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Bangumi 番组计划
登录注册

野菜一日分 »日志
シナリオえーだば創作術 巴鲁迪奥斯部分(26回-31回)


2024-10-9 14:33 /
第26回 关于巴鲁迪奥斯…又或是关于系列构成
我久违地去了一趟小田原。
我手上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捐赠给了当地的市图书馆,所以我去那边是为了查资料。
顺带,我也去看了一下存放我剧本相关资料的书架。
还有将近一半没有整理完,不过那些我有印象的剧本确实都安置在那里。不过在图书馆的藏书里看到这些剧本,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别人的作品一样,真是不可思议。就好像是从记忆深处的仓库里突然拿出来,放到太阳底下,让人觉得是遥远世界来的东西。
本来的话,我应该沿着第一回里写到的那个《漫画世界民间故事》,也就是我真正想要成为编剧的那个作品往后继续写。不过这其实有很多涉及我个人经历的地方…虽然我觉得这对于成为编剧有一些可以参考的地方…要将这些经历就会涉及到不少知道当时情况的人物登场,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还健在,要首先得到他们的理解。而且这里边也有现在我联系不到的人。
在得到他们的理解之前,让我们继续在这如同迷宫一般的图书馆里短暂徘徊,回忆一下能看到的曾经我写过的作品。
有一部1980年6月开始播放的机器人动画《宇宙战士巴鲁迪奥斯》。在那之前我主要的工作是给《漫画世界民间故事》或者《漫画起源物语》写剧本,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机器人动画。那时候我对机器人动画几乎不感兴趣。
当时我写的《漫画起源物语》收视率相当不错,虽然是周六的5点半播出,同时段的竞争节目是相扑直播,收视率从未跌下过10%,而在没有相扑比赛的时候,收视率最高达到过28%。
正好在那段时间,有一部竞争关系比较远的机器人动画,似乎就是《机动战士高达》。就我个人情况来说,只是我写的剧本恰好是动画而已,当时我眼中的动画,迪士尼就是巅峰,所以机器人动画并没有入我的眼,当时很有人气的《宇宙战舰大和号》也是一样,这艘在太平洋战争末期采取无谋的特攻被击沉的战舰,居然说为了拯救地球飞向宇宙…真是惊到我了。顺带一提,我认为大和号是日本战争史上最愚蠢的举动和最大的悲剧之一,最近有一部要上映的电影《男人们大和号》(男たちの大和),我非常在意它会以怎么样的视角来拍,而观众会有怎么样的反应。
先不谈那个了,总之在我相关的节目同档期,有一个放到现在无人不知的《高达》,我根本不知道它是怎么样的作品,不如说我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作品。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会去写《宇宙战士巴鲁迪奥斯》,这得从我认识筒井共美这位编剧开始说起,她是后来加入《漫画起源物语》的一位编剧,在TBS的介绍下偶然与她结识的…十几年后她获得了向田邦子奖、电影旬报奖、日本学院编剧奖等一系列编剧方面的奖项,应该没有编剧不知道她的名字…顺带一提,后来我担任构成的《猿飞小忍者》和《明琪桃子》也离不开这位拥有珍贵感性的编剧。
我写过《麒麟名曲剧场 巴黎的伊莎贝尔》,而筒井女士写过这部作品的前作《野蔷薇的朱莉》,同时我们也是一个时代的人,所以我们是很好的工作伙伴。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六本木附近喝酒——筒井女士在喝酒的似乎不会聊剧本的话题,主要是闲聊,而且她年轻的时候还是个美女…啊现在也是…所以她也是我的好酒友——不知为何,一位叫酒井昭义的编剧也来了同一家店,筒井女士认识他,于是把他介绍给了我。
酒井先生当时担任了很多龙之子制作的动画的系列构成工作,他似乎在为从龙之子独立出去的苇Pro寻找编剧。
系列构成是什么?
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叫法。
筒井女士对我说系列构成就相当于剧本层面的制作人。
事实上,酒井先生可以跟制作公司进行交涉,商讨剧本写什么故事,内容与主题,甚至是编剧的报酬。
在我的理解里,这就代表着系构在作品的制作层面、演出层面有发言权,是剧本层面的最高负责人。自然这样也就是整个动画的负责人之一。
在那之后,我一直认为系列构成就是这样一个岗位。
但现实好像并不是这样…就制作方来说,系列构成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的解释,现在如果有人问我系构是做什么的,我也没法说清楚。
有些时候那种把动画编剧召集起来的介绍人被叫做系列构成,有些时候创作没有原作的原创动画的人被叫做系列构成,有些时候把漫画或者游戏改编成半年26集或者1年52集动画,将剧本分配给各个编剧的人被叫做系列构成。
不管如何,系列构成是动画的主要编剧,这似乎并没有错,就算担任的是一个没有原作的原创作品的系列构成,作为其编剧是有著作权的,但并没有作为原作者的著作权,这在业内似乎是一种常识。
换句话说,无论是按照漫画原作那样写剧本,还是不按照原作写原创剧本,所享有的权利是一样的…既然如此,不设置系列构成,那些有原作的剧本直接按原作里的来写,这不是更轻松吗…这个总让人感觉五味杂陈的名字,便是系列构成。
我一开始以为系列构成在制作层面和演出层面都有发言权,是剧本层面的最高负责人…自然也就是动画的作者…也就是说,就立场而言是有著作权的,我一直没有摆脱过这种想法,直到遇到了多媒体展开,混乱不清的宝可梦动画前。
但是在这个业界,原创作品的系列构成享有著作权,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无可奈何之下就有了原作构成、原案构成、系列故事等等的叫法,但几乎没有人以原作者的身份拿到过著作权。
