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20
08-29
新闻动态
分享

陕西省-咸阳-渭城区 班固

  

班固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于仕宦世家,书香门第。父亲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学者,曾做过望都长。班固幼年时聪慧好学,9岁时就能做文章、诵诗赋。13岁那年,王充见到了他,拍着他的脊背对班彪说:“此儿必记汉事。”【注:见《谢承书》,转引自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注】后来班固入太学学习,博览群书,儒、道、墨、法、九流百家之说无不知晓,加上他“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注:见范晔《后汉书•班固传》】颇为当时学者们推崇。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父亲班彪病殁,班固居丧回到了安陵故乡。在此期间他觉得父亲所写的《史记后传》有许多不详之处,遂产生了编著《汉书》的念头。永平元年(公元58年),他进入东平王刘苍的幕府,同时开始撰写《汉书》。五年后,有人-汉明帝,班固私改国史,致使他锒铛入狱,家中所有书籍资料也被抄走。其弟班超担心哥哥无法辩明,就急忙赶到京城为他辩解,说明了他只是在撰写先世的历史,并非背叛朝廷的事实。汉明帝看了班固的书稿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为他开释并任命他为兰台令史(负责典校图籍、治理文书)。班固与陈宗、尹敏、孟异等人共同写成汉光武帝刘秀的传记《世祖本纪》。不久,汉明帝任用班固为郎(皇帝侍从),典校秘书,让他继续完成《汉书》的编著工作。

  汉章帝即位以后,雅好文章,班固更加得到重用,经常参与国家大事的辩论。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固升任玄武司马。第二年十一月,汉章帝亲自主持白虎观会议,讨论五经异同。当时许多著名学者参加了辩论,班固以史官兼记录的身份出席会议,事后撰成了《白虎通德论》(又名《白虎通义》)。这部书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但其中也保存了不少经书的古义和当时的名物制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汉章帝末年,班固因母亲病故而离职。

  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班固担任中护军随同前往。汉军出塞三千余里,大破北匈奴,并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刻石记功;班固作《封燕然山铭》,镌于石上,以记其战绩。永元四年(公元92年),窦宪因擅权暴虐致使汉和帝决定诛灭窦氏,班固受其株连而免官。后又被仇家洛阳令种兢逮捕人狱,遂死于狱中,享年61岁。

  班固为撰写《汉书》,潜精集思,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其中一部分“志”、“表”还是他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和马续续写的。《汉书》在体例上全袭《史记》,所不同的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后人划为120卷。《汉书》的前半部分是从《史记》中搬来的,并作了一些补充修改和剪裁编排;后半部分以班彪的《史记后传》为基础,记载了昭、宣、元、成、哀、平六个皇帝时的历史事实。从“纪”、“传”两个方面来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但从其中的十志来讲,又是贯通古今典章制度和经济文化的通史,成为后世人编修通典、通志、通考的良好开端。特别是班固首创的《地理志》和《艺文志》,有着更高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地理志》详尽地讲述了三代、战国、秦、汉以来的国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形势风俗,实是中国第一部有关文献掌故的历史地理专志。《艺文志》罗致群籍,分门别类,汇成一篇,既是图书目录,又是学术史略,给后人研究古代学问架起了桥梁。

  班固编撰《汉书》时态度极其严肃认真,力求尊重历史事实。他在《王莽传》里对王莽虚造文字、捏造历史的行为深恶痛绝,认为王莽的败灭是因为他“缪称典文”,引起了“众怨神怒”。因而,他自己在编撰过程中对材料进行反复考证,绝不轻信别人所言。当然,班固出身宦门,自幼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又是奉旨修史,因而缺乏司马迁那样深刻的见地和批判精神。虽然《汉书》多半取材予《史记》,却没有《史记》那样强烈的人民性。但班固重视客观事实,因而在《外戚传》、《霍光传》、《东方朔传》等传记中也暴露了统治阶级的罪行。作为史传文学,《汉书》叙事一般来说不如《史记》生动,但它有自己的特点,简练整饬,详赡严密,其中不少传记写的相当成功,如《苏武传》、《朱买臣传》、《张禹传》、《朱云传》等。另外,《汉书》中附录了大量的辞赋和散文,这是它能为后世文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因此影响了它叙事的集中和人物特征的鲜明和突出。

  班固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还是东汉初年著名的辞赋家。他的《两都赋》文辞典雅、清丽,极力铺陈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豪华、壮丽,是辞赋中的名篇。《答宾戏》、《幽通赋》等,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另外,班固还著有诗、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等,共41篇。《隋书•经籍志》载有《班固集》十七卷,可惜早已亡佚,现存的《班兰台集》是明代学者辑录而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姓氏名人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班氏家族圈

全网第260大家族
已有33万位宗亲
99+

班氏家族圈

全网第260 大家族
已有33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班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班氏网
炎黄班氏网(ban.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班氏新闻,班氏话题,班氏名人,班氏源流,班氏文化,班氏企业,班氏族谱,班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班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班氏宗亲网站。
炎黄班氏网以弘扬班氏文化,传承班氏文明,促进班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班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班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名人
邰氏名人於氏名人荀氏名人漆氏名人谌氏名人訾氏名人利氏名人宾氏名人东氏名人裘氏名人束氏名人赫氏名人贡氏名人亓氏名人濮氏名人宦氏名人逄氏名人寿氏名人昝氏名人晋氏名人弓氏名人贲氏名人况氏名人帅氏名人空氏名人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