追着作家到处跑的闹剧 ,也就是第 10 话《让我睡吧!》,并避开了作家小说的具体内容。有一个暗设定,那就是我们将其小说内容定为了《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第一部 空桃子。
顺便一提,在海桃子接近尾声时,有一话讲述了改编自这部小说的菲娜丽纳沙与明琪桃子的电影。
《让我睡吧!》某种原因上也是一种实验性作品。这位畅销书作家误以为被编辑追赶的自己只是梦中的场景,并认为既然是梦,就可以为所欲为,于是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换句话说,这集混淆了睡眠中的做的梦与《明琪桃子》主题中的人的梦想,是一部偏离明琪桃子原本主题的实验性作品。
这里提一句,追逐作家的编辑名字叫 “Oh No” 和 “Ko shi”,这是取自《明琪桃子》的制作人大野(ohno)先生和堀越(horikoshi)先生的名字,但知道这一点的人恐怕不多。
此外,还有许多可以被视为实验性作品的故事。
例如,明琪桃子的日常生活 —— 一个什么也没发生的故事。
我们希望创作一话,没有任何事件发生的《明琪桃子》。
这是导演汤山先生和我一直以来的想法。
包括我在内,几位编剧都尝试过,但无论如何都会发生一些事件。
被否决的剧情大纲超过了 10 份。
然而,仔细想想,剧情大纲就像故事梗概。有情节就意味着有事情发生。
“什么也没发生” 意味着不需要情节,而能写出剧情大纲的故事,正是因为发生了某些事情。
换句话说,“什么也没发生” 的故事不需要剧情大纲。
佐藤茂先生自告奋勇地挑战了这一任务,但花了几个月时间,最终几乎患上了神经衰弱。他独自完成了第 35 话《如同往常 在某个地方》,虽然动画化了,但还是发生了小事件,变成了 “如同往常 某个地方发生了什么” 的故事。
在 “什么也没发生” 这个思路上,由泷花幸代女士写的第 28话《去荒野求生吧》,安排好的故事只是明琪桃子去露营,剧本上确实什么也没发生。但多亏了分演加户誉夫先生的处理,这一话里明琪桃子的内心发生了重大变化。
加户先生是汤山导演的得力助手,经常出现在 海桃子的关键剧集中。不过,关于分演的部分,由于不属于我的专业领域,我决定不详细说明。
创作 “什么也没发生” 的《明琪桃子》故事,似乎成为了《明琪桃子》剧本创作中的一种心理阴影,甚至对系列结束后制作的 OVA《通往梦想之桥》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无论如何,作为魔法少女动画的《明琪桃子》,随着故事的发展,实验性作品在后半变得越来越多。

第96回 海桃子的实验2
《明琪桃子》原本的核心是孩子梦的梦想—— 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然而,到了 90 年代初的海桃子时代,孩子们之间似乎弥漫着一种 “即使长大了,又能做什么呢?”“其实什么都做不了” 的氛围。
当时的泡沫经济崩溃无疑也对这种氛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孩子们并非失去了 “梦想”,而是 “梦想” 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长大后想成为什么?” 这样的梦想不再是 “梦想”,而是变成了 “空想”。
80年代制作的前作空桃子虽然也不是简简单单的 “长大后梦想就能实现” 的结构,但至少变成大人作为实现梦想的手段,是使故事能够成立的起点。
然而到了 90 年代,变成大人已经不再能作为梦想的起点。《明琪桃子》以 “梦想” 为关键词,必须探索90 年代的 “梦想” 究竟是什么。
90 年代的 “梦想” 是什么?