顺带一提,有一个叫文艺负责(文芸担当)的岗位,主要是催促编剧,确保交稿时间,在剧本层面处理各种各样的琐事,有时候文艺负责会进入到系列构成的范畴,如果剧本写得太慢,这个岗位的人也可能自己来写剧本。
后来在海桃子(也被叫做平成桃子,或者用声优来代指的林原桃子),也就是明琪桃子第二部里担任编剧的面出明美女士,她在《海螺小姐》担任文艺负责的时候,因为剧本进展过慢,她自己写了约90集剧本。
我们把话题说回和酒井先生的相遇。
他当时提到了一部新的机器人动画企划。
动画的赞助商,自然是卖机器人玩具的玩具商。
机器人动画的本质就是玩具广告。
如果机器人卖不出去,那就完蛋了。
但是在动画里,他想描写人的故事(人間のドラマ)
酒井先生想的主题便是如此。
我不知道高达这部作品也是这样的主题。顺带一提,我自然也不知道高达的总导演是小田原出生的人。
只要机器人玩具卖得好,动画拍什么都行。
就跟浪漫成人电影一样,只要有裸体,拍什么内容都行。
在那之前我只写过《漫画杞源物语》和西洋历史绘卷。加上这次有筒井女士的推荐。
我想着要不要试着写一次机器人动画。
就这样,我开始由苇Pro担任制作的《宇宙战士巴鲁迪奥斯》的剧本工作,这部作品因为玩具卖不出去,在故事发展到最高潮的时候被毫不留情的腰斩了,因此在一部分动画爱好者之间很有名。
原作和系列构成是酒井昭义。主要剧本由酒井先生、筒井女士和我来负责。顺带一提,我第一次写的机器人动画《巴鲁迪奥斯》,第四集的演出由汤山邦彦先生负责。后来在《战国魔神豪将军》、《明琪桃子》、《宝可梦无印》多次合作,甚至被人叫做搭档,在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想到。

第27回 巴鲁迪奥斯出动
在进入这一回的内容之前,请允许我道个歉,并更正一下上一回里的一个错误。我提到汤山邦彦担任了《巴鲁迪奥斯》第四集的演出,但这是我搞错了,其实他负责的是分镜工作,而担任演出一职的是大庭(ouba)寿太郎先生。这两位都是和我第一次共事,顺带一提,苇Pro的下一作《战国魔神豪将军》里有一个教育儿童用的机器人,名字叫做OVA,大庭先生的名字就是其源头。
好了,让我们开始《巴鲁迪奥斯》,这一作的主题是想在机器人动画框架下描写人的故事,不过系构酒井先生所设想的人的故事,并不是《机动战士高达》里那样描写人物成长的故事,而是打算更成人向,描写人的爱恨情仇。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被污染的星球S-1,一支名为阿尔德巴隆(アルデバロン)的舰队决定移民,他们发现了地球并准备征服地球。但阿尔德巴隆内部发生了动乱,一位叫马林(マリン)的年轻人逃去了地球。而在动乱之中,马林不小心杀死了女指挥官阿芙洛蒂亚(アフロディア)的弟弟。阿芙洛蒂亚对杀死弟弟的马林充满了恨意,但她也没察觉到自己对马林有一种类似于爱情的感情。同时,统领阿尔德巴隆军的冷酷总统加特兰(ガットラー)对阿芙洛蒂亚抱有一种并非宠爱的微妙感情。扭曲的三角关系、逃去地球的马林、地球防卫队blue fixer(ブルーフィクサー)成员之间的冲突、友情与爱情交织在一起,角色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身为编剧的我都很难去说明,就是这样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与此同时地球军内部也存在冲突,随着故事的发展,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混乱。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外星人侵略地球的故事,不过人物关系和局面非常复杂,如果不经过详细说明,连编剧本人都会搞不清状况,是非常费心思的作品。
也许酒井先生的脑中有很清晰的画面,但我听了只能满头问号。
在酒井先生看来,他可能都觉得“我已经解释到这份上了,你还没听明白吗”了,但作为从未写过机器人动画的我,脑子里全是????。
而且解释设定和人物关系很费功夫,直到我负责的第四集,标题里的巴鲁迪奥斯这个机器人都还没动起来。
让我做第四集,我还以为剧情里巴鲁迪奥斯已经在和敌人大乱斗了,结果连出动都没到。
作为主角的机器人,虽然有在片头里出现,但正片到了第四集还没有登场,就机器人动画来说太罕见了。我想迄今为止的机器人动画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在机器人登场之前,整整三集都花在人物关系和设定上,期待已久的本尊登场一定要非常惊艳才行。
而且设定上只有马林才能操纵保护地球的巴鲁迪奥斯,而他是被地球人视为敌人的S-1星人。不被地球人所信任的男人为了保护地球而战。
另外S-1行人并不是从宇宙过来,而是突然从亚空间出现发动攻击。
亚空间这个词虽然经常能听见,但谁都不知道是个怎么样的空间。跟现实世界不同的一个空间…就跟四次元一样。我要写的就是巴鲁迪奥斯在亚空间首次登场。
顺带一提,因为工期上的原因,第三集和第四集是同步进行写作的。所以说,第一集暂且不论,第二集和第三集的剧本根本没有完成,我只知道梗概。
于是乎,我写的第四集基本上是凭空出现的。
我所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马林被不被周围人所信任。
然后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叫杰米的地球女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对马林(ジェミー)产生了好感。
还有一个叫昆因斯坦(クインシュタイン)的冷淡科学家,她信任了身为敌人的S-1星人的马林,决定把自己开发的巴鲁迪奥斯交给他驾驶(因为是女性的爱因斯坦,所以起名叫昆因斯坦,这种让人无语抱头的命名法…在苇Pro和龙之子里很多见)。
