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6年,实际上业界的创作力早就不如过往,很难出现同人奇迹这样的故事。
魔法少女育成计划仔细看架构。
分成好几部作品,但基本每个新作都是“十多个基本都是女性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独特的能力。
然后,有一两个贯穿全作的角色——波纹和白雪。
因为角色过多,很多角色纯粹是为了死亡而死亡,为了过场而过场。
作为小说的正作,剧情偏薄弱,更多是为了击破而击破,以及——一个黑幕。
————————
很熟悉的架构吧?
每次东方新作都是6个以上左右的女性角色(嗯……圣少女是曲林静,不对,魂魄妖梦吗)
薄弱的正作剧情。(这个问题,在07年之后的风神录有很大的改善,魔保育后续基本也是如此)
贯穿系列解决问题的灵梦和魔理沙。
一二三面杂鱼纯粹是为了被击破。
黑幕也很明显的放在最后击破。
————————
我认为,对于这个魔保育的所有批评,用在东方project的正作上,一点问题都没有。ZUN的很多能力设计更是充满了自相矛盾的bug,很多是后期才改动的。
————————
但是,东方project的幸运就是生在了一个大家愿意创作的地方。诸如露米娅,芙兰朵露这种原作登场时间极短的,正是因为二设才活的这么滋润。
放到魔保育里,无非就是另一个王权,或者眠眠。这俩其实魔保育里面描述很多了(笑)
————————
反过来说,魔保育的不幸就在于,没有获得足够的创作打下很好的基础就匆匆动画化,并且,动画化非常不幸的沿袭了原作的低下的剧情。
————————
再反过来想想,东方如果哪天真要动画化,直接按照原作剧情,去解决一个个异变,不暴死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