我认为在这样一个 “梦想” 模糊不清的时代,要描绘 “梦想”,必须意识到 90 年代的社会性,否则是不可能的。
对于当时的年轻动画编剧来说,将社会性巧妙地融入魔法少女动画中是非常困难的。
90 年代许多的年轻编剧沉迷于电脑、动画和漫画,缺乏一种对当时社会敏感的天线。
即使谈到时代的社会性,也仅仅是追随当时的流行趋势,无法赋予作品普遍性。
我认为,只有在那个时代的社会性中反映出人类本质的作品,才能跨越时代,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应该说这只是一个很理想化的观点,但我希望《明琪桃子》在反映制作时代的同时,也能成为一部适用于任何时代的动画。
“梦想” 的本质会随着时代而变化,但如果能清晰地描绘这种变化,那么 “人类拥有的梦想” 的整体形象就会浮现出来。……在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原本计划在 80 年代的空桃子结束的《明琪桃子》,至少在我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跨越 20 世纪到 21 世纪的、以 “梦想” 为主题的长篇三部曲。
因此,海桃子作为第二部《明琪桃子》,在整个故事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顺便一提,第三部原计划在 2001 年左右推出,企划和整体故事已经完成,之后每年都在策划,却总是在最后一刻因各种原因被推迟。就在今年,就在今年,结果一直没能成型,但确实还在运作中。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学习志上连载了类似第三部的内容,我也参与了一部分,但最终也未被动画化,成为了番外篇性质的作品。
真正的第三部动画企划和故事仍然存在,并且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但目前还不能说死。
如果 21 世纪的《明琪桃子》被提上日程,那么作为 90 年代的《明琪桃子》,海桃子需要承担起第二部主角的职责,将1990 年代到 2000 年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融入到作品里。
在当时的魔法少女动画中融入社会性,本身就是一种实验。
在我正寻找这种实验机会的时候,赞助商提出了一个要求。
他们希望制作并销售明琪桃子住所的玩具,因此要求从原本居住的旅馆搬出去。
原本,旅馆这一设定是为了让怀揣梦想的旅人有机会造访,而旅馆所在的公园也有妖精们居住,这一设定旨在更容易地描绘 “梦想”。然而,实际上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设定的故事却寥寥无几。
换句话说,这一设定几乎失败了。
为了玩具而改变设定,一般会让我觉得非常不讲道理,但这次却是正中下怀。
而明琪桃子一家搬家需要合理的理由。
我决定将这个理由与当时的社会性联系起来,甚至加入了妖精们因此消失的情节。
当时,从越南的统一到东西德的合并,再到苏联的解体…… 世界地图上的国界线不断变化,各种冲突和问题层出不穷。
在日本,县界或市界的变化只会造成非常日常化的影响,可能只会在选举中影响选民数量,但在大陆上,国界线的变化却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
意识形态、民族、宗教、国家利益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生活在新生国界线附近的人们,生活必然不会平静。
有一天,明琪桃子居住的国家突然消失,她居住的旅馆所在的公园成为了四个国家的边界。
更夸张的是,四个国家的边界中心正是明琪桃子住的旅馆。
举例来说,如果客厅的正中央是国界线,那么在客厅里走一步,就可能进入另一个国家。
对于孩子们来说,国界线无关紧要,但对成年人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
于是,搬家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择。
明琪桃子和她的父母在动画中轻松愉快地搬了家,但若是在现实社会中,明琪桃子便成为了世界上无数难民儿童中的一员。
而在冲突频发的地方,妖精们自然无法悠闲地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谈论 “梦想” 吗?
如何将这种具有强烈社会性的沉重主题,以轻松喜剧的方式与 “梦想” 这一关键词联系起来…… 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实验。
此外,出于一半好奇一半玩乐的心态,我让 海桃子与现实社会(?)接触,并让她与前作中转世为人类的空桃子相遇,以让她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让空桃子登场,不仅仅是玩乐兴致的客串,而是为了强调海桃子并非重制版,而是 空桃子篇的续集。这一点,我和导演汤山先生都认为迟早是必要的。