总之,靠这些情报,要让巴鲁迪奥斯出动。
去往亚空间的巴鲁迪奥斯,会迎来怎么样的战斗。
这些都无所谓了。如果不能在战斗中取胜,那这个动画在第四集就可以宣告结束了。预定播放一年的作品在第四集就结束,这可不行。
无论在战斗场面上下多少功夫,跟其他机器人动画都是大同小异。无法成为《巴鲁迪奥斯》独有的亮点。
那么该怎么制造出亮点呢…我决定把重点放在巴鲁迪奥斯能否从未知的亚空间返回现实世界的悬念以及和将巴鲁迪奥斯托付给马林的女性科学家的信赖关系上。
如果是巴鲁迪奥斯回到现实世界,大伙们高兴地跑过来大喊着“赢了赢了”,那这不会有什么亮点。巴鲁迪奥斯在亚空间里的位置无法从现实空间感知到,而它在亚空间的滞留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在时限里回到现实空间,那么巴鲁迪奥斯就会消失。时限不断临近,5,4,3,2,1,0…突然巴鲁迪奥斯出现在了地球司令部的正中间,把周围的东西都给砸坏了。
司令部一片混乱…但作战是成功了。
马林和女性科学家在司令部的走廊上擦肩而过。
两人默默不语擦肩而过。
不过,两人之间确实建立起了信赖关系。
这一连串场景的分镜和演出都画得很优秀。
对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机器人动画,作为编剧我很满意。
那时候我没想过分镜是谁,演出是谁这种事情,也没打算记住那些人的名字,但机器人动画也可以写得很有趣。
但是关于人的故事这样一个主线,我觉得有点复杂,会比较麻烦,所以不太想参与,于是我向酒井先生请求,让我写那种和主线无关,一集完结的次要角色的内容,他也欣然同意了。但没想到,在这个作品接近完结的时候,从次要角色到各种各样设定的收尾工作,都不得不由我来完成。


第28回 在《巴鲁迪奥斯》里写香水…
后来想想,《宇宙战士巴鲁迪奥斯》的系构酒井先生,他的系构形式跟其他人有非常大的不同。
通常来说,剧本朗读(本読み)会有制作人、总导演、演出…偶尔还会有赞助商、代理商、电视剧的制作人一起参与,就像是开会一样。事实上这种情况的确很常见,但《巴鲁迪奥斯》的时候并不是这样。
剧本朗读的时候只有酒井先生和我…没有其他任何人在。所以我和《巴鲁迪奥斯》的总导演广川和之先生只有在最初碰面的时候打过招呼,其他时候几乎没有见到过。
更别说跟其他编剧见面了。
我和筒井共美女士在其他会议或者聚会上经常碰面,但从来没有因《巴鲁迪奥斯》而见过面。
我和她都不是那种会评论对方作品的人,所以巴鲁迪奥斯并没有成为我们之间的聊天话题。本作的编剧阵容里还有鸟海尽三先生,铃木裕二先生等等,但在制作巴鲁迪奥斯的时候我们之间也没打过招呼,我甚至没见过铃木先生,在这作之后我也没有在其他作品里看到过这个名字,也许是某人的笔名。我虽然没有去问过,但我猜测铃木这个名字是酒井先生出于某个理由用的笔名,直到如今我还是这么认为。如果不是的话,铃木裕二先生,请悄悄地来告诉我。
还有佐藤茂先生,他只写了一集巴鲁迪奥斯,这个人我很熟悉。他在《漫画起源物语》里写过剧本,是我向酒井先生介绍的,自然是认识的。
我并不是站在系列构成的立场,所以没去过动画制作现场,一般来说配音现场是要在的,但我也没有去。 所以我连《巴鲁迪奥斯》里的主人公和后来的《战国魔神豪将军》里的反派美型怪人布恩德尔(ブンドル)是同一个声优,也就是盐泽兼人先生,都完全不知道。
剧本朗读阶段就我和酒井两个人…在咖啡馆花了一个小时在搞这件事。
酒井先生给我看了其他人完成后的剧本,然后讲了讲《巴鲁迪奥斯》大致的构思,然后开始读我写的原稿。
当时我很在意的是他会折起原稿纸的角。
这让我非常吃惊,两张原稿纸里就有一张会被折起角…喂喂喂,这不是几乎等于重写吗…我可没印象写了这么差的剧本…
酒井先生读完了原稿,一脸认真,将折过角的原稿纸复原。
“这个字怎么读…读起来很困难啊”
“这个字写错了”
“这里漏字了”
换句话说,他是为了指出我的潦草笔迹、错别字和漏字,才把角折过来的。
那些地方我用橡皮和铅笔重新写过,我写完之后他跟我说。
“嗯,这样就行了,那么下一话准备怎么写”
我按照《巴鲁迪奥斯》这个故事的大致流程,口头向他叙述之后我要写的内容的梗概。
单纯只是口头的,没有写下来的梗概。
“嗯,可以…在○话的位置用这个内容吧”
然后酒井先生把原稿放入包中,付了咖啡钱,决定好下次剧本朗读的日子,这样就算结束了…基本都是一稿定稿…动画播放时几乎就是原封不动的剧本。
这样就行了吗…剧本朗读部分太简单了,我反而开始担心起来了。不过说回来,无论是《漫画世界民间故事》还是《漫画起源物语》,我都从来没重写过…换句话说一直都是一稿定稿,所以这次也没觉得很奇怪。不过后来我用酒井先生这种方式来做系列构成的时候,才发现这有多麻烦。
实际上制作人和演出那边应该有提出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而酒井先生将这些意见排除在外了,制作现场那边的意见并没有传到我这边。换句话说,身为系构的酒井昭义所通过的剧本,无论现场持什么意见都不会进行修改,他坚持了这种态度。
这种态度是有其道理的。
在剧本朗读阶段,制作人和演出方若是提出各种意见,胆子小的新人编剧或者世故的编剧就会对那些意见一一点头,对自己剧本里那些被人指摘的地方进行修改。
结局就是各种各样的意见被硬凑在一起,变成一部不会犯错的无聊剧本。
另外我要补充一点,现在的动画和电视剧的剧本很没意思,这肯定就是其中一个理由,虽然我不确定是不是由于很多职业编剧认为妥协就够了。
相对的,如果在剧本朗读环节有各种各样的意见被提出,然后像我年轻时那样只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这种类型的人写出的剧本就会被放弃,不会被拍成作品。
虽然我保证不是我自己的例子,但我知道有一个很传奇的故事。
在某个作品的剧本朗读中,某位编剧被制作人这里那里指出了一堆要改的地方,然后他点头同意了,这里那里改了一通,几天后带着第二部剧本过来剧本朗读。
“这不是一点都没改吗”,面对着这么说的制作人,编剧是这么淡定的回答的。
