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首页 >专栏首页 >历史综合
秋分节气习俗
秋分节气习俗 导读: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2、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3、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4、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5、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6、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扞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
热点动态
清明节马上就到了,盘点清明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被淡忘,但是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则一直流传下来,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
5079次浏览查看阅读>>
民族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你全部都了解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扫码进入屈原纪念馆端午节的来历和由来端午节的来历由来,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人们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习俗有哪些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等端午节习俗。端午节传统风俗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
4395次浏览查看阅读>>
立夏有哪些习俗?立夏吃什么最养生?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这时太阳直射黄道45度,预示着季节转换和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立夏时,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俗话说,立夏有三侯:一侯蝼蝈鸣,二侯蚯蚓出,三侯王瓜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立夏时节的习俗和养生。立夏习俗知多少迎夏仪式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反映了自然规律的变化。立夏时阳气渐长,万物随着阳气而茁壮成长。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习俗。每当立夏,人们都会举行迎夏仪式。尝新活动在中国南方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品尝。立夏时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等食物。各家酒店在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免费奉送...
2516次浏览查看阅读>>
为什么端午要辟邪驱毒?看完你就明白了!
端午的习俗有很多,各地也都不一样,除了赛龙舟还有插艾蒲、挂香囊、喝雄黄酒等等,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说法是“辟邪、禳毒、驱鬼魅”。赛龙舟可问题是,为什么偏偏在端午这天要“辟邪、禳毒、驱鬼魅”呢?为什么五月要辟邪驱毒马上就是端午了,相信各位已经感受到天气很炎热了,没错,农历五月,天气很热了,各种毒虫、疾病也都活跃了,相信古代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不少人出事儿,就像今天的流行冒,所以古人认为五月是凶月,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日子。既然是凶月,那就难免出现祈福祝愿,比如来驱邪。《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中就说到了五月“蓄兰为沐浴”。沐浴还有就是在门口挂上小东西来辟邪。《汉书》提到过“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这个习俗后来演变成把艾叶做成人形挂门上,到现在就是直接挂艾叶。除此之外还有在胳膊上系五色丝带、喝菖蒲酒等等。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命太苦到了汉朝时,这个习俗出...
4134次浏览查看阅读>>
【阿族说时令】春节祭祖,各地风俗你了解多少?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逢年过节更是老百姓向祖先尽孝道的日子。每逢春节,无论平时如何忙碌,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都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扫墓和祭祖一直是春节的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习俗最早要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因为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祭祖的过程也有差异。今天阿族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部分省份各具特色的春节祭祖习俗。陕西除夕当天早上,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到了下午,家中的男人要到祖坟前去请先人。由族中长子领头,在坟前先从高位祖先请起,依辈分大小将祖先一一请全了才能回家。除夕晚上,在家中先人的灵前献上一碗饭,然后从家长开始,家庭成员依次向先人的牌位上香、磕头。磕头必须五体投地。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没有亮,第一碗臊子面要献给先人,之后全家一起祭拜祖先,祭拜过后才开始吃饭。从初一到十五,每天一早一晚,家人都要到先人灵前祭祀,并注意及时续上香火。正月十五晚上家长撤去先人灵前的祭品,挑上...
3442次浏览查看阅读>>
谷雨习俗有哪些?谷雨养生吃什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意思是“雨生百谷”,时间在每年的公历4月19—21日之间。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也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这个时期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谷雨习俗知多少祭仓颉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喝谷雨茶谷雨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宜人。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
12832次浏览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元宵节为什么又叫上元节?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吗?
元宵节为什么又叫上元节?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上元节的来历早在汉朝时期,道教中的五斗米道把天、地、人尊为“三官”,又叫做“三元”,并将之与节候相配,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一般正月十五都被用作祭祀天帝祈福的日子。到了南北朝的时期,三元都要举行相应的庆典,而上元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一天是年初,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有祈求全年平安的意
古代饮食习俗是什么样的?“点心”一词是怎么来的?
古代饮食习俗是什么样的?“点心”一词是怎么来的?
古今的饮食习俗差异很大。其中不仅表现在菜肴的烹调方法上,也体现在食用的方式上。食用品种古代的肉食最初是以牛、羊、猪为主,其次为狗。后因牛被广泛地用于犁耕,狗被用于看家护院,食用牛肉、狗肉就逐渐减少。此外,鸡、鸭、鹅等家禽和鱼、龟、鳖、蚌等水族动物,也是古人的肉食来源。烹饪方法古人制作的肉食方法主要有炙、脍、醢、羹、脯等。炙,即烤肉。这种肉食加工方法,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在汉代画像砖石上,常见以炙为题材的画面。脍,即将用于生吃的肉切成极薄的片或极细的丝。这种饮食习俗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到春秋时期就已十分
处暑是怎么来的?处暑有哪些习俗?
处暑是怎么来的?处暑有哪些习俗?
处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处暑的到来,代表着炎热的夏季就要过去了,而瓜果累累的凉爽秋季就要到来。但是关于处暑的来历,主要是与古代的农作物有关,处暑时也是古代人祭祖迎秋的时候。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
立秋是怎么来的?立秋有什么传统习俗?
立秋是怎么来的?立秋有什么传统习俗?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立秋反映的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算是一年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其意味着降水,湿度十分下降或者坚守,当然这也代表着自然界的万物开始从繁茂到萧索,从成长到成熟。立秋的来源可以从《历书》中发现,《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也说明古人认为,在自然界中,阴阳开始转变了,万物开始走向成熟了,因此在古代,立秋对于农事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只是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民谚:“大暑小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
今日秋分,你知道秋分吃什么最养生吗?
今日秋分,你知道秋分吃什么最养生吗?
今日秋分,秋分一到意味着气候正式进入秋天,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一到秋季由于气候干燥,换季等各种原因,腹泻、咳嗽等日常的小疾病就会频繁发生。所以,秋季的饮食和养生一定要注意起来。秋季日常吃什么?在岭南地区,
相关专栏
·
曹操是哪里人
·
姜姓女孩高雅有涵养的名字
·
杨姓起名
·
闫姓名人
·
王安石的诗
·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
四川李氏字辈对照表
·
愚人节有哪些活动
·
古代高考叫什么
·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
邬氏家谱字辈大全
·
邝姓的来源
·
荔枝谱作者
·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
宗姓在百家姓排第几位
·
家庭医生日
·
立春必吃的9种食物
·
家族谱查询平台
·
现存郦姓大约有多少人
·
五世同堂怎么称呼
·
重阳糕的家常做法
·
元旦节是几月几日
·
杭州龙井茶什么时候采摘
·
哀悼老人祭奠词
官方小程序
官方公众号
Copyright2022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