虽然也有人提出应该更早让两人相遇,但我认为,在海桃子因国界问题搬家并开始思考自我,按播出顺序,正是两人相遇的最佳时机。
顺便一提,赞助商要求的新家,该说是不出意料嘛,最终没能玩具化。
虽然玩具公司的企划失败了,但海桃子的世界却因此向前迈进了一步。
赞助商判断 “变成大人的魔法” 对孩子们不再有吸引力,因此要求明琪桃子使用其他魔法。
这也是我所希望的。
在试图将社会性融入《明琪桃子》的实验中,每集必须使用一次 “变成大人的魔法” 这一限制,实在是有点碍事了。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明琪桃子不使用 “变成大人的魔法” 的剧集,但现在得到了正式认可。
也有这一点上的考量,在明琪桃子搬家之际,《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更换了片头曲,并加上了副标题《拥抱梦想》。
与此同时,有人提议推出一张插曲CD。
以这些插曲必须用在故事里为条件,制作了一些有插曲的剧集,这进一步增加了《明琪桃子》中实验性剧集的数量。

第97回 海桃子的实验3
虽然称之为实验有一些夸张了,但 海桃子与空桃子共同出演的剧集《桃子与桃子》,也让我内心捏了一把冷汗。
我担心如果空桃子与第二代的海桃子的演绎过于相似,观众可能会认为海桃子并非空桃子的续篇,而只是对空桃子的模仿和重制。
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为空桃子配音的小山茉美女士和为海桃子配音的林原惠美女士的声音虽然有些相似,但她们各自鲜明的个性差异显而易见。
而且在两人的对手戏中配合默契,仿佛一对长期合作的漫才搭档。
她们再次展现了能长期作为顶尖人气女声优的才华。
小山茉美女士当时已经是资深声优,而林原惠美女士作为声优和歌手正处于上升期,但在《桃子与桃子》的共同演出中,她们清晰地展现了海桃子与空桃子看似相同却又不同的立场 —— 这正是 80 年代与 90 年代 “梦想” 的差异。
对我来说,这次共同演出让我确信,两人能够完美地演绎我脑海中构思的海桃子 最终话的关键场景 —— 当海桃子为是否离开 “梦想” 几乎消失的地球而苦恼时,空桃子以似乎不经意的口吻给出建议的对话场景。当时我还在犹豫是否要写这个场景,但看到两人的默契演绎后,我坚信她们一定能完美呈现。
顺便一提,在最终话配音结束后的庆功宴上,小山茉美女士和林原惠美女士 —— 也就是两位明琪桃子 —— 并排坐着,愉快地讨论着怎么做声优的话题,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在《桃子与桃子》的共同演出中,我感受到仅仅让两人在这一话和最终话共同出演,似乎有些可惜。
是否要创作其他让两人共同出演的剧集?这种想法似乎也与导演汤山先生不谋而合。
恰好,新插曲 CD 的企划也被提上了日程。
既然如此,不如尝试制作一部音乐剧吧。
小山茉美女士曾为 空桃子的主题曲和插曲献声,因此她与林原惠美女士二重唱应该也能顺利实现。
于是,我们以海桃子的背景音乐为素材,创作了一首名为《桃子与桃子》的歌曲,由两人共同演唱。
我时不时会写音乐剧风格的动画剧本,而在《明琪桃子》之前的动画《偶像天使阳子》中,导演网野先生也曾在每集的背景音乐中加入歌词,强行让角色们演唱。
不过这次海桃子的剧集从一开始就旨在制作一部音乐剧,空桃子也会登场。
喜欢作词的汤山导演还为明琪桃子的跟班们创作了《三匹のうた》。
问题是如何让空桃子的登场显得自然,同时让故事与《明琪桃子》整体的主题 “梦想” 相契合。
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故事在我旁观《桃子与桃子》的配音时,瞬间就在脑海中成型了。
空桃子与菲纳丽纳莎的传说 ——这是第 10话《让我睡吧!》中登场的畅销书作家珍妮特所写的幻想小说的里设定,出现了一个制作人想要把这个小说拍成电影。
这位制作人叫沃尔特・兹德尼克。
这个名字由人尽皆知的沃尔特・迪士尼和《乱世佳人》的天才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拼接出来的,名字其实根本无所谓。
在电影的角色选拔中,空桃子和海桃都被选中了。
完成这部电影是制片人兹德尼克多年的梦想,但由于种种障碍,迟迟未能实现。
最终,他不得不使用8 mm摄像机进行拍摄。
在我参与的动画系列中,从早期的《ダッシュ勝平》到《宝可梦》,几乎每次都会出现关于制作电影的故事,是我的定番剧集。
只能说这是我的个人兴趣。
不管别人怎么说,电影制作的过程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工作人员可能吐槽 “有来这一套啊”,但我只能告诉他们这是因为我太喜欢了…这连辩解都算不上。
但是在 制作海桃子的90年代,8 mm摄像机已经算是古董了,动画制作人员中甚至没有人见过实物。
无奈之下,我从家里的储藏室中翻出了我小时候父亲用过的、满是灰尘的 8 mm摄像机,并以此为模型进行绘制。
因此,在海桃子里涉及音乐剧的《为梦歌唱》和《梦的彼方》两部曲中出现的 8 mm摄像机,与我家的摄像机几乎一模一样,每次看这些剧集,我都会感到莫名的开心。