“请好好阅读,我改了很多…那些难的汉字都换成了平假名…并且为了照顾那些读不懂的人,我在那些简单的汉字上也注了假名念法”
换句话说,他这么做是一种强烈的讽刺,是在嘲讽制作人连剧本都读不来。后来那个制作人是什么态度,那个编剧又有什么下场,我并不知情。
我要强调的是,我非常理解那个编剧的心情,但我并没有胆量去付诸行动。
总之这样一个某编剧的传说是确有其事。
无论如何,剧本朗读阶段人数变多绝不是什么好事。
负责剧本的只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那就是系列构成。系列构成来和制作人以及演出做好详细的讨论,然后选择自己认可的编剧来写剧本。
在这个过程中,容不得其他人来插嘴。
系列构成便是这样的立场,这就是我认为的酒井先生的方式。
换句话说,在酒井担当系构的作品了,只要剧本被他点头通过了,那编剧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相对的,他对剧本会要求很严格。
但是也不知道他的运气是好还是坏,他选的筒井共美女士和本人首藤刚志,都不是什么轻易修改自己剧本的人。
酒井先生在让我们两个写剧本之前,在制作人和演出那边费了多少工夫,这个我并不知道。要我说的话,我希望他并没有遇到多大困难。
不管怎么样,直到《巴鲁迪奥斯》的中段,我要做的只是根据作品的设定来写我自己想写的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最困扰的是15话里那个登场的女性记者,她究竟是用哪种类型的香水。
日本女性虽然经常使用古龙水,但那也只在特殊场合,而且用也是稍稍喷一点。
但是对于体味比较重的外国人来说,香水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是在表现自己的性格一样。比方说到演员玛丽莲梦露,自然就是香奈儿5号香水。想要表达《巴鲁迪奥斯》里女性记者的性格,应该选用怎么样的香水…又不可能去问筒井女士(记者跟她的性格差太多了)…而且那时候身边也没有能问香水问题的女朋友,于是我就在那种有高级女性用品牌的商场里到处逛,撒谎说“我在找能够当老婆生日礼物的香水”,寻找着符合角色性格的香水。也多亏了这个经历,在现在的动画编剧里我有自信说我很懂香水。虽然有人大概会说,年纪一把的男人了,还在找香水,看着真让人悲伤…我选的可不是什么午夜飞行(注:Vol de Nuit,娇兰发行的一款香水),而是比翼双飞(注:L'Air du Temps,丽娜蕙姿发行的一款香水),我对这款香水的香味也很了解。但是香水的价值在于和使用者的体味相互协调。这香气付在我那有着烟味的手背上,实在很难说是合适的香水。
遗憾的是,我至今为止都没有遇到过跟比翼双飞的香味相称的女性。
如果有适合那款香水的女性请告诉我一声,我问过了解香水的人,这并不算一款很难用的香水,应该会有女性适合它。
在我死之前哪怕只是体验一次也好,与散发着这种香气的女性擦肩而过。
在机器人动画里写香水…如果需要,无论是怎么样的知识或是经验都得有储备,这便是编剧。


第29回 《巴鲁迪奥斯》爱憎改造计划…?
在随笔的第27回里我有提到过,《宇宙战士巴鲁迪奥斯》这部动画里,作为标题的机器人在第四话之前都没有登场,我说这在机器人动画里是前所未有的,不过有读者有来提醒我,说是有一部直到12话为止,作为主角的机器人都没有出场的动画,那就是1977年播出的《行星机器人丹加德A》。我猜这可能是制作公司、电视台、赞助商那边的原因,或者是原作故事上的考虑,故意不让机器人出场来获得更大的收益。不过,如果赞助商是玩具生产商,那作为商品的机器人在12话之前都没有登场,这种耐心让我很吃惊,不如说他们在商业上做出这种举动让我甚至有些害怕。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这个专栏的随笔有一定资料性的意义,所以我很欢迎也很感谢这类的指出。
不过有些细节性的指摘我无法做出回答,我可能会通过邮件来进行回复,但不会在随笔中提及,请读者谅解。
好了,让我们把话题回到《宇宙战士巴鲁迪奥斯》这部作品上。
本来我是避开主线故事,写作重心在次要角色的剧集上,但故事在过了中盘之后,就需要考虑到如何走向终盘,所以我写的剧集也必须要串联上主线内容,即地球一侧的主角马林和侵略方一边的女性司令官阿芙洛蒂亚之间的爱恨情仇。
这两个人在每一回里都会出现,所以对观众来说,他们两个都是很熟悉的角色,但实际上他们在敌我两方,而且平时都是搭乘机器人或者战斗用载具里,见面的情况很少。
有几集里两个人碰面了,但周围都是剑拔弩张的敌我两军,所以阿芙洛蒂亚在离开也只能说说“总有一天我会杀了你”这种残忍的台词然后离开,要么对马林抱着傲慢无礼的态度,这样一来爱恨情仇里的“爱”就无法取得进展。
而且因为赞助商的原因,这个作品必须以机器人巴鲁迪奥斯为中心来写作,尽管事实是地球一方处于压倒性的不利局面,但不能让巴鲁迪奥斯经常败北。
至少在动画正片中,不能让巴鲁迪奥斯出糗,因为这会影响到机器人玩具的销售。
就算巴鲁迪奥斯几乎就要败北了,但最后还是会获胜,这样的场面会一再出现。所以在剧集的暗地里,哪怕是侵略方取得了胜利,出现在画面里的巴鲁迪奥斯也会战胜敌人。当然的,阿芙洛蒂亚就会扮演那个为巴鲁迪奥斯的胜利感到懊恼的角色。“可恶!马林,你给我记住”,她虽然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但从她的表情上就能看出来。
作战上取得了有利局面…换句话说,阿芙洛蒂亚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但她不会给别人展露笑容,一直保持着冷酷的表情,偶尔会出现别的表情,那也是因为被巴鲁迪奥斯击败而感到懊恼。而且她遇到的总是那个粗鲁而冷酷的总统加特拉。对这样一个男人忠诚,然后以不输男人身的军人身份活着,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觉得这是个奇怪的女人,作为故事的女主角,这个性格设定看上去相当可怜。