抛开这些私人话题不谈,作为《明琪桃子》的这两话,不仅融入了制作《明琪桃子》电影的故事,还将其改编为音乐剧,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家故事的仿写。但这次的故事并没有走搞笑路线,而是严肃地描绘了 “梦想” 与 “挫折”,现在回想起来,这是非常麻烦的两话。
无论是制作人员还是声优,都费了非常大的功夫,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已经不想再做第二次了
这两部曲的剧本是我与北条千夏共同创作的,但表记的时候都写出来太麻烦,我们决定将《为梦歌唱》的剧本署名为北条,而《梦的彼方》则署名为我。《梦的彼方》中再现了许多空桃子的场景,因此,曾在空桃子中大放异彩的渡边浩先生一人承担了分演和作画监督的工作。
在《明琪桃子》中,分演由同一人负责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连作画监督也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况却很少见。
在这两话中,部分歌曲由我们本人录制了参考用的磁带供声优们参考。然而,小山茉美女士却冷淡地表示:“听了这盘磁带,我可能要变成音痴了。” 看来我们真的是唱得很好呢。
这两话音乐剧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空桃子和海桃子—— 也就是小山茉美女士和林原惠美女士 —— 共同出演,换句话说有一部分是出于制作人员和我本人的兴趣,因此或许称不上是实验性的作品。
但是在其他剧集中,我刻意融入了看似温和但在当时相当危险的社会性问题。
为了讲述 90 年代的 “梦想”,有几个主题是我无论如何都想涉及的。


第98回 海桃子的实验4
在 1990 年代,“成为大人” 不再能作为孩子们的 “梦想” 发挥作用,因此谈论这一时期的 “梦想”,实际上也是在描绘 “梦想” 变质后的 1990 年代社会状况。
我是这样认为的。
虽然我曾犹豫是否应该在魔法少女动画中强烈地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性,但《魔法公主明琪桃子》这部作品本身,从空桃子篇开始,就已经与东映系的家庭剧式的童话风格魔法少女作品划清了界限,尽管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回头过来看,空桃子给当时的魔法少女动画带去了新风潮。
既然如此,海桃子也应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
甚至可以说,我认为这正是《魔法公主明琪桃子》作品的独特之处。
然而具体要融入什么样的社会性,我思考了许多。
不管怎么说,《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是一部面向儿童的动画。
如果社会性呈现地过于露骨,我觉得这并不可行。
要让小孩子们也觉得有趣。
同时,我希望当这些孩子长大后,能够回过头来意识到《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内容反映了他们童年时代的社会性。
由于《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制作团队也考虑过海外市场,因此这种社会性不仅适用于日本,也要在海外通用。
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感到困惑、至今仍未找到答案的问题。
那就是宗教。
如果说宗教是人类 “梦想” 的一部分,那可能会酿出大问题,所以这一点我也放下不谈。
毕竟是小孩子的思考…… 就让我含糊其辞地略过吧。
小时候的我有一个很单纯的疑惑,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宗教,但为什么它们会成为战争和迫害的根源?
小时候学过的十字军与伊斯兰的战争,我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原本旨在让人类幸福的宗教,却会引发让人不幸的战争。
当然了,后来我通过一些学习了解到,宗教战争背后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宗教本身也非常复杂,但小时候的我对此感到无比困惑。
在海桃子时期,中东正发生战争。
孩子们会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即使这是一场围绕石油利益的战争,其根源也涉及宗教和民族问题。
站在小孩子单纯的角度来看,虽然有不同民族,但人类本质上仍是同一种动物。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单纯来看,根源其实是同样的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战争?