而且她还有一个残忍的设定,那就是弟弟被马林杀害了。她对离世的弟弟的思念之情有点过头,以成年人的角度来看,甚至会觉得有种乱伦的感觉。
更严重的是,如果阿芙洛蒂亚和马林曾经是热恋关系,那还另当别论,但事实上并没有这种设定。
正常的话,她对马林的感情应该是恨意越来越强,作为女主角,要把她的感情转换到爱情上是极其困难的。
对马林一方面抱有恨意,但却萌生了爱意,这就是系构酒井先生设想的故事线,然后这种爱恨交织的结局会是一场悲剧还是迎来Happy End,这个答案仍藏于酒井先生的心中。
无论如何,考虑到中盘为止的展开,要让阿芙洛蒂亚对马林的恨意转换到爱意,是一种强行的做法。
比方说,拿一集出来写马林救了阿芙洛蒂亚一命,这也并不会让她的恨意转换成爱意,这样的展开过于俗套,缺乏真实性。
换句话说,阿芙洛蒂亚对马林的恨意被设置地过于坚实,这种冰冷的情感不可能被轻易融化。
得快点给阿芙洛蒂亚那个僵硬的肩膀揉一揉了…这样在终盘的时候描写阿芙洛蒂亚对马林的感情就会更容易一点…我本来不打算跟这两个人之间的剧集扯上关系,但不知为何跟酒井先生说了这个想法,结果他对我说: “也对,那这种情节就交给首藤你了。” 我一听,只能在心中”喂喂喂”地发牢骚。
当时我正准备写地球一方的主要角色,也就是昆因斯坦博士的内容,是描写她女性一面的情节。
结果昆因斯坦博士的部分被延后,要先去写阿芙洛蒂亚态度软化的内容。
20、21集的《苏生的恶魔》(前后篇),然后是22集侵略方内部发生的悲恋悲剧《特攻机械·布罗利拉的挑战》,最后的结果就是我连着写了这三集。
接下来我要说的套路在什么作品里都可以用上,要缓和互相敌对的两方关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造一个共同的敌人,也就是第三方。
相互敌对的双方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开始合作,与共同的敌人作战,在这个过程中敌视关系就会出现缓和。
然后在关系缓和后,在敌我两方的友军都不在的时候,让两个人独处。
但是危险并没有结束,作为第三方的敌人正盯上这两个人。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两个人不得不合作。
这种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与敌对不同,迄今为止并未出现过的感情。“如果我和你不是敌人,说不定彼此会有不一样的关系…”
要是能让这两个人产生这种想法,那故事就算是成功了。
但是感情变化也只能到这个地步。
不能忘记彼此之间是敌对关系。
如果这种感情发展成了友情或者是爱情,那这种做法就过头了。
这将变成一个轻浮、庸俗而套路的故事。
除此之外,共同的敌人必须要有存在感,这非常重要。
在《巴鲁迪奥斯》里,地球方和侵略方之间的战争孕育出了第三方势力,也就是战争的受害者。
战争的受害者,普通百姓当然算,但更是指那些在前线作战的士兵们。
决定开战的是上层领导,但实际短兵相接的是那些下层士兵们。面对没有任何仇怨的对手,仅仅因为对方是敌人身份而互相残杀。《苏生的恶魔》(前后篇)讲述的是在大规模战场上勉强幸存的敌我两方军队的士兵们发现了20世纪遗留下来的负面遗产——沉睡在俄罗斯地底下的核武器基地,两方联合起来宣称自己是第三帝国,以核武器威胁地球方和侵略方。
对于这个第三帝国来说,在这场并不想参与但被强迫参战的战场上,有很多人牺牲了,因此对地球方和侵略方都抱有很深的怨恨。
第三帝国这边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
为了攻击第三帝国,地球方派出了由马林率领的特种部队,而侵略方则派出了由阿芙洛蒂亚率领的特种部队。
而这个特种部队,选择的都是那些因为自己犯下了罪行,就算被杀也认命的暴徒(杀人专业户),但这帮人也绝不想在跟自己无关的战争中丧命。于是两边的特种部队开始交战,在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战争中,一个接一个死去。然后这场因人类之间的问题而爆发的战争中,本是无关的荒野上的动物,像是狼,也因为领地受到侵害而发怒,开始袭击特种部队。
最终,地球方和侵略方的特种部队全军覆没,只有马林和阿芙洛蒂亚幸存了下来,两个人在洞穴里度过了一个晚上。
在洞穴里两个人做了什么,聊了什么,剧中并没有详细去写。这部分就任由观众想象了,不过我是希望在这个洞穴里,阿芙洛蒂亚的内心中萌生了什么情感。最终《苏生的恶魔》(前后篇)以在马林和阿芙洛蒂亚的活跃下第三帝国毁灭收尾,两人和往常一样以敌对的身份分别,但这个前后篇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让阿芙洛蒂亚心中对马林的印象发生改变,也有意识地写了一些她作为军人对战争的看法。
也就是说,对阿芙洛蒂亚来说这场战争意味着什么?然后马林又是怎么样一个存在,这两集是用来让阿芙洛蒂亚进行思考的。
为此,第三帝国以及暴徒们组成的特种部队的死亡(阿芙洛蒂亚并没有目睹…但通过演出上的蒙太奇将这部分和阿芙洛蒂亚的心境联系到一起),通过全篇的内容,让阿芙洛蒂亚本来强硬的态度稍稍软化,这边是我写《苏生的恶魔》(前后篇)想给观众表达的东西。至于有没有达到效果,这就取决于观众们了。
此外,在22集里阿芙洛蒂亚身边有一个女性随从,她和恋人一起自杀殉情了。
有一种方式在写其他剧本或者小说的时候也会很有用,当角色不自觉地将爱情封闭在内心里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这种感情逐渐解放出来,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方法。
比起直接描写与恋人相遇时那种内心动摇的状态,不如让角色目睹他人的恋爱情景,来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我想说的就是这种方式。
换句话说,看到别人在谈恋爱,就会产生羡慕之情…“我也能有这样的恋爱吗”,就近似于这种想法。