提出宗教方面的疑问,至少在娱乐作品中还是不要涉及会比较好,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主题。
然而,我认为《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或许可以稍微触及一下。
于是,第 46 集《东差西误的神明》讲述了两个因宗教战争而敌对的小岛,发现他们崇拜的神明其实是同一个,从而停止战争的故事。
这一话剧本我拜托了空桃子篇的常驻编剧土屋斗纪雄先生来写,他擅长创作节奏明快、主题隐约可见的闹剧式剧本。
土屋先生在空桃子中曾写过明琪桃子阻止核战争爆发的《东差西误大行动》,而在 海桃子时期,他忙于其他工作,是我强行找他过来的。
或许是因为空桃子篇时修改次数太多,土屋先生这次提出了 “要改只修改一次” 的条件。
他为海桃子撰写的剧本只有《东差西误的神明》这一话,但他确实很好地理解了这一画的主题,作为接受工作的条件,他最后只修改了一次。
修改的部分主要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地理解两个小岛的人们崇拜的是同一个神明。
顺便一提,尽管距离空桃子已经过去了十年,即使扣除编剧写作技巧的进步,土屋先生和其他空桃子的编剧们虽然因其他工作繁忙,给海桃子写的剧本不多,但修改次数却非常少。
我至今仍然认为,空桃子篇的编剧们是适合描绘《魔法公主明琪桃子》世界的个性派。
涉及宗教的《东差西误的神明》在播出时并未引起任何投诉。
然而海桃子篇中还有另一集涉及宗教主题的作品,那就是以新兴宗教为素材的《幸福万岁》。
这一集的主题是新兴宗教的危险性,但由于可能与当时的现实产生关联,我们采取了非常谨慎的做法。
为了让观众将其视为一部荒诞的喜剧,我们将宗教团体设定为 “歌唱团体”,并特意请冈崎律子女士为其创作了主题曲《来吧 梦想合作社》。
这首歌既浪漫又充满活力,灵感来自音乐剧《歌剧魅影》《猫》的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爱的面面观》的主题曲,但实际上是一首新兴宗教团体的宣传曲,可以说是非常难以立即的创作要求。
此外,我还为与之对立的歌曲《哎哒吧音头》作词,并由冈崎女士作曲。
这首音头由声优、编剧、导演以及南极二郎先生等人组成的 “哎哒吧合唱团” 演唱,当然我也参与其中。
尽管这些歌曲可能与冈崎女士的常规风格相去甚远,但她却创作出了令人惊叹的有趣曲目。
恐怕除了《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 CD《歌うフェアリーテール》之外,再也听不到如此独特的冈崎律子作曲的歌曲了。
冈崎女士还为《魔法公主明琪桃子》创作了许多符合作品风格的歌曲,是《明琪桃子》不可或缺的一员。
在 海桃子时期,她的作曲风格已经确立,任何人听了都能认出这是冈崎律子的歌,大家都期待她未来更进一步,走向巅峰,然而她在 2004 年英年早逝。
我曾与她见过面,她就像《明琪桃子》广播剧 CD《雪停之后》的主题曲《四月的雪》一样,给人一种清纯而安静的印象。
每当我回想起 海桃子,冈崎女士的旋律总是会同时浮现在脑海中。
《幸福万岁》这一话像是三明治一样被《来吧 梦想合作社》和《哎哒吧音头》夹在中间,看似是一部荒诞的喜剧,但实际上探讨了新兴宗教教主与明琪桃子关于 “幸福” 的对话,以及深陷“梦想合作社” 的人们。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极具实验性的故事。
而在1995 年,地铁沙林事件发生了。
尽管那件事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我想每一个人都知道那件事
如今像《幸福万岁》这样的故事,至少在动画或电视剧中,我认为是无法制作的。
关于海桃子的剧集故事还有很多。
也许是因为我当时记下了一些简单的日记用作笔记。
阅读这些日记时,当时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就再打扰各位读者一段时间,回顾一下《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海桃子的剧集。


第99回 海桃子的实验5
要描绘 1990 年代的 “梦想”,就必须了解当时孩子们怀抱着怎样的 “梦想”。
我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的孩子似乎并不多。