不过《巴鲁迪奥斯》里的阿芙洛蒂亚是一个以军人自居,态度强硬的女人,即使看到别人的恋爱情景,我觉得她只会觉得对方很软弱。
不过,如果是她身边的人,而且是最信赖最亲近的女性所展现的赌上性命的爱…而且最终以殉情收尾,她的内心是否会产生动摇呢?会不会意识到自己内心里的爱呢…见识到别人的爱,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爱…这是一个间接的方式,但我觉得比起露骨地描绘恋爱过程中的喜欢、讨厌,要更加有效。
要举一个通俗的例子的话,如果你有一个心仪的对象,在晚上一起和她去那种有很多恋人在的公园散步,有时候这比送贵重礼物都要有效。
你有意中的对象可以试试看。不过要是对方本就不喜欢和你一起在夜晚的公园散步,那最好不要去尝试。
总之,让这位仇恨马林的硬派军人阿芙洛蒂亚的态度软化作战,真的是费了不少功夫。
不过也许,比起现实里的女性来说,动画里这种要容易上好多倍吧。
至于阿芙洛蒂亚态度软化作战是否对之后剧集里的她产生效果,那就由观众自己评定吧。

第30回 《巴鲁迪奥斯》地球冰河期作战
这篇随笔里附录了《宇宙战士巴鲁迪奥斯》里《地球冰河期作战》一集的剧本。也是考虑到有人说标题叫做《剧本即创作术》,结果都没怎么出现过实例,所以这里仅当参考把这一集的剧本贴出来。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读者能够先读一遍剧本,这样可以更容易理解随笔的内容。
另外,虽然有三架机体一起出击的画面表现,但巴鲁迪奥斯是三架机体依次发射,然后再在空中进行合体变成机器人。
不管看了多少次合体场面,身为编剧的我如今依旧没能看明白到底是如何合体成机器人的。
我甚至怀疑制作机器人玩具的人都不知道。
顺便这个动画的作画和演出都不算差,在每一话都得到了不错的评价,剧本也在二十多年前一个如今已经废刊的动画杂志《マイ・アニメ》上刊载过。
在《宇宙战士巴鲁迪奥斯》这部作品里,主角是一位叫马林的青年和一位叫阿芙洛蒂亚的女性司令官,我本是专门负责写这两个人以外的故事,可以很随心所欲地去写,因此还是挺轻松的。
我只要把手边想好的故事套进《巴鲁迪奥斯》的世界观里就行了。
然而,自从我接手了在上回里提到的阿芙洛蒂亚爱憎改造计划之后,就不能再轻松下去了。
我不可避免地要和酒井先生的主线扯上关系。
这样一来,直到这部作品完结,我都必须得负一定程度的责任。
我没法任着性子去写想写的东西,因为这会花掉剩下的集数。
换句话说,我可以随心所欲的集数变少了。
对我来说,我还有一些想要写的情节,但如果没有《巴鲁迪奥斯》的话,我暂时就没地方可以写了。
比如说一个年长的女性…一个30岁上下的女性和一位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很幸运(?),在《巴鲁迪奥斯》里有这么一个在这个年龄段的重要角色。
那便是昆因斯坦博士。但若是主人公马林跟昆因斯坦博士出现爱情故事,那本应该是阿芙洛蒂亚和马林为主角的爱情故事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顺带在重要角色里已经有一个叫杰米的年轻姑娘了,马林和她之间出现爱情故事一点都不奇怪,结果这并没有发生,她只是在基地中到处乱晃。
对于昆因斯坦博士来说,无论是月影长官这位大叔,还是奥利弗或者雷太这些重要角色,在恋爱这件事上,都没出现什么变数。
就好像所有的重要角色都在等待马林和阿芙洛蒂亚的恋情出现进展。
不过昆因斯坦博士在过去也有过浪漫的爱情经历,那是筒井女士写的,最后那个恋情以悲剧收场。
然而这部分就只有那一话,之后就没有再提到相关的内容了,真是可怜。剩下的话术太少了。
我想要再写一次,于是我让一个对后面剧情不会产生影响的角色登场了。
他是昆因斯坦博士还在当老师的时候的学生,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位不输马林的优秀男人,是一个叫戴维特的客串角色。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恋爱,经常会听到的故事。
我自己身边也认识两三个男教室,和高中时期自己教导的女学生结婚了。
女孩子似乎很容易对帅气的男老师抱有恋爱感情。道理也很简单,跟她们同龄的男孩子精神年龄还很小,很幼稚因而无法成为恋爱对象。
现如今,尤其是男孩子的精神年龄低下的话题很瞩目,而女孩子的恋爱对象的年龄越来越大,不再是什么学长,而是教练、老师或者是大叔。那些让人甚至会觉得有犯罪嫌疑的年龄差在最近也不稀奇了。
但是男学生和女老师又是怎么一种情况呢,虽然在电影或者小说里会出现,但我认为在现实里是不存在的。女老师应该不会把自己教的男孩子作为恋爱对象来看待吧。如果真有这种情况,我觉得她的爱好还算是挺奇怪的。我在这里把这种想法写出来了,万一身边真的有该怎么办…可是,要是学生长大成人,从男孩子变成男人之后又回来了,这会发生什么呢。
在我还是高中生的时候,有一个三十岁前后,长得非常漂亮的教世界历史的女老师。我平时上课的时候几乎不怎么听讲,而是偷偷看漫画书,在上她的课的时候,听到了一段让我目瞪口呆的讲课内容。
“美国的弗吉尼亚州 (Virginia)是因为英女王是处女,也就是Virgin的原因而得名的。”
这种事情在任何教科书上都找不到,当然也不会出现在考试里。
虽然你可能会觉得很丢人,但那是个对处女或者Virgin这类词语很敏感的年龄段。
这种词语从一个年轻貌美的女老师口中很自然地说出来。其他男学生听了也是呆若木鸡沉默不语。而老师她完全没变神色,讲完了课,留下一句“下堂课见”就离开了教室。
自那以后我就开始认真听那位老师上的课了。
也许是我的态度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有一次我在离学校最近的车站,拿着素描簿(教科书这类都放在了学校的储物柜里)在长凳上坐着等待电车,而那个老师在我身边坐下了。
“首藤同学,你平时有在画画啊。是什么类型的画,不介意的画可以让我看看吗?”
“啊”我也只能这么回。我很惊讶她明明不是我的班主任,却知道我的名字。
老师一张一张看完了我的素描簿。
“你想成为画家?加油吧。“
“啊“…那里是离学校最近的站。这个画面被别人看到了该怎么办,当我这么想的时候已经太迟了,站台上全是学生,而且在往我这边看。然后电车到站了…在电车里我们什么话都没说。我坐的是各站停车,而老师是准急车,在到了准急的停车站之后,她说了句” 我这里下…” 就下车了。
刚才发生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我沉思了一会会。之后同学过来跟我开玩笑,说“那个老师可是单身哦”
我当时是有女朋友的,所以我并没有把年龄相差很大的老师与恋爱情感关联在一起。理所当然的,我和那个老师时间没有发生过什么故事,我就从高中毕业了。但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
如果我喜欢那个老师会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我写一封情书去表白,那个老师会怎么回应呢。
《巴鲁迪奥斯》里边《地球冰河期作战》一话的灵感来源便是这件事。日常里的小事不好说会改编成一个怎么样的剧本,这应该能当一个例子。
话说回来,这个剧本里边旁白的部分很多,一般来说旁白很多的剧本会被认为是不好的剧本。解释情景也就罢了,连登场人物的心情都会用旁白来说明,这种情况很多。
但是在这一话的剧本里,我是刻意多用旁白的。
这个作品里的旁白,只需要表达地球正面临很大的困境就够了。在本作里,旁白说的内容不会被认真解读,而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让观众听见,不指望对其有详细的理解。
它只是作为一种音响效果,让人意识到一种紧迫感就够了。
作品里有好几处看点,如果能让观众将关注的重心移到这些看点上,那就算是成功了。旁白作为连系这些场景的桥梁,只是一种表现效果。
相对的,那些看点会很认真地去写。
为什么戴维特并不是将自己地感情告诉昆因斯坦博士,而是告诉身为S-1星人、身为对手得马林呢。
在那个时点,马林是S-1星人而不是地球人。
如果戴维特能够成功操作巴鲁迪奥斯,那他将成为第一个做到这件事的地球人。对于地球人来说,是马林重要还是戴维特重要。这个问题的答案马林和戴维特都应该清楚。
然而就算如此,戴维特依旧志愿参加特攻。
昆因斯坦博士也理解戴维特的感情。
但是她又是为什么要打开那个午夜一点的门锁呢…
如果这里是阿芙洛蒂亚,就算对方是马林她营业绝对不可能会开。
就算阿芙洛蒂亚爱着马林,她依旧不会开。
这是让我最困惑的地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问写了昆因斯坦博士最初的爱情故事的筒井共美女士。当时筒井她与昆因斯坦是同龄人,如果想问关于昆因斯坦的心境,她是最合适的对象。只要一通电话就可以完事,如果要聊很久,线下见面问一问也没问题。当时我和筒井女士的家就隔着一个东大的驹场校区,走路都不用20分钟。
换句话说,我如果这么写昆因斯坦…可能会惹她生气。我没有和筒井女士聊过昆因斯坦这个角色,但我听别人说她很在意我笔下《地球冰河期作战》里的昆因斯坦。
顺带一提,因为分手了所以我才在这里提及,我当时已经分手女朋友也是同龄人,分手的时候没有闹很大的矛盾,所以打电话过去不至于不理我。
30岁前后的女性是很难搞的。
到最后我谁都没去问,也算是写了一个我理想中的昆因斯坦吧。幸运的是没有得到不满的反馈,在播出之后有不少年轻女性寄来粉丝信件或者积极的感想文章,这让我很是惊讶。
“我不会为了○○或者××去死,但为了你,我可以去死。”
在太平洋战争的特攻士兵的遗书里,经常会出现上面这样的悲痛话语。
虽然有点不当,但我也想说一次这样的台词,但肯定是没机会说出这样不知羞耻的台词,放现在如果说出这种话,没准会让对方觉得恶心,想把你送进医院。
“为了女人去死,我也真够蠢的。”
这句台词也是差不多的感觉。
还有一个要提的,在戴维特特攻前的晚上,有人劝杰米喝酒,然后她说了一句“好啊,那就喝吧”,说完就喝了一大口,关于这一幕我也是想了很久。她当时是怎么样的心境,我也是把她当成一个懂得很多的女孩子去写的。
《地球冰河期作战》是1/4个世纪之前写的剧本,现在再去读,就觉得真是年轻啊,让人觉得不好意思的部分也很多。
另外电影版里的戴维特我并没有参与制作,考虑到影片长度,以及酒井先生意料之外的角色会登场,几乎可以认为是不同的人。
第31回 太阳系改造计划…腰斩
《宇宙战士巴鲁迪奥斯》终于进入了尾声阶段。
但进入尾声阶段后出现了一个麻烦的问题。
最开始的设定要啪地一下在结尾反转过来,酒井先生把侵略地球的S-1星设定为未来的地球。换句话说,《巴鲁迪奥斯》里这场战争是现如今的地球人和未来的地球人为了争夺无可替代的地球而产生的悲剧。
S-1从被污染的未来地球掏出,在时空(亚空间)里徘徊,发现了尚未被污染的地球,于是计划侵略地球。然后守护地球的一方和作为侵略的S-1星人一方,他们之间的战争正在把地球变成无法正常居住的被污染的星球。
但是直到尾声,无论是地球人还是S-1星人,没有一个人察觉到自己守护的,自己侵略的其实就是同一个地球。
在最初定设定的阶段,设定都是用文字写下来的,其中强调了这是同为人类之间的战争悲剧,但我怀疑可能没有哪个制作人员有意识到,S-1星迟早有一天会意识到那就是过去的地球。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也有说法是十大行星),地球是第三行星,就算它被再怎么污染,本来就住在地球上的S-1星人会把这颗星球跟其他星系的星球搞错?