泡沫经济的崩溃让大人们陷入了痛苦,这种状况可能也反映到了孩子们身上。
第 48 话《想要宝宝!?》讲述了一个年仅 9 岁的富豪女儿,因为认为人类的未来充满绝望,所以希望在这一切发生之前结婚生子,并为此公开招募结婚对象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基于美国杂志上的一篇真实报道,剧本由面出明美女士负责。
如果认真去想的话,这个故事让人无法一笑置之,但通过加入小森真美小姐的插曲,并有意识地去往电影《小さな恋のメロディ》和《卒業》靠拢,最终将其处理成了一部爱情喜剧。
这个真实案例后来在美国也被改编成喜剧电影,虽然未在日本上映,但在美国国内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成绩。
第 45 话《成为天才吧!》讲述了一个梦想成为天才并征服世界的少年的故事。最初,这只是一个关于希望孩子成为天才的虎妈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海桃子播出10 年前,即空桃子之后的魔法少女动画《クリィミーマミ》(我是小甜甜),负责那部动画文艺和剧本的是我的熟人小西川博先生。尽管到海桃子的时候,小西川已经辞去了编剧的工作,转向了其他行业,但在我的一再请求下,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点一点地完成了剧本。
当时,小西川先生刚刚成为父亲,我想他能够深刻体会到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感情,或许他也有一种希望能将《明琪桃子》的剧本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的心境吧,所以他坚持不懈地挤出时间,逐步完成了剧本。
然而,仅仅通过虎妈的热情让孩子成为天才,似乎已经无法契合 1990 年代孩子们所看到的 “梦想”。
因此,我决定在故事中加入一个梦想征服世界的元素给那位少年,利用父母希望孩子成为天才的热情来推动情节。
我原本的设想是,既然要征服世界,那就让那个天才少年操纵大人来达成目的,而自己继续当个小孩子,但这样会让故事变得过于复杂,淡化原本的虎妈对孩子热情的主题,因此最终放弃了这一部分。
这个剧本从提出要求到完成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是海桃子中耗时最长的剧本。
我至今仍对小西川先生在兼顾其他工作的同时,坚持完成剧本心怀感激。
除此之外,我还构思了许多以 1990 年代孩子们的 “梦想” 为主题的剧集。
然而,无论我如何试图赋予这些故事明亮的色彩,孩子们的未来 —— 也就是 21 世纪 —— 在我看来,似乎并不会比 20 世纪更加充满希望与梦想。
我并不想一直描绘对未来悲观的《魔法公主明琪桃子》。
此外,考虑到海桃子的播出档期,我也不认为这些剧本能够及时完成。
因此,我决定暂时搁置那些故事。
如果《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第三部作品能够实现,也就是进入了21 世纪。
到那时,我会重新审视那些故事。
因此,海桃子的后半部分更多地描绘了 1990 年代孩子们的 “梦想” 所处的社会背景。
也就是 1990 年代的社会状况。
第 49 话《魔法少女星际大战!?》讲述了一个通过全宇宙直播向全世界揭示魔法存在的故事,但看直播的观众没有人相信魔法。
认为这只是电视节目的作秀。
这一集的主题实际上是媒体的可信度。
媒体或许拥有推动社会的力量,但观众应该对媒体传播的信息保持多大程度的信任,正是《魔法少女星际大战!?》这一话想要传达的隐含信息。
顺带一提,在我负责的作品中,不仅仅是《魔法公主明琪桃子》,以媒体为主题的剧集很多。
这与我童年的经历有关。小时候,我曾因某件事被报纸误报,尽管我要求更正,却被轻易地无视了。
那是一家大报社,他们的宗旨是绝不能出现任何错误报道。
他们认为,如果因为一个孩子的事而刊登更正声明,会损害报纸的信用。
从那以后,我对媒体的信任大打折扣,这几乎成了我的心理阴影。
因此,我甚至认为电视节目的作秀和捏造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是不可原谅的。
我觉得盲目相信媒体报道的人才是无药可救的。
然而,如果完全不信任媒体,当真实的报道出现时,又该如何应对呢?
这个问题从我小时候就一直困扰着我。
因此,在我参与的系列作品中,以媒体为主题的剧集变得格外突出。
这不仅仅是一个 1990 年代的问题,而是一个适用于任何时代的社会性议题,孩子们也无法置身事外。
毕竟,现在的大多数成年人都是在电视的影响下长大的,电视比报纸和杂志更具视听冲击力。
进入 21 世纪后,还会叠加游戏和互联网的影响。
我相信,在 21 世纪的《魔法公主明琪桃子》中,一定会写以游戏和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为主题的剧集。
当然,《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本质上是一部幻想童话作品。
将社会性元素融入其中或许有些不符合题材。
但对于在海桃子中加入 1990 年代的社会背景一事,我没有任何犹豫。
我希望做到的并不是追随时代潮流,而是创作一个与时代共存的童话。
我认为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具备跨越时代的普遍性。
第 51 话《扑腾扑腾的蝴蝶!》讲述了因自然破坏而濒临灭绝的蝴蝶教会人类如何自力更生地飞翔的故事。
第 57 话《别冷冰冰的》则描绘了将濒危动物冷冻保存,并用类似诺亚方舟的宇宙飞船将它们送往太空的计划。
作为海桃子的次常驻角色,想要冷冻一切的科学家艾琳正是为这一话而设置的。
第 55 话《噩梦的愿望》,登场了一位噩梦公主,从她口中说出的“如果梦要消失了,那还留有噩梦不是更好”,描绘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毫无梦想的世界。明琪桃子一行人甚至被饥饿地区的人们质问:“你们总说要有梦想…但梦想能吃吗?(意思是梦想能变成食物吗?)”
虽然有些制作人员提出《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剧集是否应该将 “梦想”消失做到这个地步,但我依旧坚持了原本的想法。
然而难点在于,我找不到既能体现社会性,又能写出与《明琪桃子》世界相融题材的编剧。
这也是空桃子和海桃子编剧团队之间某种意义上的水平差距。
无论是世代差异还是成长环境的不同,那些在电视的陪同下长大,动画和漫画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编剧,似乎对周围的社会缺乏兴趣,甚至没有表现出想要描绘它的倾向。
这并不是编剧的责任,而是时代的产物。
从公众投稿的情节中,也很少看到反映当时社会性的内容,即使有,也大多局限于描绘御宅族的世界。
在 21 世纪的今天,御宅族已经完全被社会接受,因此描绘御宅族也是在描绘社会。
但在 1990 年代,描绘御宅族还称不上在描绘整个社会。
最终,海桃子后半部分带有社会性的剧集的大致构思几乎都由我提出,然后交由已经熟悉海桃子世界的编剧们完成。
对于我来说,这就像每天都在进行一场结果未知的实验,不知道他们会写出怎样的剧本,也不知道会如何去修改。


第100回 海桃子的实验6
这个专栏也迎来了第 100 回。
我衷心感谢那些耐心阅读这个专栏的读者们,以及陪伴这个专栏近两年的AnimeStyle。
现在回到正题,海桃子也超过了 50 话,不得不开始为最终话构思故事了。
虽然有很多关于明琪桃子和 1990 年代社会性结合的剧集,但问题是剧本能否在播出结束前完成。
在众多大纲中,有两个剧本无论如何都想赶在播出前完成。
其中一个是在盛夏时想到的大纲,当时在垃圾场堆积的旧轮胎因太阳的热量自燃,引发了火灾。
我向导演汤山先生提出,如果这并非自燃,而是轮胎们自杀的结果会怎样?他的回答是 “首藤先生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并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如果旧轮胎的自燃是自杀……那为什么旧轮胎不得不自杀?
因为被丢弃的轮胎已经无处可去了……这是我的想象。
不仅仅是轮胎,那些用旧的东西、明明还能使用却被当作垃圾丢弃的物品,它们的命运会如何呢?