从宇宙的远处看过来,不管怎么看太阳系应该还是太阳系。
就算地球的样子跟已经被污染的S-1星球看起来并不一样,在注意到是太阳系的瞬间,怎么会没有人发现到这一点呢。但是在故事里,没有人发现。
换句话说,必须要让S-1星人里每一个人都误以为地球是跟他们曾经居住过的S-1星不同的一颗星球。为了实现这一点,S-1星人看到的太阳系必须和他们所在的未来的太阳系有所不同。
要是地球的地形都和S-1星球一样,那很快就会知道地球和S-1星球是同一颗星球。
“至少要改变太阳系的形态…不然S-1星人就会意识到这两个是同一颗星球”
我本来只打算负责《巴鲁迪奥斯》里的配角部分,但在那个时候已经牵扯进主线故事了,就在意这个问题,于是就向酒井先生提了。
酒井先生稍微想了想,对我说“就交给你来办吧”。
酒井先生那边还要给主线里马林和阿芙洛蒂亚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做了结。
我心里只想对他说“喂喂喂”,但毕竟已经上了贼船。
首先,要把地球的地形改造成和S-1星球一样。
融化南极和北极的冰层,引发大洪水进而改变地球大陆的地形,让它接近S-1星的地形。这就是超级恐慌,大灾难发生的《破灭的序曲》前后篇的内容,但我个人来说,有个很困扰的点。
其实我在写《巴鲁迪奥斯》的时候,还是TBS那边播出的《漫画起源物语》的主笔,这个节目被选为了文化厅优秀儿童节目。它作为儿童向的教育节目,制作的时候需要注意在科学上不会出错。而身为这个节目主笔的编剧,该用什么科学的办法让地球被淹没呢…如果是很离谱的办法,那就不好了。
因此关于北极和南极的冰层融化会让海平面上升多少,高温气化的水会形成什么程度的暴雨,我都进行了非常谨慎的调查。
尽管如此,这毕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科学角度上非常粗糙,于是我选择了去描写那些在大洪水中幸存和死去的人们…在地球军一方,有些人有着自己的家庭,有些人孤身一人,我描绘了这些人的情感。由于这场大灾难,地球上的绝大部分人都会死去,那在《巴鲁迪奥斯》之前的剧集里登场的次要角色应该也会丧命吧。我为了确认我自己负责的剧本以外,还有什么次要角色有登场,把其他人写的全部剧本都读了一遍。
在这种超级英雄不会登场的大灾难故事里(…在这个剧情里作为机器人的巴鲁迪奥斯完全没有作用)要描写一个集体的故事(怪兽电影或者外星人入侵作品也包括在内),一个关键的点就是最好不要去创作主人公级别的登场人物。
比起让主人公大活跃,不如让那些拥有小故事的各种人物到处奔波,来表现出他们的情感,这样更能让观众感觉到灾难的规模,也会更容易对一个个登场人物产生共鸣。
但有一点很重要,那些小故事小人物需要有真实感。(如果要用最近的电影举例,那就是《ALWAYS 三丁目の夕日》、《大停電の夜に》、《男たちの大和》,这些都是群像作品,基本没有所谓的主人公。这些个作品里,别说是出色描写了拥有真实感的人物了,全都是无可救药、毫无真实感的模板人物。像《男たちの大和》里,就算没有遭到敌人的攻击,也理所当然会沉没。如果有人看了那部电影还会被感动到,那我只能说那个人自己就没有真实感,这是不是有点说得太过分了…停停停,话说得太远了。
说回《巴鲁迪奥斯》,在我看来仅靠大洪水来改变地球的地形,是无法让S-1星球=地球这个设定一锤定音的。于是我把视线转向S-1星球这个名字上,为什么它叫做S-1星球呢(不久前我去问了酒井先生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说过去太久了已经不记得了。然后他跟我开玩笑说这个名字是不是酒井(Sakai)一番星的意思,总之就是没有明确的说法。)
我决定把S-1星设计成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星星,于是就让水星和金星被毁掉了…作为《漫画起源物语》的主力写手,这么做让我很心疼,但这就是顺水推舟了。
而土星因为土星环,可以称得上是太阳系里的标记(木星也有,但不显眼),所以也把它给毁了。
于是乎水星、金星、土星都用了非常乱来的方式消除掉了。那之后有过《さよならジュピター》和《2010年宇宙の旅》这类电影,里边木星也被搞得一团糟,我的罪恶感也就减轻了。
太阳系里没了水星、金星和土星,整个星系的样子就发生了变化,和S-1星球所处的太阳系变成了一个样子,这样所有的登场人物都无法认出S-1星=地球了(原文写的是可以认出来,此处应该是笔误)
一直处于败局的地球军摇摇欲坠,剩下的就是马林和阿芙洛蒂亚之间的高潮部分。《破滅への序曲》之后的6话剧本,几乎是前后脚开写的,然后我把高潮部分交给了酒井先生,自己在《巴鲁迪奥斯》的编剧工作宣告结束。
那之后我几乎没有见过《巴鲁迪奥斯》的相关人员。
剩下的就是等自己写好的剧本播出,在电视机前看着就行了。差不多该到太阳系改造计划的部分了。
实际上,在剧本层面上,让水星和金星消失的《失われた惑星》一集应该是先播出。但是这个理应出现的31话竟然没有播出。替换它播出的是地球被洪水淹没,本应该是32话的《破滅への序曲・前編》,然后在这个前篇的高潮放完后,出现的不是 “待续” ,而是 “完” 。
“完”???,我怎能不大吃一惊呢。
明明太阳系从这一话开始才会一点点出现变化。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有着比改变行星或者地球地形更强大的力量。我不知道是电视台还是赞助商的原因,总之这个动画被腰斩了。理由是机器人玩具卖的不好,收视率低等等。
总之,我写的剧本里有5话没有被播出。不过在决定腰斩之前,其中有3话已经制作完成了,所以在后续发售的LD或者DVD里有收录,但另外2话就消失在黑暗中了。
酒井先生负责的马林和阿芙洛蒂亚的剧集似乎也没能完成。
就我个人来说,比起愤怒更多的是惊讶吧。
竟然有很多人能够让没有做完的东西直接腰斩,就算是有各种各样理由,但这让我太吃惊了。
我根本没想过,仅仅是一己之见,就能让作品腰斩。
顺带一提,在那之后,我听说了在一个人气节目里,因为某一个人的意见作品的大方向就改掉了,相关人员里有这么一个有权有势的人。
别的人不能违背他的意见。别人暗地里都把他叫作“御前大人”,把那个人会参加的会议叫做“御前会议“。
不过,《巴鲁迪奥斯》的腰斩让我意识到了,至少在自己负责的节目里,要做好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腰斩,要保证作品不被草草收场。时至今日我仍有这种意识,我担任系列构成的节目,无论是播出了多久的节目,在决定腰斩之后只要还有3话的余地,我也有自信能够干净利落、让人感动地完结它。
就是说,在节目刚开播5话左右的位置,就开始埋收尾用的伏笔…再怎么样刚开播5话,这个节目总不能被腰斩吧…好吧,我听说过有这样的节目,但应该非常少见。
这样一来,只要有这个伏笔在,节目本身无论是持续10年或者20年…都能够做到利落地收尾。在那之后,《宇宙战士巴鲁迪奥斯》在粉丝的支持下改编成了电影。因为我写的内容也有出现在电影里,所以在编剧一栏里有我的名字,但我并没有参与电影版的剧本写作。
要把TV版里形形色色的剧情整合到一部电影里,酒井先生应该费了不少功夫。
就我来说,《巴鲁迪奥斯》给了我一次宝贵的经历,我参考了酒井先生的系列构成法,想出了属于自己的系列构成法。这套方法后来运用到了《豪将军》和《明琪桃子》里。顺带一提,本来我觉得给《巴鲁迪奥斯》写了最多剧集的是酒井先生,但结果竟然是我自己。《漫画起源物语》的制作人过来跟我说,“你去做别的工作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他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Tags:动画

关联条目

© 2008-2024 Bangumi (a.k.a.Chobits), some rights reserved | r543
注册时我很沉默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