在思考这些疑问的过程中,垃圾处理问题在我心中逐渐凸显。
垃圾到处都有。
被丢弃的垃圾不愿被白白处理,而是寻找自己的归宿,四处徘徊。
明琪桃子用魔法带着它们去寻找能稳居的地方,但无论到哪里,都已经堆满了其他垃圾,然后被驱逐出去。
即使去了南极或宇宙,那里也早已被垃圾占据。
无处可去的垃圾最终选择了自焚,也就是自杀。
单从故事来看,这是一个关于垃圾处理和环境问题的沉重故事,但如何将其写成既有趣又略带悲伤的剧本,让我费尽了心思。
最终这个剧本在第 61 话,也就是最终话的前一话完成并播出。播出时间是 12 月 16 日,所以盛夏时构思的故事终于在冬天赶上了。
剧本上,以明琪桃子站在燃烧殆尽的垃圾堆旁的身影结束,但动画的最后一幕,燃烧的痕迹变成了一片美丽的花田。
这个场景并不在剧本中,而是汤山导演和其他制作人员出于不想让结局过于悲伤的考虑而添加的。
另一个无论如何都想完成却未能赶上的剧本,是关于教育问题的剧集。
海桃子中没有关于学校的剧集。
写一话关于学校的故事不挺好吗…既然有这种想法了,又是在明琪桃子这部作品里,那就把教育问题当做主题好了。
当时,关于闭门不出和拒绝上学的孩子们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
于是,我以 “如果不想上学,那就不去好了” 的立场,创作了《明琪桃子去上学》这一话。
虽然未能赶上电视播出,但作为番外篇完成了,我想有些观众可能通过镭射影碟或 DVD 看过。
明琪桃子和一群被学校抛弃的学生们,因为不满以偏差值为重的学校,他们觉得“才不需要这种学校呢”,将学校破坏了,但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出色的大人。
这一集想要探讨的教育问题,既不是偏差值教育,也不是校园欺凌,而是义务教育本身。
通常,小孩子会认为义务教育是要求他们必须去上小学和初中的义务。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义务教育是指大人有义务让孩子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而对孩子来说,上学是一种权利。
孩子们有权利去学校接受教育。如果不想去学校,他们可以放弃这个权利。
如果不想上学,那就不必去。孩子们并没有上学的义务,义务在于养育孩子的大人。
因此,最近有些父母不支付学校午餐费的现象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让孩子上学是父母的义务,不支付午餐费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履行义务。
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场所,而不是提供午餐的地方。如果要提供午餐,当然应该由孩子的父母支付费用。
如果父母不想支付餐费,那就应该让孩子带便当或在家吃午餐。
虽然话题有些偏离到午餐费上,但如果孩子不想去那些强迫学习或存在欺凌的学校,那就不必去,因为上学并不是孩子的义务。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似乎都误解了义务教育的本质。
上学是孩子的权利,如果对学校不满意…… 按照《明琪桃子》的风格会有点太过头,那就是干脆把学校毁掉。
有些观众看完这一集后表示:“无论如何,毁掉学校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但正是这种超常的举动,才体现了《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特色。
番外篇共有三集,其中一集是《SOS!玛琳纳莎》,讲述了一个只有在真正的战争中才能燃起斗志的军人,他在梦之国玛琳纳莎体验了梦中的战争,却始终无法满足,直到碰上了真正的战争才终于感到释怀。《SOS!玛琳纳莎》,这在魔法少女动画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故事。
另一集番外篇《向星星许愿》则与之前的风格截然不同,讲述了一个离散的家庭在约定的夜晚重聚的温馨故事。由于海桃子中有太多胡闹的故事,导演汤山先生似乎更想创作一部关于家庭之爱的正统故事。
剧本也是由汤山先生撰写,但由于《魔法公主明琪桃子》一贯的胡闹风格,这一正统的故事反而显得不那么正统,甚至像是一部实验作品,这一点想想还挺怪的。
说到正统,前作空桃子的常驻编剧金春智子小姐,以空桃子的节奏创作了两话正统魔法少女故事的剧集 —— 第 14 话《很久很久以前的叫醒服务》和第 54 话《海盗托帕兹的宝藏》。两话剧本都非常扎实,几乎不需要修改。
不过从整体来看,这两集过于正统,让一贯剧情暴走的《明琪桃子》显得稍微平静了一些,反而为作品增添了多样性,也是挺好的安排。
就这样,《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海桃子篇也将迎来最终话。但在最终话之前,有一话虽然不是实验作品,却采用了非常独特的制作方式,让我难忘,那就是第 53 话《驶出吧 梦想列车》。
Tags:动画
#1 - 2025-3-5 16:20
Xie3 Project(ねえ、心葉くん。いつか小説を書いてね。 ... ... ...)
感谢翻译!

关联条目

© 2008-2024 Bangumi (a.k.a.Chobits), some rights reserved | r543
注册时我很沉默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